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许多人都晓得这首诗的名字叫《相思》,却少有人晓得它另个诗名。
此诗又作《江上赠李龟年》,并非写给女子,而是写给友人。
李龟年,大唐乐工,身为梨
安史之乱迸发,烽火蔓延至每一处角落,玄宗不知归处,万家流离,官员逃窜,当年的太平盛世已然不见。
此时春风和煦,万物却已失了生机。安禄山攻陷长安,昨日还繁花似锦,今日却是断壁残垣。王维好像许多官员一样被捕,他从未想过半官半隐的仕途上竟会遭遇此等大事。他不争不贪,并不代表所有人如此,朝堂之上难保人人忠心。注定的战乱是逃不过的,他早该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
摆在他面前的无非两条路,要么生,要么死。在生与死的抉择上,所有的诗书史籍好像虚无,丝毫帮不上他。生便要屈辱地活着,在黑暗中漫无尽头地行走。若是死,或许能保住一时名节,可他却永远看不到盛世再来的那一曰。
最终,他选择活着,留在庙堂之中做伪官。他受尽了世人的冷眼、同僚的误解,卧薪尝胆数年,已是面目憔悴,鬓满霜、遇想当年远离世俗的生活,内心不由羡慕不已。长安城何时才能万家灯火阑珊?
王维好像傀儡一般活在这场争斗中,没有希望,毫无生机直到那日,他看着院中结着的红豆,苍老的目光中透显露一抹光亮。本人并没有得到全部,他还有朋友。即便全天下的人都误解他,至多还有知己懂他。
谁把相思寄红豆?王维并非独一把红豆写进诗里的人,但他把相思之情诉说得最清楚。这小小的红豆生于南国,冬去春来不过结下几枚,只愿君能悄悄地把它采下,那里面是满满的相思。
红豆,自古以来都被当作寄托相思之物。关于它的故事有太多太多了,那些故事感人至深,无论结局如何,过程总是最刻骨铭心的。
但凡美好的事物,都伴有一段传说,更何况是红豆这般寓意非凡之物。
相传,古时有位将军出征,妻子思君心切,倚于树下祈祷日日哭泣。泪水流干后,流出的便是鲜红的血滴。血滴落到地上,化为红豆,生根发芽,春去秋来,那结出的红豆慢慢变成了心形种子--相思豆。
无论这故事真实与否,只愿那女子最终可以等到丈夫归家,否则就太孤负那些凝聚着无限爱意的相思血泪了。
红豆生南国、如今的李龟年定是流落江南。此物最相题,君心知不知?他的无法恐怕只要那人才知!短短四句,却为天下诗人道出牵挂。他期盼远在千里之外的那人能多多采撷,奈何天下战乱,哪里还能看到红豆花开?
此时的江南,没有烟柳花巷,没有画舫青衣,没有清歌漫谈,一切旱巳乱得一塌糊涂。一个男子走在江边,飘零了不知多久,他忘记了本人曾是大唐的宫廷乐工。如今的李龟年孤身一人,无琴无箫,纵然是仰天悲歌,也不会有人多看他一眼。
当年盛世霓裳舞,玄宗谱曲,贵妃语笑嫣然,真实又缥缈如今,李龟年只能在梦中回忆往事,梦醒之时,已泪流满面。那般美好的红尘时光,一去不返,物是人非折磨得他毫无傲骨可言。
远方的友人寄来信笺,四行小诗,句句相思入骨。国已不国,何谈家?路漫漫兮归途远,李龟年走在那条无尽又黑暗的道路上,不知去往何处。那首诗是他的司南,指引着他的方向。
乱世之中,他该何去何从?这场仗打了整整七年,四处都洋溢着痛苦。为了躲避战乱,太多人背井离乡,从北向南,一路飘零。
庆幸的是在这条逃亡的路上,偶尔能遇到知己。
这一年,李龟年遇到了杜甫。这场相遇太过突然,落花时节,人烟稀少的江南古巷里,两个饱经风霜的人擦肩而过,不知是谁先认出了对方,停下了脚步,轻声唤着他的名字。
两人在长安有过几面之缘,旧时相识,久别重逢,自然要大醉一场。只要醉,才能让他们暂时忘却和平的痛苦,重回旧日的时光。
那夜,李龟年弹奏着琴曲,唤起无数回忆。当年杜雨也曾是侯门王府的宾客,夜宴上,有幸听过李龟年的演奏,如今,依旧是熟悉的曲调,只是他们都成了无家可归的人。
杜甫伤感地写下这首《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一个诗人,一个乐师,他们在江南最美的时节相逢,可心中全然没有半分喜悦。山河破碎,即便故人相逢,也是满心悲伤。
