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唐诗三百首》吟诵课程 | 第5期:卷六 五言绝句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可风堂《唐诗三百首》

公益吟诵课程

篇目选自: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

关于诗“韵”

可风诗词中的“”,大概等于汉语拼音的“韵母”。以《哥舒歌》为例:北斗七星,哥舒夜带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其中“高”“刀”“洮”为韵脚,拼音分别是gāo,dāo,táo韵母都是ao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首诗里,句中同一位置上。凡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具体还要以韵书为依据。押韵是为了声韵的和谐,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被反复吟咏,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依照诗律,像《哥舒歌》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第一句押韵与否是自在的,用韵也可以不太严格,用邻韵也行。韵脚:因为韵字一般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邻韵:指韵音相近的韵字。也因为韵音相近,所以在韵书上的陈列相邻,所以叫“邻韵”。比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十二文)路上行人欲断

。(十三元)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十三元)

卷六  五言绝句

哥舒歌

【唐】西鄙人

北斗七,哥夜带

窥牧马,不敢过节拍点 韵字 要吟咏的字红字:入声字   节拍点:4224 《哥舒歌》 吟诵:黎展名老师 音频: 进度条 00:00 00:29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可风吟诵提示除了按仄起五绝规律抑扬顿挫,节拍点和韵字要吟咏以外,还应留意:这是一首唐代西北边民对唐朝名将哥舒翰的颂歌,《全唐诗》题下注:“天宝中,哥舒翰为安西节度使,控地数千里,甚著威令,故西鄙人歌此”,吟咏要有一定的气势。第一句起调即往高处走,吟至韵脚“高”字为最高点,应长吟此字。章象德说:“以北斗七星比哥舒翰之威也。”次句“舒”字作为节拍点应长吟,点题。第二句描写哥舒翰夜带刀出师,可谓神出鬼没,令吐蕃敌军闻风丧胆——暗赞其有勇有谋。吟咏“夜带刀”声调稍压低。第三句笔锋一转,是诗人的议论:自哥舒出征吐蕃以后,观察吐蕃牧马的情况,没有人胆敢越过临洮。最初两句充满了民族骄傲感,应吟得实大声宏。《唐诗训解》:“为中国长气。”蘅塘退士批① 先着此字,比兴极奇。陈婉俊补注

[哥舒] 《唐书》:哥舒翰事王忠嗣,署牙将。吐蕃盗边,翰持半段枪迎击,所向辄披靡。后筑龙驹岛成之,吐蕃遂不敢近青海。

[北斗七星]《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牧马]《过秦论》: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章燮注疏《唐书·哥舒翰传》:翰能读《左传》《春秋》《汉书》,通大义,为左卫郎将。吐蕃寇边,翰持半段枪迎击,所向披靡。擢河源军使,筑神威军青海上,二千人戍之。由是吐蕃不敢近青海。后进封西平郡王。北斗七星高,比也,以下赋也。《星经》:北斗星谓之七政。天之诸侯,亦谓帝车。魁四星为璇玑,杓三星为玉衡,斗为人君号令之主。以北斗七星比哥舒翰之威也。哥舒夜带刀。夜带刀以出师,冲折其阵,所向披靡,使吐蕃心胆俱裂。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汉书·地理志》: 陇西郡临洮县。以为自哥舒征吐蕃之后,至今观其牧马,且不敢过临洮,能再兴兵犯境乎?

