原标题:择一事,终一生,不孤!
近日,高校重生陆续开学报到。因今年高考取得676分高分、意愿填报选择北大考古专业而被社会关注的湖南考生钟芳蓉,也开始了在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大学生活。她已经表示,支持她意愿选择的是“敦煌女儿”樊锦诗“择一事,终一生”的事迹与精神。
“择一事,终一生”是一种人生选择,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历史上,现实中,做出这样选择的人很多,樊锦诗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据媒体报道,樊锦诗最近也特意向钟芳蓉赠送了口述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一书,并写信鼓励她“不忘初心,坚守本人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近期,和樊锦诗一样“择一事,终一生”的“翻译泰斗”许渊冲、“故宫男神”王津,也在被媒体不断报道。今天,小艺就为大家梳理了他们“择一事、终一生”的事迹与精神,一起看看吧!
“敦煌女儿”樊锦诗
守护敦煌五十载
樊锦诗现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自北大毕业后已在敦煌坚持工作五十余年,被人们誉为“敦煌女儿”,曾获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以及“最美奋斗者”、改革先锋等荣誉称号,当选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樊锦诗当选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1962年,樊锦诗在北大毕业前最初一次专题考古实习中选择了敦煌莫高窟组,毕业后便被分配到敦煌工作。当时敦煌的生活和医疗条件十分落后,在最后和家人分别的十九年里,樊锦诗几次都曾想离开敦煌,但随着时间推移和对敦煌认识的不断深入,她对敦煌产生了不可割舍的感情。“作为学生,我第一次看到这么琳琅满目的壁画艺术,全然忘记了外部世界,仿佛沉浸在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之中。”只需谈及敦煌,樊锦诗就如打开了话匣子,叙述憨厚生动、眼神澄澈明亮。
2004年5月,樊锦诗在莫高窟第85窟壁画修复现场检查工作
五十多年来,樊锦诗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坚持改革创新,引进先进保护理念和保护技术,构建“数字敦煌”,开创敦煌莫高窟开放管理新模式,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永世保存与永续利用作出了严重贡献。
2006年,樊锦诗在敦煌石窟高精度数字摄影工作现场
如今,樊锦诗虽已退休,却仍在为敦煌四处奔走。“让我本人说,我这一辈子已经不能离开敦煌了。这么了不起的一处遗产,能为它服务也是我的侥幸。”她 的执着精神、担任态度、 创新理念不断激励着后辈们奋勇前进。
“翻译泰斗”许渊冲
用一生捍卫译文里的美
被人们誉为“诗译英法独一人”的翻译家许渊冲,曾获“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和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如今99岁高龄的他已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作120多部。
翻译家许渊冲
1938年许渊冲考入西南联大时,梦想就是做著译家。如今,梦想变成现实,他毕生钟情于翻译中国古典诗文,将一生的心血都奉献于此,用英文、法文翻译了《楚辞》《诗经》《西厢记》《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把楚辞诗经、唐诗宋词等变换成精妙的英法韵文,传播到西方国家。1994年,他的中译英《中国不朽诗三百首》在英国企鹅图书公司出版,并得到“绝妙好译”的评价。1999年,他的中译法《中国古诗词三百首》在法国出版,被称作“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样本”。他将《西厢记》译成英文,被英国智慧女神出版社誉为“在艺术性和吸引力方面,可以和莎翁《罗密欧与朱丽叶》媲美”。许渊冲说,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转化为世界的美,是世界的乐趣,也是他翻译诗歌的初衷。
许渊冲的译作
在一次采访中,许渊冲表示,晚上是本人独享的快乐时光,他给本人规定 每天一千字的翻译量,如果这个数量没完成,不论时间多晚都会补上。他曾在《朗读者》节目中说,如果活到一百岁,就要把莎士比亚全集译完。如今他仍笔耕不辍,乐在其中。“同一句话,我翻得比别人好,或比本人好,这就是乐趣。这个乐趣是别人夺不走的。”一生热爱,百年不孤,八十多年来,许渊冲通过翻译工作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对翻译一直保持赤诚与专注。
“故宫男神”王津
初见便已许“钟”生
王津是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钟表室的修复师,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古钟表修复技艺第三代传承人,2017年因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而走红,被网民亲切地称为“故宫男神”。16岁初中毕业后,王津接替爷爷的工作,来到故宫,在钟表修复室里转了一圈后就开始了他的“钟表人生”,如今已从事钟表修复工作43年。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
1977年,王津师从马玉良,经过多年的苦心研究,构成了精道的修复技法。在老师傅们退休以后,王津和他的徒弟亓昊楠成为故宫仅有的两位宫廷钟表修复师。43年来,王津修复的各类文物钟表多达300多件,其中有最为复杂的数十件馆藏钟表一级文物。遇到难修的部分,王津认为没有修不下去的时候,“就是难点,就是慢呗,一点一点揣摩,干得时间长了,性子也就磨出来了。你越急它越不转,所以在这儿最大的基本功就是耐心。时间长了再急的性情也能磨合出来。”在他看来,修复文物就是与古人对话,修好一个特别复杂的文物,内心成就感会很足。
王津正在修复古钟表
今年8月,王津在成都参加活动,分享故宫修钟表的那些事儿,全场观众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为了传承这项传统技艺,他还掌管完成了多项课题任务,悉心栽培徒弟。择一事,“钟”一生。面对工艺繁复的钟表,宠爱一生的职业,王津一直用匠心和技艺以时间为伴,以钟表为友。
王津接受采访
在不平凡的人生答卷上,“敦煌女儿”樊锦诗半个世纪守望千年莫高,重现丝路文明华彩;“翻译泰斗”许渊冲毕生翻译古今诗词,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宫男神”王津四十三年修复古钟表,让钟表重绽光彩。他们标绘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坐标,为后浪们树立了“择一事,终一生”的精神榜样。干一行,爱一行,专注行,精一行,忠实于热爱的事业,是一种真正的人生“不孤”!
文章来源于中国文艺网
版权声明: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
藝
联系方式前往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上一篇:李白最委婉的相思古诗,只需6句,却是唐诗三百首经典作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