他们沉醉在浓郁的酒香中,宁愿不断麻痹着,也不情愿醒来。苍凉的月光照在两人的面颊上,似有泪水滑过……
清晨,他们各自远去,为了生存而生存,天涯海角,重逢之日遥遥无期。
李龟年又路上远行的道路。可笑的是,他也不知本人的起点到底在哪里,只能走到哪里算哪里,直到和平结束为止。
可和平几时能结束?无数人问过这个问题,却没有答案。他最终流落到湖南湘潭,宴会之上,他无心歌舞美酒,旁人邀他献艺,沉默良久后,他起身唱了那首《相思》。凄凄悲歌,诗中深意,无不让人感慨叹息。他们都是经历过盛世的人,战乱未息,只能苟且偷生。他们能逼真地感遭到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带给李龟年的痛苦,以及来自远方的那份牵挂。他得到了家人,得到了金钱,好在没有得到朋友。
一曲过后,他又唱起王维的另一首诗《伊川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曰般勤嘱,归燕来时数附书。"
又是相思二字、句句血泪,让人偶怅万千、那盛世的王朝已经一去不复返,那些倾城红装也被烽火理,那日时的好友不知去往何处。
曲终之时,他再也无力弹奏曲调,沉沉地晕倒过去。四日后,他苏醒过来,却毫无生的希望,名贵的药材医治不了一颗已经死了的心。最初,他抑郁而终,这或许是最好的结局了,只愿红豆把他的相思带到江南以南,带给那个懂他的人
李龟年直到离世,也未见到天下太平。他带着遗憾离去,一直无法原谅这个时代。
战乱过后,王维位居尚书右丞之职。此时的他已然垂老,无心官场,一心向佛,于青灯古佛之下感悟天地。然而寂静之时,他也时常会想起那清歌曼音,相思如故。
他不知自 无论是爱情还是友谊,都经不起时间的打磨,若真的不想
让那份感情流逝,请寄给那人几颗红豆,让他清楚这份相思来之不易。
关于红豆的故事,总会让人想到南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昭明太子)与慧如。
萧统是虔诚的信佛之人,在他还是太子的时候,曾代父出家,却不承想会经历一段苦涩的姻缘。
他于体察民情时与尼姑慧如相识,两人时常在草庵中谈古论今。若说是一见钟情,不如说是日久生情。初见时是爱慕,时间久了便是深情。两人情丝暗生,却一直没有勇气反抗世俗。
太子与尼姑之间隔着的不单单是身份地位,还有世俗的言论。其实两人如果无私一点,大可以一走了之,归隐山林,然而萧统身为皇子,生来背负着使命,他最初选择了离去。
慧如独自留在庵堂之中,相思成疾,抑郁而终。太子风得此事,伤心不已。如果他猜到了这样的结局,还会不会狠心离开呢?他含泪种下双红豆,并将草庵题名红豆庵。
那棵树历经千年的风雨,曾一度衰败成枯,但到乾隆年间却萌发新枝,不断到今日,它依旧守候在庵前,相思不移,等卿归。
《红楼梦》中贾宝玉曾唱道:“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这首红豆曲唱尽了世间的悲欢离合、爱恨情愁。黛玉与宝五虽朝夕相对,可在那充满了黑暗的贾府中,有些事他们终究是做不了的,有些话也是说不出口的。即便两人不分离,也要饱受着相思之苦,这世上最纠结的事情莫过于此了。
其实相思豆和玉有着一样的意义,相当受古时女子喜爱,她们把红豆穿成手环,作为定情之物。婚后,夫妻枕中各放六枚红豆,意味夫妻同心,白头偕老。试想一下,若是现在男子求婚之时,递给女子的不是钻戒,而是一颗相思豆,该是多么富有诗意的场景?可偏偏这样的浪漫故事不会发生在现代,并非人变得越来越物质,而是男子通常不会花那么多心思去对待女子。她们不怕遇到贫穷,只怕遇上无心。
红豆对于无情人是缘,亦是劫。
上一篇:史上写相思最入骨的一首情诗,水平不够不能解其妙,你能看懂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