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之巅峰
唐诗到了唐朝,达到了巅峰时期,文字之精深,感情之真诚,风格之多样,使后世望尘莫及。
唐诗把我国古典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提到史无前例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了一个最典型的方式,至今仍被人们所喜爱。
鲁迅先生在给杨霁云的信中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作完”,此言虽是溢美之论,却显示了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至尊地位。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代大诗人王维,写下了许多让人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诗篇,言语单纯朴实,却富于想象,一首五言绝句《相思》,读来让口齿噙香,回味悠长。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约699年一761年),字摩诘,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红豆生长在阳光明丽的南方,每到春天不知又要长出多少新枝。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代表相思之情。
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长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大小,色泽光鲜亮丽,令人爱不释手。
红豆与相思连在一起,则来源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为丈夫战死边疆,思念丈夫哭死在树下,泪落染树结出殷红的豆子,故称此树为相思树,籽为相思子。
这首诗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此相思非彼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之情。如出自两汉《别诗三首/与苏武》,“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不但多才多艺,且通晓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便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宋代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一首《山居秋暝》,意境美得让人不可不读。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空阔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让人感觉已是秋天,皎皎的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的泉水在石上淙淙流淌。竹林喧响是洗衣的姑娘归来,莲蓬移动了才知渔舟下水捕鱼,春的芳菲不妨任它消歇,我情愿留在这美丽的山中。
此诗中将空山新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流的声音,浣女归来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塘的动态,完满和谐的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图画展示在眼前。
王维的这首山水田园诗,清新宁静,寄情山水,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此诗中的禅意非隐居者莫属,真正的契合了“诗佛”的至高意境,读来让人意犹未尽,浮想联翩。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全诗言语朴实无华,韵体和谐优美,千百年来口耳相传,经典不容错过,值得一读再读!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