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林「禁」057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禁,◆1.內心約束。○[漢][蔡邕]《議郎胡公夫人哀贊》:“議郎早世,檢誨幼孤,義方以導其性,中禁以閑其情。”◆2.禁中。皇帝所居之處。○[唐][宗楚客]《奉和人日應制》:“九重中禁啟,七日早春還。”○《宣和遺事》後集:“﹝[宣和]七年﹞九月,有狐自[艮岳山]直入中禁,據御榻而坐。”○[清][趙翼]《錢竹汀輓詩》:“縹緗麗製傳中禁,碑版雄詞到百蠻。”◆3.指皇帝。○[北周][庾信]《周車騎大將軍婁公神道銘》:“入陪中禁,更領儀同。”○[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三》:“太尉[韋昭度],舊族名人,位非忝竊,而沙門僧[澈],潛薦之中禁。”○《元史‧王壽傳》:“[阿里]等專政,煽惑中禁,幾搖神器。”

五禁,◆1.古中醫指患氣病、血病、骨病、肉病、筋病者,應分別禁食辛、咸、苦、甘、酸五類食物,謂之“五禁”。○《素問‧宣明五氣篇》:“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鹹走血,血病無多食鹹;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是謂五禁。”◆2.即五戒。○[唐][義凈]《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一:“若泛為俗侶,但略言其五禁:局提法眾,遂廣彰乎七篇。”詳“五戒”。

無禁(无禁),◆1.不予禁止。○[唐][韓愈]《順宗實錄五》:“天下吏人誥至後,出臨三日,皆釋服,無禁婚嫁、祠祀、飲酒、食肉。”◆2.不算違禁。○[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爾為賊黨妻,殺之無禁,當寸寸臠爾,飼犬豕。”

文禁,◆文化禁令。○[魯迅]《而已集‧革命時代的文學》:“那是開槍打殺學生的時候罷,文禁也嚴厲了。”

通禁,◆通行的禁令。○[明][劉基]《郁離子‧刑赦》:“法有二:有古今之通禁,有一代之私禁。”

天禁,◆指皇帝。○《后汉书·胡广传》:“敢以瞽言,冒干天禁,惟陛下納焉。”◆犹龙禁。指皇帝居住的皇宫。○《新唐书·李峤传》:“且御史出入天禁,勵己自修,比他吏相百也。”

水禁,◆有關河川方面的禁令。○《周禮‧秋官‧萍氏》:“掌國之水禁。”○[鄭玄]注:“水禁,謂水中害人之處及入水捕魚鱉不時。”○[賈公彥]疏:“水中害人之處,或有深泉、洪波、沙蟲、水弩。云‘捕魚鱉不時’者,案《月令》,春、秋及冬取魚,夏不合取魚,夏取則不時,故云不時皆禁之也。”

時禁(时禁),◆1.對非時出入的人予以制止。○《周禮‧天官‧宮正》:“辨外內而時禁。”○[鄭玄]注引[鄭司農]曰:“分別外人、內人,禁其非時出入。”◆2.當時的政令、禁令。○《漢書‧李尋傳》:“夫以喜怒賞罰,而不顧時禁,雖有[堯][舜]之心,猶不能致和。”○《宋書‧禮志一》:“[孔子]懼而作《春秋》,諸侯諱妒,懼犯時禁。”

日禁,◆舊時迷信以為某日不宜做某事,謂之“日禁”。○[漢][王充]《論衡‧譏日》:“世俗既信歲時,而又信日。舉事若病、死、災、患,大則謂之犯觸歲月,小則謂之不避日禁。歲月之傳既用,日禁之書亦行。”

青禁,◆指宮殿;亦借指朝廷。○[漢]時宮門鏤刻青色圖紋,故稱。○[唐][王勃]《九成宮東臺山池賦》:“酌丹池之曉暇,候青禁之宵餘。”○[蔣清翊]注:“[李尤]《德陽殿賦》:‘青瑣禁門。’”○《樂府詩集‧唐享太廟樂章‧承光舞》:“養德青禁,承光紫微。”○[明][沈受先]《三元記‧續弦》:“聖明朝雨露恩深,草履黃麻,暫辭青禁,聊假片時安靜。”

