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诗词故事,欢迎关注长风
…
“抄袭”,我们现在创作时非常痛恨的一种行为,但在古代文人们创作诗词时,有不少人会直接“抄袭”前人原有诗词而作为本人创作的素材。
这种诗词创作中的“抄袭”行为叫作“集句”,是一种特殊的诗歌题材。
“集句”最关键的那肯定是“集”,也就是要找到合适的前人句子,再放到合适的位置,才能巧妙结合成合适的新内容、新意境的诗,这就非常考验作者的功力和文化底蕴了。
一首好的集句诗,它们虽是集古人句子而成,但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它们不只会恪守“起承转合”的准绳,更会讲究格律、平仄、用韵、对仗等等,这样才创造出一种新的意境,让人读来有熟悉的陌生感。
集句诗起源于何时我们已不得而知,但发展到宋朝十分流行,其次要缘由是唐朝诗歌创作太繁荣,给宋朝文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来集句。
像我们熟知的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诗人都创作了大量的集句诗。
尤其是王安石创作的集句诗,深得后人推崇。
“王荆公集句最长”、“集句近世往往有之,惟王荆公得此三昧”……
这些都是时人对王安石集句诗的评价。
今天长风要给大家分享的就是王安石所作的一首非常经典的集句诗——《梅花》。
《梅花》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王安石在近千年来,人们对于他的评价争议不断,最次要的缘由就是他掌管的“熙宁变法”这一大事。
自古改革者,都是敢为人先,敢和天下人作对的存在。
王安石变法也触及到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了很多人利益,这也让他只维持了很短的时间便宣告变法结束。
到最初,赞誉他的人有,诋毁他的人也不在少数。
但有一点,虽然世人对王安石的政治能力多有怀疑,却都对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不可挑剔。
王安石很多文学作品,里面都包含了王安石对于现实,对于人生的思考,因而,他的很多诗词,都是一流的佳作。
言归正传,说回王安石笔下的这首写梅诗。
王安石梅花的梅花诗,很多人都学过他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五绝。
那凌寒绽放,遗世独立,清香清远的梅花,其实就是顽强不屈有高尚品格的诗人的化身。
而这首集句诗,同样也是一首经典的作品。
“白玉堂前一树梅”,是出自唐朝诗人蒋维翰的《春女怨》,“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儿家门户寻常闭,春色因何入得来。”
“为谁零落为谁开”,是出自唐代诗人严恽的《落花》“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
“惟有春风最相惜”,是出自唐代诗人杨巨源的《和练秀才杨柳》:“水边杨柳麹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一年一度一归来”,出自宋代诗人詹茂光妻的《寄远》:“锦江江上探春回,销尽寒冰落尽梅。 争得儿夫似春色,一年一度一归来。”
以上四位诗人,也就杨巨源稍微知名点,其他的几位,蒋维翰生平事迹难以考证,《全唐诗》也只收录了他的三首诗歌;严恽的记载也很少,也仅留下了《落花》这一首诗;而詹茂光其妻我们更是无从考证。
王安石却能信手拈来的引用他们三位名气不大诗人的句子,足以说明王安石阅读量的丰富。
最值得让人赞赏的是,王安石并不是随便把诗句堆砌一起,而是让旧有的诗句有了新味道,构成了新的诗味。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白玉堂前正好是有一树梅花,此时开得很艳丽,这梅花为谁凋落,还为谁而开呢?
简短的两句,不只把描写梅花描写得极为传神,同时也表达了内心的一种忧虑之感。
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只要春风最懂得珍惜梅花,每一年都如期而至,从而才有了梅花一年一度的开花。
这两句王安石以平缓的笔触,把梅花和春风的关系描写的传神也更深沉。
前两句吟咏梅花,似有花落惜花的自怜之意,后两句的借春风相惜,表达对花落的难过无法之感和对春风的感激。
这首诗虽是集句,却状物抒怀、浑然一体,构建出新的诗境,将白玉堂前这一株开落自顾,无人问津、“孤芳自赏”高洁质量的梅花写了出来。
作者并以梅自况,表达出本人自怜难过、孤芳自赏的从容情绪,全篇给人一气呵成的艺术美感,每每读来都能够感遭到诗句中所传递出来的美,无疑称得上是一首千古名作。
-END-
图片来源网络,阅读往期内容
上一篇:王安石最好的一首“梅花诗”,简简单单20字,温柔了整个冬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