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跑马场(外一稿)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跑马场

(外一稿)

作者:陈春桥(静虑)

自吴王散花滩,至樊口,有绵延数里的花海,状如紫云英。如果不是久旱小河干涸见底,该是一边绿水荡漾,一边花带如绸。新的樊口大桥飞架南北,桥下绿草如茵,席地而坐,摊开董桥的散文来读,文中有诗曰:

重阳时节雨潺潺,四五花蔬院不宽。

老欲学人篱下种,种花容易折腰难。

读来不觉神怡。举头四顾,西山在上,樊口在下,河道见底,成了深沟大壑,令人心惊。良辰美景,不可不与友人分享。

“美人如花隔云”。有美人隔着手机屏幕对我说道:“你那里还有跑马场。”

我对她说:“这里乃西山脚下,长江之滨,哪里来的跑马场?我在草坪上摊开书来读。你倒提示了我,愚人叔本华说过,读书是让别人在我们的脑海里跑马;思考,则是本人跑马。”

《红楼梦》第五回说贾宝玉游幻境,第六回就和袭人初试云雨情。说的是贾宝玉睡在秦可卿的床上,做了一个春梦。多年以后,我跟熊哥聊到我少年时的第一场春梦,熊哥大叫:“跑马,跑马,这就是跑马。”如今老矣,凭谁问,尚能跑马否?

要俗咱就俗到底。董桥先生那样雅的人,写那样雅的文章,他说,英国爱德华七世无情妇是当年伦敦漂亮的女人丽丽,有一天,爱德华对丽丽说:“我撒在你身上的钱也够多的了,多得可

2022年10月2日晚上静虑记于江岸名都

寿寓春晖

作者:陈春桥(静虑)

西山多有东坡先生诗文。每天骑车过江,细品一首。化日舒长,寿寓春晖。

自西山侧门——从前是正门,过西山牌坊——有古意,上坡,有桂花树夹道,重阳节时,香气袭人。今天我来西山,多半是为这桂花香而来。但香味甚淡,不晓得是开过了,还是没有开。

至九曲亭,有东坡先生的诗《武昌西山诗并叙》。以前总是来去匆匆,只觉得书法好,今天要细细品读。先把诗文抄在这里。

武昌西山诗并叙

嘉祐中,翰林学士承旨邓公圣求为武昌令,常游寒溪西山,山中人至今能言之。轼谪居黄冈,与武昌相望,亦常往来溪山间。

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考试馆职,与圣求会宿玉堂,偶话旧事。圣求尝作《元次山洼樽铭》刻之岩石,因为此诗,请圣求同赋,当以遗邑人,使刻之铭侧。

春江渌涨蒲萄醅,武昌官柳知谁栽。

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

西山一上十五里,风驾两腋飞崔嵬。

同游困卧九曲岭,褰衣独到吴王台。

中原北望在何许,但见落日低黄埃。

归来解剑亭前路,苍崖半入云涛堆。

浪翁醉处今尚在,石臼杯饮无樽罍。

尔来古意谁复嗣,公有妙语留山隈。

至今好事除草棘,常恐野火烧苍苔。

当时相望不可见,玉堂正对金銮开。

岂知白首同夜直,卧看椽烛高花摧。

江边晓梦忽惊断,铜环玉锁鸣春雷。

山人帐空猿鹤怨,江湖水生鸿雁来。

请公作诗寄父老,往和万壑松风哀。

再抄一段解析:仁宗嘉祐年间(1056—1064年),翰林学士承旨邓圣求任武昌(今鄂州)令时,常游西山和寒溪,并曾就唐代诗人元结(字次山)游西山时以石窪盛酒的佳话写下《窪樽铭》,刻于西山岩石。

而苏轼在神宗元丰三年至元丰七年(1080—1084年)担任黄州团练副使期间曾多次渡江游西山,两者到西山的时间相差近二十年。

到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两人在京城馆试时相遇言及旧事,苏轼遂写下这首《武昌西山诗》,并请邓圣求“同赋”一篇,打算送给鄂州,让当地人刻在《窪樽铭》石侧。

窪樽亦作洼樽,因巨石上面凹陷处可以盛酒而得名。唐人在襄阳岘山还建过洼樽亭。

读了这解析,东坡的诗就基本上能读懂了。仁宗嘉祐年间,邓圣求游西山,二十年后,东坡游西山,两人并没有交集。又十年后,两人在京城馆试时相遇,言及旧事,东坡遂写下这首《武昌西山诗》。

记得玉荣先生曾对我说:“何必把读与写割裂开来,一边读,一边写,相得益彰。”果然,如果不是写下来,这东坡《武昌西山诗》只怕会如鸿泥雪爪,那里像现在这样记得深。从今往后,当边读边写,或一发而不可收拾。不在乎能否有人读,自娱自乐。如有一二友人会心一笑,则足矣;如有美人临去秋波一转,一笑乃至三笑,只怕会承受不起。

东坡先生游西山,总是驾一叶扁舟过江,这样的风雅令人神往。我今游西山,驼腰躬背汗流浃背踩自行车,实属狼狈。张中行先生常说,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把“细雨骑驴入剑门”这样的风雅消磨殆尽,于文化,不算是好事。

行文至此,旭日东升,自高楼上望去,江上薄雾洋溢,一衣带水,连着西山和赤壁矶。

2022年10月2日晚上静虑记于江岸名都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