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两首绝美的古诗词赏析,风格和婉含蕴无限,独具匠心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古诗词##天天古诗词#

长相思·花深深

宋代:陈东甫

花深深,柳阴阴。

度柳穿花觅信音,君心负妾心。

怨鸣琴,恨孤衾。

钿誓钗盟何处寻?当初谁料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弃妇的怨词。“花深深。柳阴阴。”起笔用联绵辞深深、阴阴,将春花杨柳之繁盛写出。初读时,可能会以为这真是描绘大自然之春光。其实不然。“度柳穿花觅信音。”原来,花柳皆为喻象,喻指两情欢娱的世界。此句,写女主人公寻觅其情人的经历。觅字下得贴当,与花深深柳阴阴相呼应,则浮花浪柳之妖冶繁盛可知。女子终于明白:“君心负妾心。”情人已背信弃义。由此可以想见女子肝肠之寸断。

“怨鸣琴。恨孤衾。”这两句写尽女子被弃后的凄凉幽怨之味。无穷永昼,唯有寄孤愤于鸣琴。漫漫长夜,终是辗转反侧于孤衾。琴、衾,是当日情好欢乐之见证,竟成为一场悲剧之意味,触物伤心,如此日月,人何以堪?词句极短,而酸楚无限。“钿誓钗盟何处寻。”寻字,与上片之觅字,道尽女子的失落感与不甘心,皆见性格语。追怀当日山盟海誓,信誓旦旦,只因为相信“但教心似金钿坚”,此时全已幻灭。寻寻觅觅惝怳迷离,遂托出女子全部痴情。“当初谁料今。”上句是旧情之回澜,结句则是返转回来,从痴迷而悔悟。弃妇心澜汹涌,千回百折,终难平息,是在意内言外。

词人对弃妇抱同情之感,设身处地为其作词,难能可贵。此词纯为女子声口,明白如话,如诉如泣,故能感染人。篇幅短小,言辞简练,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爱情悲剧女子痴情,故富于含蕴。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宋代: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要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赏析

这是一首借喻明月来倾诉别离之情的词。全词纯用白描手法写出,颇有民歌风味,情感真诚,朴实自然。结构上采取重章复沓的方式,深得回环跌宕、一唱三叹的妙处。上下片主体相同,只是稍加变化,构成鲜明的对比,匠心独具。

上片指出他行迹不定,在南北东西漂泊,在漂泊中经常在月下怀念他的妻子,因而感叹他的妻子不能像月亮那样跟他在一起。下片写他同妻子分离的时候多,难得团圆。这首词的特色,是文人词而富有民歌风味。民歌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这首词也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白描,很亲切。民歌往往采取反复歌唱的方式,这首词也一样。不只由于《采桑子》这个词调的特点,像“南北东西”,“暂满还亏”两句是反复的;就是上下两片,也有反复而稍加以变化的句子,如“恨君不似江楼月”与“恨君却似江楼月”,只要一字之差,民歌中的复叠也往往是这样的。还有,民歌也往往用比喻,这首词的“江楼月”,正是比喻,这个比喻亲切而贴切。

这首词用“江楼月”作比,在上片里赞誉“江楼月”“南北东西,只要相随无别离”,是四处漂泊,永不分离的赞词。

下片里写“江楼月”,“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是难得团圆的恨词。同样用“江楼月”作比,一赞一恨,是在一篇中用同一个比喻而具有二柄。还有,上片的“江楼月”,比“只要相随无别离”,是永不分离;下片的“江楼月”,比“待得团圆是几时”,是难得团圆。命意不同。同用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所比不同,构成多边。像这样,同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既有二柄,复具多边,这是很难找的。因而,这首词里用的比喻,在修辞学上是非常突出的。这样的比喻,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不是有意造作,用得又非常贴切,这是更为难能可贵的。作者经常在月下怀念妻子,所以产生上片的比喻;作者感叹与妻子难得团圆,所以产生下片的比喻。这些是作者独具的感情,所以写得那样真实而独具特色。

此词从江楼月联想到人生的聚散离合。月的阴晴圆缺,却又不分南北东西,而与人相随。词人取喻新巧,正反成理。以“不似”与“却似”隐喻朋友的聚与散,反映出聚暂离长之恨。具有鲜明的民歌色彩。全词明白易晓,流转自若。风格和婉,含蕴无限。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