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客籍湖北襄阳。自号少陵野老,,世称“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他因曾官至左拾遗,所以又称“杜拾遗”;后又因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也称“杜工部”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依旧,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迸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襟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雄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①,君子②意如何?
鸿雁③几时到,江湖④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⑤,魑魅喜人过⑥。
应共冤魂⑦语,投诗赠汨罗⑧。
正文
①天末:天边,天的尽头。②君子:指李白。③鸿雁:喻指书信。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④江湖:喻指充满风波的路途。⑤文章:这里泛指文学。命:命运,时运。达:通达。⑥魑魅:chīmèi,鬼怪,这里指坏人或邪恶势力。过:过错,过失。⑦冤魂:指屈原。⑧汨罗:汨罗江。这里指屈原。
赏析:阵阵的凉风从遥远的天边吹起,李白你现在心情感觉怎样样?不知鸿雁何时能捎来你的书信,秋季的路途犹水深波翻浪涌充满风险。文学创作似乎最憎恶人的命运通达,邪恶势力最喜欢别人犯错。你与屈原该有同样的委屈,请别忘记作诗相赠以祭奠屈原。全诗表达出诗人对朋友的惦念和担忧。李白于至德二载(757),因永王 之罪受牵连,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还。杜甫于乾元二年(759)作此诗,眷怀李白,设想他当路经汨罗,因而以屈原喻之。其实,此时李已遇赦,泛舟洞庭了。
望岳
杜甫
岱宗①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②钟③神秀,阴阳④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⑤眦⑥入归鸟。
会当⑦凌⑧绝顶,一览众山小。
正文
①岱宗:泰山别名岱,因居五岳之首,故被尊为岱宗。②造化:大自然。③钟:聚集,集中。④阴阳:阴指山北,阳指山南。⑤决:裂开。⑥眦:眼眶。⑦会当:该当,一定要。⑧凌:登上。
赏析:泰山的景象怎样样呢?在齐鲁大地上,青翠的山峦绵延无尽。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全都汇集在泰山上,山北山南一面昏暗一面明亮昏晨迥然不同。山间缭绕的层层烟云,使人的襟怀摇荡,睁大眼睛远眺归鸟纷纷归巢。一定要登上那最高峰,放眼望去看那在泰山面前显得矮小的山峰。
这首诗是青年时期的杜甫在泰山漫游时所作,诗中赞誉了泰山的雄伟气象,同时抒发了本人的豪情壮志。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初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澎湃的气象,抒发了本人勇于攀爬,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上一篇:读诗|《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 (8卷) 选入79篇古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