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二首,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个人理解
诗题“感遇”即因所遇而有所感。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兰叶春天茂盛(葳蕤(wēi ruí):枝叶茂盛而纷披),桂花(“华”同“花”)秋天晶莹洁净。一看就是比兴的手法,以兰、桂自比,看似写兰、桂,实则写本人。其实葳蕤这个词不晓得也大概能猜出来,一是和“皎洁”相对应,二是由下文“欣欣此生意”也可看出。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欣欣向荣,生机勃勃,自然而然地(自尔)成为了美好的季节。这里细想,是有政治寓意的,兰、桂是志行高洁的贤臣能士,美好的季节则指大环境大背景,晴朗开明的朝廷。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谁晓得林中栖息的人,闻到风中的兰、桂香极其(“坐”,殊,极)喜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两句是全诗最经典最核心的。先来理解下,草木有本人的本心(本心:草木的根干心蕊,借喻本性,初心),何必祈求美人采摘呢?
本心是什么?是草木高洁的天性,不管有没有美人来欣赏来采摘,它都是这般高洁这般美好。
美人是谁?是欣赏是采摘的人,我觉得是君王或者丞相等能够赏识任用诗人的人。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我的本性便是志洁行芳,从来如此,并不是刻意表现出来,祈求你赏识的。结合背景,此时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因而是郁郁不得志的。这样想其实有点像隐隐的气话,君王你不赏识我就拉倒,我有我本人的本心。
“何求”,何必求,即不必求,表现了诗人的清高与超然。但其实,既不必求,又何必说,诗人心里还是希望能有美人来采摘他这枝兰桂的罢!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