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鸡汤环境教育孩子求同存异——家长一致举动反对懒骨头教育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鸡汤环境教育孩子求同存异

——家长一致举动反对懒骨头教育

对待孩子教育,现在可以说是遍地的鸡汤文章,这些文章我们不能说它们都有问题,但很多是毒鸡汤、负能量,还有一些心灵鸡汤也就是安慰性的,不起多大实际作用。但这些鸡汤的环境,对家庭成员怎样教育孩子,却最容易形成巨大的分歧。本文讲教育孩子,就是讲在这些鸡汤的浸泡之下,鸡汤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求同存异最大限度的怎样把孩子教育好。

教育孩子首先我们需要留意的就是家长的意见统一,在孩子面前保持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的家长意见不统一,孩子是非常聪明的,会利用家长的不同意见,而选择性的接受,这个选择,你不要指望孩子能够有多大的判断力,人的天性都是好吃懒做,你把选择权给了孩子,一定是选择出你要哭的结果,到时候家长之间的互相责备,是于事无补的。因而虽然有鸡汤,但家长的争论却需要留意规避孩子,一定要想办法找到共同点。

教育孩子的这个一致性,家长与老师、学校保持一致更重要。现在很多的鸡汤下,家长与学校、老师的教育理念经常是不一样的,有时候还会有冲突。但这个冲突可以私下探讨,绝对不能让孩子晓得。否则孩子不但会选择性的接受,而且老师一旦在孩子心目当中没有了权威性,各种教育都要打折扣。就算孩子没有做人性懒惰等选择,形成孩子的认识混乱,对孩子的成长也极为不利。既然把孩子交给学校,就要相信学校和老师。尊师是中国人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中国目前学校遭到各种压力,在各种“政治正确”的要求下,学校可能是言不由衷的,也可能是要照顾大多数孩子的,家长要多理解,不要给学校添乱,变成令人讨厌的家长,你的孩子是没有好果子吃的。支持学校,获取学校的支持和资源,是家长明智的选择。

有了前面两条的共识,要在家庭里面对孩子教育更多的建立共识。前面是程序性的,也就是保持一致,下面就是要在实体性的找共同点了,我们认为这个共同点就是在孩子的责任心和习惯上。一个好的习惯,要童年养成,从一生下来,习惯的培养就如影随形,需要全家的一致了。而责任心则意味着她将来的努力、进去、竞争意识等等。很多家庭对孩子的要求,家长本人都做不到,那么对孩子就是没有说服力的。全家言行一致,这个要求,也是各种鸡汤都不能否定的事情。

我们很多鸡汤讲孩子要释放天性要快乐学习,这一点我是认同的,但与他们鸡汤的语境和体系不一样,对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天性的价值观根本不同!这个不同才是关键!这里与很多孩子的家长的冲突也很大,但我们还是要从中找到共同点。那就是人的天性到底是什么?!就算是西方的愚民教育理念,他们的快乐学习和释放天性,也绝对不是让把孩子培养成为懒骨头的,反对懒惰,鸡汤说不了什么,呵呵。人最低级的天性就是好吃懒做,这讲快乐教育的,但你真的刻苦学习,吃苦就等于不快乐吗?这个等式才是有问题的。中国的学习是要头悬梁锥刺股的,是要凿壁偷光的,是既讲性本善,又讲苟不教性乃迁的,但这个过程未必不快乐!所以重要的不是释放天性而是释放什么样的天性!重点是不一样的。就算是西方教育,对孩子的探索和竞争,也是教育的重要层面。

我们学习到底快乐不快乐,其实是与你的习惯有关的!养成好习惯,就是有爱学习的孩子!有的人看书就头痛,有的人就是书虫,手不释卷是乐趣!你不快乐的关键是有违你平时的习惯!就如钢琴能够弹出动听的音乐,你可以弹着沉醉,但你学琴的时候,一样有非常痛苦的练习阶段。对孩子的思维训练,一样是养成习惯的问题。快乐学习绝对不是不学少教没有作业就是快乐,而是你能够养成好习惯,能够在探索未知和竞争取胜当中得到快乐。养成好习惯不容易,要改正坏习惯,绝对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学习当中改正坏习惯,肯定很痛苦。求知是快乐的,改坏习惯是要洗髓的。

