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点击破千万!既好玩又大语文的诗词动漫,我只看一集就给娃收藏了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原创 千寻麻麻 东西儿童教育 2022-12-02 发表于四川

大家好,我是千妈。

晓得你们有没有过“逼”孩子背古诗词的经历,小学三年级后我明显感觉到,老师要求背诵古诗词的时候越来越多。

没办法,高考语文改革后,较之前人教版,“部编本”的古诗词、文言文足足涨了五倍。

本人是很反感“逼”孩子背古诗词的,因为孩子不想背,背不下来,太正常了。

你看: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什么是“山下兰芽”,什么又是子规啼?每个字好像都熟悉,组合在一起却总觉陌生。

请问,你爱背这些感觉陌生的句子吗?能快速背下来,保证十天半月后不忘吗?你都不行,咋要求孩子呢?

不是孩子脑瓜有问题记不住,是死记硬背的方式太落后,不符合人性。

要想过目不忘,就得理解吃透。

举个例,绘本比诗词内容多多了,孩子却一点不排斥,甚至能惟妙惟肖地复述出来,不就是因为绘本是他们能听懂、能理解的故事嘛。

所以,要打破孩子对古诗的陌生感,继而喜欢上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我们就可以从这点切入,把古诗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用孩子能懂的言语,讲给他听。

这样学诗词的方式,也更契合“大语文”趋势~

因为诗词是人写的,说到底,是人的情感抒发、思想吐槽、伤春悲秋…还有人身处的那个时代、那个场景。

孩子若能读透一首古诗词,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事件、人物特性,那就不只仅是学诗词了,还贯穿历史、人文,是真正的“大语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让千寻爱上古诗词,读透古诗词,我的网盘里常备了些有意思的好片。其中5部最为精彩,今天一并分享给大家,不论你是疫情居家还是为寒假囤片预备,都值得珍藏

/ 01 /

诗画乐一体美到不行的

《邻家诗话》

适合年龄:5岁+

《邻家诗话》是一档高分古诗词综艺节目,目前已出到第四季,但很多家长还不晓得,公号推荐也是少之又少。

因为它太低调。

流量保底的艺人主咖,不请。

花里胡哨的宣发话题,不做。

连粉丝都看不下去:

“这么优秀的节目为啥不能上热搜?”

但越往后追,你越会发现,不上热搜正是这部综艺的意义所在。

节目主题很简单,就是“读诗”,只不过读法和我们想得不太一样。

读一首古诗,请来一班顶级配置。

讲师郦波,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百家讲坛》的常驻嘉宾;乐师方锦龙,琵琶国手,通晓300多种乐器;舞师王金玉,总政歌舞团青年舞蹈家;掌管人王劲松,大家熟悉的老戏骨一枚。

讲《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先让小朋友一边读诗,一边在宣纸上作画,发挥本人的想象。

紧接着,镜头转向种满蒹葭的庭院,将千年之前的场景真实再现于孩子眼前。

然后是掌管人王劲松平仄崎岖,抑扬顿挫的诵读。

朗诵完后,在座大儒会聊聊诗歌背后的故事,拓展孩子的知识面。

接着我们还能欣赏到娓娓道来的歌声和曼妙舞姿,搭配刚开始孩子的画,真正的诗画乐合一,美到不行!

这还没完,曲终人未散,一幅历史长卷正于草坪间徐徐展开……

从诗,到画,到乐,到舞,再到画~

听觉到视觉,整个五感都被调用起来了,这番感受下来,孩子对诗歌含义了然于心,又获得了美的熏陶。:)

/ 02 /

爆笑好玩的《无聊诗社》

适合年龄:7岁+

这部名字十分无厘头的诗词国漫目前已出两季,B站评分高达9.2。

时长敌对,每集五分钟,在诙谐轻松的气氛中讲述诗人历史趣事,以及诗词背后的原委。

每集主题,光看小标就活泼得让人骑虎难下,比如:

“李白为fans汪伦写诗,论私生饭的最高境界”。

讲的是大家熟悉的那首经典《赠汪伦》:

赠汪伦

李白〔唐代〕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如果直接按袁枚《随园诗话》的记录讲,难免显得平淡,给人感觉就像是看了本带图的语文书。

进行一定调整,效果就不一样了。

迷弟汪伦苦心积虑把偶像李白诱到家乡,所见所闻却大相径庭,既没有过分偏离史实,又给观众带来了欢笑。

又比如,《杀死岳飞的不止秦桧一个》这集,讲的是岳飞的《满江红》。

动画以一个“粉转黑”的小人物为第一视角,从配角对岳飞的憧憬敬仰,到最初成为秦桧杀人的帮凶。

两头穿插“键盘侠”、“无脑黑”、“求锤得锤”等网络新词,借民族英雄岳飞被陷害致死的故事,讽刺了现实中容易受他人言语影响的造势者、谣言传播者,也提示孩子要保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可能有朋友不太care这种改编风动漫,这个大家可以见仁见智。

本人觉得,改编虽有对历史界限的突破,但也恰恰体现出了《无聊诗社》并不止于引人发笑,还在试图传递一些思考。

/ 03 /

搞定唐诗三百首必看的

《唐之韵》

适合年龄:6岁+

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语文课本里,孩子接触最多可能就是李白、杜甫等唐代大诗人了,历史中,唐诗也是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体裁。

这部《唐之韵》给我太多惊喜,因为它在课本之外,呈现给了孩子一个更为丰富的唐诗世界。

不只在文学层面上有鉴赏,还关注诗人本身的命运,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对国家的看法以及人生态度。

我印象最深是讲王维那集,陪千寻看的时候,我就在心中想,多半要讲《汉江临泛》,那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不是最出名嘛。

然而片中讲的却是《辛夷坞》:

辛夷坞

王维〔唐代〕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不断觉得,冷门的《辛夷坞》才是王维真实心境的代表作,表现了他对现实不满又无能为力,产生退隐归田的思想而又恋于禄位的心情。

于是就那么一瞬,透过这个细节我发现了,这部片是真有水平,不跟风不逐流,对诗歌历史有本人的见解,称得上用心之作。

整部片共20集,从“初唐四杰”“吴中四士”到“一代诗仙”“千秋诗圣”……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有代表性的诗人和作品尽数囊括其中!

