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已经在第二篇梳理文章中提到了《利润是怎样来的》,也强调了利润表对于公司和股东的重要作用,作为反映企业运营业绩和成果的重要呈现。本篇梳理知识文章,次要列举几种容易粉饰利润表的业务处理方式方法,供大家思考掌握。
应该说现在的会计原则要求比前些年多了不少,保证会计制度的稳定性,使现在的会计利润愈加反映了企业实际情况,之前那些动辄变更企业会计原则适用的方法,少了许多。即便企业确实因实际需要变更计价方法等,也需要透露具体变更缘由和未来预期情况,对于上市公司来讲,也要接受证监会的质询和核查。
证监会质询上市企业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也查询了一些揭露企业如何操纵利润的文章,写的非常详细但是操作性不强,笔者只能认为相对于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操纵利润表愈加容易和荫蔽一些。以前用的存货计价变更、固定资产折旧使用年限变更容易被察觉。当然对于之前文章中提到的计提大额商誉减值预备,是会计原则的正常变化,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无意识的调理,看起来效果并不好,算是“黑天鹅”事件吧。
对于收入成本确认时间的调理,应该是比较可行的方案,这也是无意识利用“会计期间”进行业务处理的方式。调增利润一般都是提前确认收入、推迟成本列支。举个例子:当企业大额添加营业收入,但是存货、应收账款并没有适度同比例增长,就可以判断企业的营业收入可能确认有误。当然不结合会计科目,单纯核查企业物流情况与收入能否婚配,也能侧面反映收入和成本的问题。
对于企业物流的核查也能判断收入情况
我们都晓得,企业会计处理正常是跟实际业务挂钩的,但出于操纵利润的考虑,完全可以通过关联方进行会计业务粉饰,这样甚至看不出什么问题,货发出去了,收入确认、成本列支也完毕了,这时只能通过运营性现金流量进行判断了,如果现金流入过少、应收账款大幅添加,一定是企业存在不正常的处理方法。
对于笔者从事的施工企业来讲,经常性面对的就是“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成本的问题,通过预估计价等方式确认完工进度,这样既不精确在报表中体现又不明显,很容易蒙混过关,当然现在审计人员也添加了对于企业会计业务处理的核查力度,这种情况日渐减少。
对于上市企业来讲,披露企业的运营成果重要部分就是财务报表附注,也有人笑谈:最明显的利润表通常引人关注却无用途,而报表附注却隐藏着严重信息。的确是这样,在对于利润表进行研读的同时,细心判断会计利润的组成部分也特别重要,许多隐藏信息比如政府补助,非主营业务收入所得等等,都在附注中体现。
应该这么下个结论了,利润表纵然能操纵一时,却操纵不了一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者和运营者,应该次要将精力放在企业发展上面,而不是突击修改报表、粉饰运营业绩,在监管日益加强,审计方法层出不穷的今天,操纵利润已经没那么容易了。
上一篇:“若木出海外,本自丹水阴”古诗词中日落之处的若木神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