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渐远,每一幕景象却都值得反复摩挲。
中国春节至今已有四千年的历史传承,关于它的起源,有着许许多多传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说法是春节源于腊祭,巫术,另外还有鬼节,将春节与传统的对自然的敬畏的古代人民思想放在一起对照。有一种说法遭到现在普遍的认同,那就是,在大舜统治的时期,那一天,大舜即天子位,就带领着一干部下,祭拜天地。从此,他统治下的人民就把这一天当作是岁首,后来慢慢演变为春节。
春节在传统文明里的地位无可取代,无论是谁,都要过春节。也无论是任何朝代,任何社会环境,每个人都想着过春节。中秋与春节,不断是中华民族节日中两个核,都呼唤着游子归家,代表着团圆。过春节,过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盼望,对亲朋的爱与祝福。
正是这样,历朝历代不乏许多红尘客,上至达官显贵,下至九流凡夫,都为春节产生了感动,写下了诗句,表达出了内心的情景。千百年虽然过去,人的感情至真之处不变。读别人的作品,感受别人的战栗,不失为人生一大快事。句句勾起自个儿的情思。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元日》
1069年,王安石被朝廷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掌管变法。这一节春节,王安石见到家家户户忙着过春节,一派新景象,于是就写下这首《元日》以此激励本人,向读者倾诉了本人的政治抱负。他对变法具有十足的决心。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清·叶燮《迎春》
这首《迎春》和王安石的《元日》传达的气氛有类似之处。诗的前两句写春节的时候是好时节、处处热闹非常。后面婉言,春天的美景和温度不需要去东郊在春天玩耍踏青,在每户人家中,开门就见到欢声笑语。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唐·李世民《守岁》
李世民是唐王朝的国君,他眼中的春节和普通的人民不同,描写的都是皇宫中的气派景象。在某一年的除夕夜,李世民看着皇宫内外迎新年、辞旧岁的繁华作下了这首诗。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宋·戴复古《除夜》
戴复古是南宋注明江湖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诗中颇含有现实主义色彩。这首诗讲,除夕时节,燃一柱清香,祭拜天地。世界万物都在等待春天降临。年夜饭开席,大家挨个向长辈敬酒。说道明年一定是个丰收的好年岁。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宋·陆游《除夜雪》
这是陆游在某个除夕,天空下雪之后,写下的一首清诗。描绘了本人除夕夜的活动。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清·查慎行《凤城新年辞》
女子的新年活动愈加丰富多彩。新年穿新衣是每个人都认同的习俗,现实上,谁不希望新的一年来临,有新样式,重生活。清朝女子就在正月前的腊月,为本人和家人穿针引线,做出最漂亮的衣衫。用新的态度眼光去面向家中的每一个人。
人间匆匆,欢喜自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