氣禁(气禁),◆一種以運氣為特徵的咒術。○[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漸江水》:“[孫權]使[賀齊]討[黟][歙]山賊,賊固[黟]之[林歷山],山甚峻絕;又工禁五兵。○[齊]以鐵杙椓山,升,出不意;又以白棓擊之,氣禁不行,遂用奇功平賊。”○[清][袁枚]《續新齊諧‧鬼氣襲物》:“[趙衣吉]曰:‘凡鬼物攝人及器具,皆用氣禁,能以小容大。’”

年頭禁(年头禁),◆[浙江]舊俗,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謂之年頭禁。○《浙江通志‧風俗下》引《永康縣志》:“十二月二十五日謂之年頭禁。是日不出財,以赤豆和米煮粥,曰蠶花粥,食之利養蠶也。”

目禁,◆用眼色禁止別人言行。

門禁(门禁),◆門口的戒備防範。○[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穀水》:“[曹子建]嘗行御街,犯門禁,以此見薄。”○[宋][吳自牧]《夢粱錄‧大內》:“門禁嚴甚,守把鈐束,人無敢輒入仰視。”○[明][葉盛]《水東日記‧記殺馬順等事》:“殊不知因大駕出後,門禁頗嚴。”

禁子,◆舊時稱監獄中看守罪犯的人。○《元典章新集‧刑部‧檢驗》:“﹝[魏省七]﹞將覆檢官長州縣[馬縣尹]並禁子人等俱打帶傷。”○《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先將那當牢的禁子殺了,打出牢門。”○《醒世恒言‧張廷秀逃生救父》:“[廷秀]弟兄,欲待也跟入去,禁子那裏肯容?連忙將監門閉上。”○[洪深]《申屠氏》第六本:“一位牢頭禁子,不慌不忙,磨一把解手尖刀。”

禁中,◆1.禁令所及範圍之內。○《墨子‧號令》:“有匿不言人所挾藏在禁中者斷。”◆2.指帝王所居宮內。○《史記‧秦始皇本紀》:“於是[二世]常居禁中,與[高]決諸事。”○《漢書‧孔光傳》:“上於是召丞相[翟方進]、御史大夫[光]……皆引入禁中,議[中山]、[定陶王]誰宜為嗣者。”○[漢][蔡邕]《獨斷》卷上:“[漢]天子正號曰皇帝……所居曰禁中,後曰省中。”○[漢][蔡邕]《獨斷》卷上:“禁中者,門戶有禁,非侍御者不得入,故曰禁中。”○[唐][王昌齡]《蕭駙馬宅花燭》詩:“青鸞飛入合歡宮,紫鳳銜花出禁中。”○《新唐書‧柳芳傳》:“[芳]始謫時,[高力士]亦貶[巫州],因從[力士]質[開元]、[天寶]及禁中事,具識本末。”○[清][昭槤]《嘯亭雜錄‧癸酉之變》:“大內太監多[河間]諸縣人,有[劉金]、[劉得才]等,其家即素習邪教者,選入禁中,遂與茶房太監[楊進忠]等傳教。”

禁學(禁学),◆1.謂禁止儒學。○《漢書‧儒林傳序》:“及[秦]禁學,《易》為筮卜之書,獨不由,故傳受者不絕也。”◆2.舊指天文曆算、卜筮方術等隱秘的學術。

禁物,◆禁止作用的器服裝飾等物品。○《三國志‧魏志‧彭城王據傳》:“[景初]元年,[據]坐私遣人詣中尚方作禁物,削縣二千戶。”○《宋書‧禮志五》:“又諸織成衣帽、錦帳、鈍金銀器、雲母從廣一寸以上物者,皆為禁物。諸在官品令第二品以上,其非禁物,皆得服之。”○[清][吳偉業]《偶成》詩之四:“破盡民間萬室,遠踰禁物千金。”○[艾青]《蘆笛》詩:“在這裏蘆笛也是禁物。”

禁文,◆秘藏的珍貴文籍。舊題[唐][柳宗元]《龍城錄‧上帝追攝王遠知易總》:“上方禁文自有飛仙保衛,玉笈金科祕藏玄都,汝是何者,輒混藏緗帙,據其所得,實以告我!”