因为严格遵照历史时间线,所以这部片不只对孩子学唐诗有协助,还有助于孩子了解整个唐代历史。

解说词也十分考究,对孩子来说是很好的素材积累,正因如此,它也成了语文老师们的心头好,很多老师都会在课堂上播放这部片,用来辅助学生学习古诗词。

同系列还有一部《宋之韵》,组合起来就是“唐诗宋词”全解读,有心的爸妈也可以给孩子看看。

/ 04 /

大语文气质浓浓的《江南文脉》

适合年龄:5岁+

语文书里的古诗词,以江南为背景的能占大半,小时候我就很猎奇,为何古代文人独爱江南?

直到长大后一年暑假,爸爸带我走了趟江南,我才明白,这水天光景、生气勃勃、吴侬软语的江南,任谁去都会留下念想。

只不过,文人雅士们把这些念想变成了千年传唱的佳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从片名即可看出,它涵盖所有诗词都是关于江南的,既有孩子们熟悉的《枫桥夜泊》、《忆江南》,也有《第一山怀古》这样的冷门古诗词。

我最欣赏它讲诗的手法,一集只讲一首诗,不但讲缘来,还讲历史背景和诗人创作时的心境,让孩子从根子上去理解诗,从而记住诗。

并辅以关联的场景和音乐,眼见为实,耳听为实,再也不用停留在文字笼统的感觉里。

以小学语文课本第一首诗《江南可采莲》为例,开篇就是“莲叶何田田”的江南美景。

为了让孩子穿越到那个久远时代,它甚至将古画做了巧妙的动画处理。

紧接是全文诵读,这里你可以让孩子跟读,感受语气语调。

之后便是知识点解析。

叠词“田田”赞赏了莲叶的茂盛饱满。

接下来的五句,只改换一个方位词,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腾跃,充满节拍的韵律。

别急,讲完知识点,还有拓展。

“乐府”体裁是什么,源自何处~

诗歌以比兴、双关的手法,将莲花的“莲”暗指爱怜的“怜”,是劳动中青年男女纯洁感情的流露等等~

这些都是孩子在课本中、学校里学不到的。

陪千寻看完,我都忍不住在心里感叹:

什么是大语文,这就是大语文!有诗有历史有故事有音乐还有美感培养,这才是我们中国孩子学诗歌的样子。

/ 05 /

古风绝美的《中国唱诗班》

适合年龄:4岁+

这部国漫我推荐很多次了,今天做诗歌片分享,又忍不住安利。

它每半年才更新一次,目前共六集,绝版了,《元日》、《相思》、《游子吟》、《饮湖上初晴后雨》、《夜思》、《咏梅》,集集冷艳

每集皆由一首诗词引入,比如第二集王维的《相思》,讲的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两人,长大后因种种缘由错过。

故事开始,秀才撑着红伞,游走在青石板铺成的大街上,江南小镇神韵十足。忽被一个嵌有红豆的簪子吸引,勾起回忆……

儿时的小秀才,无意捡起灶台上一颗红豆,想起学堂里学过的那首《相思》:

相思

王维〔唐代〕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紧攥红豆,跑到喜欢的人面前,涨红了脸,那句相思却怎样也说不出口。

谁想几年过去,因缘交错,这句相思最终也没能说出口……

这首诗对爱情的描述孩子可能不理解,但陪千寻看下来,她能充分体会到诗歌传递出的那种遗憾与伤感。

此时再读《相思》这首诗,意味就深远了许多。

又比如,第三集是唐代孟郊的《游子吟》:

游子吟

孟郊〔唐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讲述了清代史学家王鸣盛的故事~

四孩童在一间布满灰尘的杂物间嬉戏打闹,捡到一件破棉袄。

这件破棉袄,引起了父亲王鸣盛的回忆。

儿时家境贫寒的王鸣盛经常被欺负,所有孩子都有新棉袄穿,唯独他没有。

懂事的王鸣盛没有向母亲要求什么。

乡试当天,母亲却把一件簇新的棉袄放在他的枕边,棉袄是母亲熬夜一针一线织出来的。

王鸣盛霎时眼圈就红了……

《中国唱诗班》用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一首首朗朗上口的诗词,传递给了孩子最经典的故事。

EASTWEST

其实,不赞同死记硬背还有个很重要的缘由,就是我不断认为,学习古诗词不应该局限于考试所需,它的生动、精炼,能更好地协助孩子体会中华汉字之美,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熏陶。

通过这些制造精美的纪录片和动漫,让孩子对中国文化有更透彻的理解,产生更深刻的认同,尤其身在海外的孩子,看这些片就等于寻根了。

正好这学期的学习也接近尾声,寒假即将开启,大家可以把这些资源先囤着,方便孩子假期旅行或宅家时慢慢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