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烟雨夜读 | 吾家正对紫阳山,南向宜添屋数间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文 | 烟雨客

如何写好文章?如何让诗句深入人心并共鸣?古人已经做了很多的探索,也将其圭臬宗旨总结,并构成了很多经典之作。比如著名的《文镜秘府论》。

该书以天、地、东、南、西、北分卷。6卷中大部分篇幅是讲述诗歌的声律、词藻、典故、对偶等方式技巧问题的。如天、东、西、北 4卷的《调四声谱》、《诗章中用声法式》、《论对》、《论病》、《论对属》等等。此外,本书也用了一定篇幅引见创作理论。如地、南两卷的《十七势》、《六志》、《论文意》、《论体》、《定位》等,并不完全是为诗文声病而作。

写诗的要诀是什么?《文镜秘府论》举了很多例子,其中提到,要在文章起首就要晓得写诗的方位,也就是旧事的何处(where)?要让人晓得诗人在写什么,因何发乎情。

来看看宋代著名诗人方回的诗,这是在立夏之时,也就是当今时节,他写下的感怀。

立夏五首

宋 方回

吾家正对紫阳山,南向宜添屋数间。

百岁十分已过八,只消无事守穷閒。

齐侯北海楚南海,匹马扁舟我过之。

一事略如陆务观,囊中真有万篇诗。

说与江湖故旧知,不曾得句未为诗。

一更一至五更五,半是搔头不寐时。

路过偏岭暑风凉,草色连天七寸长。

无限牛羊无树木,青青六月地椒香。

南华六祖老卢能,宇宙千灯复万灯。

佛法平生吾不信,神交一二老诗僧。

开篇如讲故事,娓娓道来,何其自然。我家正对着紫阳山,最初能向南再盖几间房……然后才是对人生的感慨。

诗句既要深入,更要浅出,既要日常,又要出世……要雅到高处,俗到恰好,才是好诗。

回到《文镜秘府论》,这是中国古代文论史料。撰者日本僧人遍照金刚(774~835年),俗姓佐伯,名空海,遍照金刚是其法号。本书是他归国后该当时日本人学习汉语和文学的要求,就带回的崔融《唐朝新定诗格》、王昌龄《诗格》、元兢《诗髓脑》、皎然《诗议》等书排比编纂而成,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文章的序言尤为值得细读,讲的是文章的重要性。

“夫大仙利物,名教为基;君子济时,文章是本也。故能空中尘中,开本有之字,龟上龙上,演自然之文。至如观时变于三曜,察化成于九州,金玉笙簧,烂其文而抚黔首,郁乎焕乎,灿其章以驭苍生。然则一为名始,文则教源,以名教为宗,则文章为纪纲之要也。世间出世,谁能遗此乎!故经说阿毗跋致菩萨,必须先解文章。孔宣有言:“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人而不为《周南》、《邵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是知文章之义,大哉远哉!

文以五音不夺、五彩得所立名,章因事理俱明、文义不昧树号。因文诠名,唱名得义,名义已显,以觉未悟。三教于是分镳,五乘于是并辙。于焉释经妙而难入,李篇玄而寡和,桑籍近而争唱。游、夏得闻之日,屈、宋作赋之时,两汉辞宗,三国文伯,体韵心传,音律口授。沈侯、刘善之后,王、皎、崔、元之前,盛谈四声,争吐病犯,黄卷溢箧,缃帙满车。贫而乐道者,望绝访写;童而好学者,取决无由。”

其所引之书,今多失传,所以保存了不少中国古代文论的史料。所论“文二十八种病”、“文笔十病得失”等,对研究六朝至唐古近体诗律学、文学批评、修辞学均有参考价值。

方回说:说与江湖故旧知,不曾得句未为诗。一更一至五更五,半是搔头不寐时……写诗何其辛苦,从一更写道五更半,也没有只字片语,写诗又何其快乐,青灯燃尽依然乐此不疲。

对于无限繁华的世间,可谓是宇宙千灯复万灯。方回也说,佛法平生吾不信,神交一二老诗僧。他还在《七十翁吟七言十绝 其十》中说:不信神仙不信佛,死时惟裹破深衣。

对生死的达观超然,让他不以世俗为限,而是在诗词的世界里,找到了本身的价值。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