中国人的文化是讲刻苦的,这刻苦与快乐不矛盾!因为刻苦可以带来获得胜利和新知识的喜悦!同时你的刻苦和付出,也是你的责任,你的荣誉!我们总说很多人成功的人学习不够好,但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学历不好而已,在刻苦努力、责任心等问题上,也是超过常人的,而我们的鸡汤文章,很多是把这些方面给忽略的。而对于学生的责任,就是学习为第一,只不过我们要学习的不光是书本知识,德智体美都是学习的内容。很多成功人士的童年,虽然对学习家庭没有那么多的要求,但对孩子的责任和要干的家务活儿,可比现在孩子干得多太多了!我们不能既不要求孩子学习,也不让孩子干活儿,把孩子养成懒汉。很多老人隔代带孩子的时候,是只记得他没有抓子女的学习,却忘记了他怎样让子女从小承担责任和替他干活儿的了。

很多家长都在炫耀本人孩子聪明,但我们从来只说孩子刻苦努力。孩子直系亲属有三个科学院院士以及前朝状元等,所有人都说孩子聪明,不过这个说法给孩子的是极大的负能量。长辈的成功,对孩子更多的该当是荣誉和压力,要让孩子清楚成功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要努力付出才能够得到,尤为重要。我们小时候总听到说成功是1%的天才加99%的汗水,后来变成是还有后半句,就是1%的天才才是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不过在这话的后面,我要加上一句,就是你没有足够的努力,哪怕是你偷懒了1%,那么你就算有那1%的天才,也起不到作用了。因而对孩子教育的正能量,就是一定要勤奋,这话只讲正能量的部分给孩子听,是完全正确的。

很多孩子在上小学的时候,由于孩子家长看到了各种鸡汤,苦学的观念没有上课外班,在班级总是拔尖就觉得学得很好,学科竞赛要求的学习内容,也被一些宣传妖魔化的说成是没有必要和拔苗滋长。而在孩子后来小升初,升学遭到压力的时候,看到别人到好学校,家长孩子才会有所感觉,然后焦虑等等;到重点学校,考了分班考,好孩子才晓得本人差很远,才自动要学习了,能够亡羊补牢已经很不容易。这样的孩子要能够逆袭,独一可以依赖的就是从小的好习惯,在效率上可以比别的孩子高。因为从小养成了很好的习惯,孩子有责任心有爱心,有自立能力和知识面,这就是财富,到中学拼搏,更是习惯和责任的拼搏。

大家认识到在鸡汤下需要全家人的求同存异,那么就是找共同点一致举动,这优秀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我们需要的就是找到古今中外教育的共同点,鸡汤也否认不了的共同点。这共同点那就是你不能把孩子养成懒骨头!你必须给孩子足够的事情去做。西方孩子做家务的时间比中国的孩子多很多,而你本人小时候总说没那么学,但你小时候绝对不懒,要干的各种家务也很多。现在少子社会,老人又勤快,给孩子的家务等工作实在太少,你不让他学习,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问题极大。

这里我们引入一个著名的典故,叫做陶侃运甓: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努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其励志勤力,皆类此也(典故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的《陶侃传》,陶侃为东晋名将,官居太尉位极人臣,武庙七十二将之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文学家。他是陶渊明的曾祖)。后来,人们用“运甓”表示励志勤力,不畏往复;用“运甓翁、运甓人”等指不安攸闲,发奋功业之人。苦学勤练,也是与运甓一样。

人要保持勤奋很不容易,人要放纵懒惰很容易!陶侃这样勤奋的人,与之对比的是到了曾孙变成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各种酒场留名,上级来检查就“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这著名曾孙以后的后代就没有大事业的人了。一代的懒惰享受了快乐,背后就是子孙的阶层滑落。现在的很多成功人士,享受这人生的快乐,甚至说孩子的财富也给预备好了,但他能够把孙子曾孙也都预备吗?未来的发展,你需要思考的是留给孩子的是什么。

所以综上所述,我们面对当今这个教育理念极大分歧冲突的社会,你与你的家庭成员之间,在鸡汤浸淫的环境之下,再有意见也要求同存异,找到共同点坚定的执行下去,这样的做法可能不是你认知的最好的,但一定是结果最好的;反之争论之下,必定是一地鸡毛。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不光是一些负能量鸡汤本身带来的危害,这些鸡汤所引起的分歧,形成的结果更坏。孩子教育的怎样样,就是家长的镜子。先求同存异,让孩子不能是懒骨头,让孩子从小有足够的工作量。

所以鸡汤环境下,先一致举动反对懒骨头教育吧!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