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城市更新建设 让生活更美好|还原市井旧时光,老街改造焕重生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播种用的耧车、运物品的独轮车、大金鹿自行车……提到这些,60后、70后、80后们就会想起一段岁月、一个年代、一段难忘的历史。如今,这些老物件出现在了珠海街道改造一新的王戈庄公社民俗文化街上。这条具有百年历史的背街小巷经过整治提升,变成了传统文化一条街,既美化提升了街区环境,又唤醒了市民的乡土记忆。据悉,今年5月,改造后的王戈庄公社民俗文化街将开放试运营。4月19日,记者来到文化街,提前感受这条老街的簇新抽象

在文化街西侧入口处,“王戈庄公社”标牌格外醒目。

老物件齐登场

扮靓背街小巷

王戈庄公社民俗文化街位于新区原五交化商场以北、珠山路公交车总站以南的一条街道上,街道总长约60米,宽约8米。该地段原为王戈庄一居委企业晚期办公室,因房屋年代久远,已闲置多年。2021年7月,民俗文化街开建后,已经破败的胡同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具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特色的复古情怀街道。

在文化街西侧入口处,一块标注着“王戈庄公社”字样的古铜色标牌映入视线。文化街大门是由水泥砌成的拱门,进入后,用茅草做屋顶、修葺一新的树干支起来的棚子格外醒目,棚子两侧挂着金黄的玉米,宛若一幅丰收的画卷。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棚子过去叫做“厦子”,居民会在“厦子”底下堆放各种家什。再往里走,粮票、贷款折等老物件划一地陈列在红砖墙上,旁边还有“社会主义好”“致富感激着各种商店,商店内的陈设布置均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装修风格,让人进店就会产生复古感。

置身街中,记者仿佛穿越到人民公社时期,街上行人熙攘,两边商贩云集,炸油条、打烧饼、理发……各式各样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唤醒了民俗文化中积淀多年的乡土记忆。

用“绣花”功夫

还原老街风貌

闲置多年的背街小巷,为何会被打形成人民公社时期的街道呢?

建设单位青岛海博阳光文化传媒无限公司担任人侯雪峰告诉记者:“王戈庄街是胶南老城的记忆之一,也是胶南老城的‘根’之所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能去王戈庄街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所以,我们想恢复打造这样一条街,能让我们的父辈有追想之地,也让年轻人有了解过去的途径。”

游客从年代感十足的“厦子”底下经过。

历史城区是城市的宝贵财富。侯雪峰告诉记者,文化街打造前,工作人员通过多种方式对文化街的主体结构、平面规划、特色部位、历史环境要素、重要历史人文事件痕迹等进行了全方位调研和分析,力求原汁原味还原王戈庄街的风采。

此外,所有的老物件都是该公司员工走访新区多个镇街村庄的居民家中一件件“淘”回来的。对于街道,大家用“绣花”功夫做好改造,使其既符合现代节能建筑的规范要求,又保留了老城区的城市记忆。

改造老旧片区

提升老城质量

区第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建设地标性商圈和高质量商街。近年来,随着新区行政中心东移,老城区市政设备基础薄弱、老旧小区问题突出、城区改造难度较大等城市管理和“两改”方面的问题愈发突出。在老城改造的十字路口,珠海街道不断在探索如何以最佳方法复兴老城区。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肩负促进老城发展及本土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打造产城相融的人文之城,充分彰显人文之美,成为珠海街道改造的目标;提升环境、改善民生则成为该街道最大的共识,既要留住乡愁,唤醒一座城的记忆,又要科学规划,引领未来。“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更多城市更新改造项目,积极对辖区低效存量空间进行改造升级,提升老城质量。”珠海街道相关担任引见说。

如今,随着珠海街道改造举动的推进,牌坊街、长安街等多条背街小巷摇身成为城市的靓丽名片,不只颜值“飙升”,文化气味重现,更提升了生活质量,让百姓感遭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责编:祁璟 审核:赵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