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逛微博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一条这样的微博:
意思就是译林出版的这本《杀死一只知更鸟》的翻译不好,然后译林也这样回应了:
然后网友就炸开锅了:
为什么大家大家都觉得官方回应这么难以接受呢?首先我们来看看网友觉得有问题的翻译:
单说划线的这一段,小编读的时候确实反应了老半天,于是小编又去找了原文:
作为一个英语专业的人,小编还是看原文理解的比较清楚,至于这段翻译确实是有点问题,看到网友还提到另外一个译者的版本,放在这里做个比较:
虽然这个版本也不是那么 “达”和 “雅”,但是理解意思的的时候没有什么大问题。后来小编看了李育超的版本的后几个章节,其实后面的翻译也有些问题比如这种读起来很拗口,看起来宛如机翻的句子:
不过通篇下来比网友提的另外一个译本要好得多。这样的现象不由引起了小编的深思,如今很多人说过,有些译本是一群人粗制滥造,赶工出来的,纯粹是为了赚钱。又或者找了个“便宜”的人来翻译,降低出书成本。
对于这样弄出来的劣质书,作为读者,我们只能擦亮双眼,然后把它丢到一边。而对于作者,这个污点将伴随一生。有人说这是为了生存,因为给的钱不多,这确实是现实的问题,要晓得翻译文学作品是很困难的,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再创作,译者会花费很多心血。
但这并不是粗制滥造的理由,把东西做好的追求应该跟价格无关。对于译者来说每个译本都是一件作品,一件本人引以为豪的作品,而不是人人喊打。润界本地化就有专业的翻译团队,也接过多言语文学作品翻译项目远销海外。傅雷说过:“译文必须为纯粹的中文,无生硬拗口的毛病”。
译文无论对错,读起来绝不能怪,不合常理的部分在语感很容易发觉。如果译文符合原文的涵义且表述优雅,那非常好;如果不符合却又“瞎编”得好,符合逻辑,那还要点个赞;最怕是那种不合逻辑还很生硬,读者读起来一顿一卡,青筋暴起。
爱看外国文学的小伙伴呢可以选择上海译文出版社,或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看国学书籍呢可以选择中华书局或者上海古籍出版社。一般不太会踩雷,当然也可以选择喜欢的译者,再去看他翻译过的作品。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些好的外国文学译作吧!
1金溟若 译 三岛由纪夫《爱的饥渴》
很多人可能不晓得,他是鲁迅的学生,对日语有着极高的造诣。
2 丰子恺 译 紫式部《源氏物语》
小编还是在初中的时候看的源氏物语,当时对译者没有清楚的概念,只觉得读的时候眼前展开了一色彩艳丽的画卷,现在才晓得丰子恺先生的言语功底多么深厚。
3 叶渭渠 译 川端康成《雪国》《伊豆的舞女》
他的夫人唐月梅也是翻译日本文学作品的,季羡林是他的老师。
4 方平 译 艾米莉 勃朗特《呼啸山庄》
5 傅惟慈 译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6 主万 译《洛丽塔》
7 杨武能 译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你可能没看过,但你一定听过里面的一句“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8 傅雷 译 罗曼 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
译者献辞第一句话就让我震惊了。
傅雷翻译的巴尔扎克的作品很多,有人说 “没有傅雷,就没有巴尔扎克在中国”,傅雷的译作就不多说了。
其实还有很多好的文学译作,大家在选择的时候可以多留意下译者,好的译作协助你读懂原作的同时也会引起读者更多的思考。喜欢就多多关注润界本地化哦!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名著误译的问题 到底有多严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