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自古至今唐诗选本众多,为什么只需《唐诗三百首》最流行?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唐诗历来被认为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胜宋词、元曲一筹。《全唐诗》收录唐诗近五万首,常人难以全部读完,而且里面的诗良莠不齐,常人完全没必要把这几万首唐诗全读一遍。

为保证人们能够读到唐诗精品,自古至今,已经产生过众多的唐诗选本,例如在《唐人选唐诗》中就有10种选本,选者不乏元结、令狐楚、韦庄等名家和诗人。

后来又有康熙帝的《御选唐诗》、竟陵派的《唐诗归》、王士祯的《唐贤三昧集》、沈德潜的《唐诗别裁》等唐诗选本,以及更有名唐宋混编之《千家诗》选本。但《唐诗三百首》一出,“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其他唐诗选本全部加起来也没有《唐诗三百首》刊印的多、流传的广、影响力大。这是为什么?

这得从头说起。《唐诗三百首》编者是蘅塘退士,他很低调,在《唐诗三百首》上连本人的真实名字都不署,只署“笔名”蘅塘退士。

后来经过苦苦考证,才晓得蘅塘退士真名孙洙,是清朝乾隆16年进士。《唐诗三百首》流传广跟孙洙选诗标准有莫大关系。

先看看其他唐诗选本的选诗标准。纪晓岚曾说过,元结尚古谈,所以他的唐诗选本《箧中集》所录皆古谈;令狐楚尚富赡,所以他的选本集《御览诗》所录皆富赡;元好问尚高华,所以他的选本集《唐诗鼓吹》所录皆高华之作等等。

由此可知,这些唐诗选本作者全凭本人的喜好选诗,所以所选诗往往是某几种特定风格,其他风格的诗则广有遗漏。

那《唐诗三百首》的选诗标准是什么?孙洙在《唐诗三百首》的序里说“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

可见《唐诗三百首》选诗,抛除选者孙洙的个人好恶,而是从当时广为传诵的诗篇中去选,也就是说从广大人们群众喜欢的诗中去选,这样就保证《唐诗三百首》中的诗风格多样,深受读者喜爱。

其他唐诗选本作者选诗考虑“本人”,而孙洙选诗则考虑“大众”,这样《唐诗三百首》怎能不流行?怎能不后来居上超过原来的唐诗选本?

当然,众口难调,《唐诗三百首》也不能令所有人满意。比如很多人都为李贺鸣不平,认为《唐诗三百首》李贺的诗零入选,这是很不应该的。

其实也好理解。因为孙洙在《唐诗三百首》的序中说过,“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他当时没想到《唐诗三百首》后来会这么流行,他选诗成册只是给家塾儿童当唐诗启蒙教材用。他认为李贺的诗诡奇难懂,小孩理解起来会比较费劲,故而他没有选。

虽然《唐诗三百首》不是完满的,但毫无疑问是现存唐诗选本中最成功、影响力最大的,缘由就是孙洙选诗标准不是凭本人喜好,而是凭人民大众的喜好,可见艺术不能脱离人民大众而存在。

朋友们,你对《唐诗三百首》有何看法,能否赞同本文观点?欢迎各抒己见。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