沈云:与《敕勒歌》同是天籁,不可以工拙求之。

卷六  五言绝句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阴岭秀,积雪浮

林表 霁色,城增暮节拍点 韵字 要吟咏的字红字:入声字   节拍点:2432 《终南望余雪》黎展名老师 音频: 进度条 00:00 00:33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可风吟诵提示《全唐诗》此诗题下有小字注:“有司试此题,咏赋四句即纳,或诘之,曰‘意尽’。”话说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思已经完满了。”《此木轩论诗汇编》评:“如此不拘,诗安得不高?意尽即不须续,更难在举场中作如此事。”《而庵说唐诗》:“此首须看其安放题面次第,如月吐层云,光明渐现,闭目犹觉宛然也。此诗处处针线细密,真绣鸳鸯手也。……此外真更不能添一语也。”除了按平起五绝规律抑扬顿挫,节拍点和韵字要吟咏以外,还应留意:虽然这是一首应试诗,但写的是终南山的余雪,诗题中的“望”字表明了所描绘之景是从诗人的视角所见,委婉地体现了诗人本身的观感和情怀,因而吟咏时所展示的气度即诗人的气度。高山积雪,代表了高洁脱俗;阴岭,云端,林表,城中,无一不是气势澎湃的大意象,是诗人从山巅远眺所见,暗喻其志存高远,襟怀天下——因而吟咏此诗声音应以大气沉稳为宜。“终南”句起调中平稳健,去声“秀”字高度概括其景色,应重读,语调上提。“云端”二字分别是节拍点和韵脚,都应吟咏,宜吟得稍轻盈,突出“浮”的内涵。这两句一实一虚,引人入胜。第三句吟咏“明”字,如清人徐增评:“如月吐层云,光明渐现”,此句转向高调,为本诗最“光耀”的一句。望终南余雪,寒光闪耀,令人更增寒意,因而接着第四句又一转,写积雪的“冷”。吟咏此句语调转柔和徐缓,“城”即人的居所,“寒”是人的感受——诗人最初将如此高洁冷峻的“雪”与“人”联系到一起,更添无限情味。因而,吟最初一句,情意转浓,余思悠悠。章燮注疏

详一卷李白《下终南山》题注内。

终南阴岭秀,积背阳山为阴岭。映霁字。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霁,初晴也。末句,仁人之言,其臭如兰。

纪云:三句写积雪之状。四句写积雪之神,各隐然含“终南”二字在。随之读之是积雪,非新雪;是高山积雪,非平原积雪。

卷六  五言绝句

怨  情

【唐】李白

卷珠帘,深坐颦

但见泪
湿,不心恨节拍点 韵字 要吟咏的字红字:入声字    节拍点:2442 《怨情》吟诵:黎展名老师 音频: 进度条 00:00 00:33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可风吟诵提示除了按平起五绝规律抑扬顿挫,节拍点和韵字要吟咏以外,还应留意:这首诗题为“怨情”,却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因而生“怨”之人并非作者,吟咏时不可流露过多愁怨,要从作者的角度表达。第一句以“美人”为发端,强调了诗人所关注的对象是一位德容兼备的女子。诗人描述了这位女子的一系列动作:卷珠帘,深坐,颦蛾眉,落泪。因美人心中有怨,做这些举动的时候都是默默不语的,致使诗人不忍上前询问。严沧浪说:“写‘怨情’,已满口说出,却有许多说不出,使人无处下口通问,如此幽静”美人这种委婉内敛的“怨情”正是她美好气质的体现,如换作普通人,也许会有稍激烈的动作(比如金昌绪《春怨》中,“打起黄莺来,莫教枝上啼”的思妇,那是另一种“怨”的表现)。因而,吟咏前两句声音宜平缓沉稳,但稍压抑——这样才能体现美人沉稳内敛、端庄娴淑的高贵素质。但最终还是无法抑制住情绪,美人落泪了。真是我见犹怜啊!诗人忍不住感叹:“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这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人怜香惜玉之情——应吟得轻柔。第四句作为结尾,婉转而小心翼翼,语速缓慢。“恨”并非是“仇恨”的“恨”,而是“怨”的另一种体现,所以应吟得稍委婉,要强调,但不可重读。“谁”作为结尾韵字应长吟,亦留下了悬念——这是诗人心中的疑惑,长吟此字表现了这种疑惑在诗人心中久久不息,并体现了诗人对美人温柔的情意。陈婉俊补注[珠帘]《拾遗记》:越贡二美人于吴。吴处以椒华之房,贯细珠为帘幌。朝下以蔽景,夕卷以待月。章燮注疏美人卷珠帘,望。深坐颦蛾眉。望之不来。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不闻怨语,但见怨情。颦,蹙也。首句写望,次句继之以愁,然后写出泪痕,深浅有序。信手拈来,无非妙笔。 

喜马拉雅音频可循环播放 | 适合初学者学调 | 长按识别二维码收听:

《哥舒歌》《终南望余雪》《怨情》

                

传统吟诵调欣赏

 *长按识别二维码,收听音频

魏嘉瓒先生传调

《哥舒歌》西鄙人

魏嘉瓒先生传调

《终南望余雪》祖咏 

魏嘉瓒先生传调

《怨情》李白

黎展名老师,字可风。河南省吟诵学会理事 | 全国吟诵比赛特邀专家评委 | 非物质文化遗产华氏吟诵调传承人 | 国外首批华调吟诵传习人导师 | “可风读书吟堂”堂主 | 公众号:可风读书吟堂(kefengtang)

可风读书吟堂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