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家有萌娃的,这个必知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原标题:家有萌娃的,这个必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维

学前班野蛮生长、家长“拔苗滋长”、小学一年级超标教学……近年来,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教育领域问题频出,备受诟病。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点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设学前班。

这意味着一度用力过猛的“幼儿超前教育”被喊停,孩子们或将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轻松过渡。

“现在学习的压力已经下沉到幼儿园,大班在小学入学前的一个学期,班里的幼儿就所剩无几了,都忙着去上各种学前辅导班,为一年级的知识学习做预备了。”一位幼儿园园长忧心忡忡地说。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坦言:这是当前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中高考的压力前移、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心理、家长之间的攀比、对小学学习的担忧等等,导致幼儿被迫提前抢跑,提前进入小学期,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提前用小学的方法来教幼儿,让幼儿在懵懵懂懂中就提前感遭到来自不知何方的压力。”在吴正宪看来,幼儿自然生长的原生态遭到破坏,这种形态对身心均未发育成熟的幼儿来说极为不利。

现实上,一些通过超前教育“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们——3岁识字、5岁背诵唐诗300首、7岁说一口流利的英文……却未必有好像他们起点般光辉的人生。

湖北省武汉市的一位妈妈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5年内花了12万元给孩子报了17个培训班,孩子5岁时就学完了小学二年级的课程,小托福考试得了全国前三名。孩子每周只能休息半天,每天都要学到9点才回家。然而,他到了二年级时,成绩开始下滑,从班里的尖子生变成了中等生,渐渐地开始厌学、不写作业、上课走神。

在华东政法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华爱华看来,“学校课业负担过重”“幼儿园小学化”是久治不愈的一对顽疾,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华爱华认为,其中缘由在于中小学生的学业竞争一直通过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各种渠道冲击着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学习压力早已下移到幼儿阶段。“虽然幼儿园坚守着以幼儿身心健康为本的科学教育理念,但来自小学课业竞争的学习压力仍然不可避免地传导到幼儿身上。因为家长们已从无数个上一届小学重生家长那里得知,不提前做好知识预备,将会‘吃苦头’。于是,一种恶性循环开始产生。”

如今,多年痼疾无望缓解,教育部出台的《意见》被认为意义严重,其中提出了多个颇有亮点的举措。例如: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不得设学前班,幼儿园出现大班幼儿流失的情况,应及时了解缘由和去向,并向当地教育部门报告。教育部门应根据有关线索,对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将黑名单信息纳入全国信誉信息共享平台,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

“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普遍感到焦虑,对孩子怀有过高期望。校外培训机构开展超前培训,推波助澜,一些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投合家长。这些不规范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次序,破坏了教育生态,必须加强规范引导,确保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担任人说。

《意见》还对缓解家长焦虑提出要求:幼儿园和小学要把家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建立无效的家园校协同沟通机制,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和小学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衔接工作。要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学预备和入学顺应方面的困惑问题及意见建议。协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预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指出:“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各具特点,幼儿园教师努力‘送一程,再送一程’向小学衔接,小学教师也在努力向前‘接一站,再接一站’,两者之间如何顺利对接是幼小衔接的关键。”

华爱华说,《意见》告诉我们,要使幼小之间的坡度变缓,必须加强两个学段之间教育的连续性,同时改变是幼儿园向小学靠拢,还是小学向幼儿园靠拢的思考逻辑。“双向衔接”的实现有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而课程教学改革要处理的问题是“增效”。《意见》要求小学低年级“适度减少课程内容,减缓教学进度”,从而达到“减缓衔接坡度”的目的。前往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