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旧波新览--房子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遵照上级的精神,各地强力开发老城区,进行旧城改造,看看县城原住居民原来的房子,和我们农村的没多大区别,而且他们是好几家一个大杂院,比我们农村的空间小的多,就想起了我家在农村的老宅来。

我在那里正儿八经生活了十来个春秋冬夏,后来出外求学,但一到放假,还是急急忙忙往家赶。在八十年代,农村子弟去县城求学是个风潮,凡有条件的,谁不想让子女有个好的教育。住的是父亲在单位的公房,没有家的感觉,还是住着咱农村的土坯房舒服。

母亲告诉我,我伯父住的才是我家真正的老宅,我家住的是两家同族的只要女孩没有男孩的五服之内的两个堂亲家的,因为她们要娘家,由我家代理她们娘家的一切事物。我记事情的时候,房子就是不久前的老样子,邻居家盖房子,把山墙给拆了,就用木头顶着,已经住不成人了。母亲还告诉我,四间上房是还在奶我的时候盖得,那时父亲已经立业了,是以他为主盖的,想来本人到现在儿子都这么大了还立不住业,有点愧对先辈。盖得还是土坯房,这是那时农村的普遍。

哥结婚的时候,那时父亲的单位在县城盖私房,只要退其次,把临街房的墙换了换,这座房子是里架的,光换墙花不了多少钱,就这还没有一砖到顶,打了一些土坯,在农村那时其实这就可以了。

那时农村的房子,一砖到顶是往了不起的,每每经过一座一砖到顶的房子前,我总要看看,心里充满羡慕。主人是我乡供销社的主任,两个儿子,是为儿子结婚的房子,还没有圈院子,很有一段时间没有用,街坊邻居养的鸡呀猪呀尰在那里晒太阳。那时和现在想来,有钱人就是过这样的日子。

有临街戾、上房还有厦子

(我们这里这样叫也就是厢房),就是个殷实犄人家,象老百姓说的:要农我是好农,房子三栋。说媳妇是比较好说的,现在有人调侃说是丈母娘把房子炒贵了,而且这是经济学家郑重说出来的,就很惊叹这些家了,多少年前农村的就是这样的吗?

刚在外求学的时候,我写了一篇自认为得意的关于本人家房子的作文,想着老师能欣赏,很丧气的老师只批了一个“阅”。

老宅已经很长时间不回了,熟悉了钢筋水泥和繁忙焦虑的都市生活,就是我这样不老的人也怀念已经的老宅来。虽然离家不太远,也难得回一回。才真正懂得鲁迅先生写的《故乡》和《三味书屋》来。那种成熟和达练,唯有他那样的大家才能写的好。

在我家的一二十步远的对面,还有我家的一个小小的闲园,里面散落着树,夏天来了,用面团不停的揉后去粘知了,还有逮一种叫金盲鸥的东西,用绳子绑了,让它飞着取乐。母亲还在这里养猪,父亲砌了两个很漂亮的小圈,养着养着不知就怎样养不下去了,这园子就不断空着,盖房子太小,也没别的用场,后来就半卖半送的给了邻居。

旧城改造不会到我那里的农村,县城的改造要一平方米换一平方米,其实许多人和我们一样已经不在老宅子里住了,卖了的也有,突击盖的也有,有房子的许多人说捡了个大便宜,次要看是不是生对了地方而且抓住了时机。

说现在人永远买不起房子,一月挣那些可怜巴巴的工资只能买一平方米房子,《蜗居》电视剧很能说明问题,到底是谁错了呢?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