禁所,◆監禁囚犯的處所;監獄。○《北史‧李義深傳》:“被禁止,卒於禁所。”○《太平廣記》卷一八九引[唐][胡璩]《譚賓錄‧劉文靜》:“[劉文靜]者,為[晉陽]令,坐與[李密]連姻,[隋煬帝]繫于郡獄,[太宗]以[文靜]可與謀議,入禁所視之。”○《清史稿‧世宗紀》:“己亥,[錫保]奏[阿其那]卒於禁所。”

禁水,◆指經常不能通行的河流。○[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二:“[漢][永昌郡][不違縣]有禁水,水有毒氣,唯十一月、十二月差可渡涉,自正月至十月不可渡。”

禁食,◆在一定的時間內禁止進食。為古代養生方法之一。現代醫學則用於某些血液生化試驗前或胃腸道手術等前後。

禁生,◆植物名。石斛的別稱。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九‧石斛》。

禁身,◆囚禁人身。○《資治通鑒‧唐德宗貞元七年》:“若軍士陵忽府縣,禁身以聞,委御史臺推覆。”○[胡三省]注:“禁身者,囚禁其身。”◆补证条目■囚禁人身。○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六:“自後長史朱思賢被告反,禁身半年,才出即卒。”

禁山,◆猶封山。禁止進山砍伐、放牧等。○[張天翼]《萬仞約》一:“這麻皮!又是鳴鑼禁山!”

禁錢(禁钱),◆由少府掌管、供帝王使用的錢財。○[漢][桓寬]《鹽鐵論‧徭役》:“先帝憂百姓不贍,出禁錢,解乘輿驂,貶樂損膳,以賑窮備邊費。”○《漢書‧賈捐之傳》:“暴師曾未一年,兵出不踰千里,費四十餘萬萬,大司農錢盡,乃以少府禁錢續之。”○[顏師古]注:“少府錢主供天子,故曰禁錢。”○《後漢書‧百官志三》:“承[秦],凡山澤陂池之稅,名曰禁錢,屬少府。”○《新唐書‧李適之傳》:“[玄宗]患[穀][洛]歲暴耗徭力,詔[適之]以禁錢作三大防。”

禁氣(禁气),◆謂以運氣法施行禁術。○《太平廣記》卷十一引[晉][葛洪]《神仙傳‧劉憑》:“﹝[劉憑]﹞年三百餘歲而有少容,尤長於禁氣。”○[明][謝肇淛]《五雜俎‧人部二》:“古之善禁氣者,能於骨中出鏃,移癰疽向庭樹……今遊僧中有燃眉燒指及五七日不饑者,非真有道也,亦能禁氣耳。”

禁門(禁门),◆1.宮門。○《漢書‧霍光傳》:“皇太后乃車駕幸[未央][承明殿],詔諸禁門毋內[昌邑]群臣。”○[晉][潘岳]《西征賦》:“[終童][山東]之英妙,[賈生][洛陽]之才子,飛翠緌,拖鳴玉,以出入禁門者眾矣。”○[唐][沈徽]《古興》詩之二:“[戚里]笙歌發,禁門冠蓋趨。”○[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以為此等朝辭禁門,情態即異;暮宿州縣,威福便行。”○[清][昭槤]《嘯亭續錄‧賜朝馬》:“國朝定制,王、貝勒、貝子皆乘馬入禁門。”◆2.指宮廷。○[南朝][梁][沈約]《封李居壬等詔》:“盡力禁門,誠著夷險。”○《舊唐書‧劉子玄傳》:“而近代史局,皆通籍禁門,幽居九重,欲人不見。”

禁路,◆猶御道。供帝王車駕行走的道路。○[宋][秦觀]《輦下春晴》詩:“衣冠紛禁路,雲氣繞宮牆。”

禁口,◆由於疾病或其他缘由禁忌吃不相宜的食物。○[元][鄭廷玉]《看錢奴》第二摺:“發背疔瘡是你這富漢的災,禁口傷寒着你這有錢的害。”

禁居,◆1.帝王所居的地方。○[南朝][齊][謝朓]《和宋記室省中》:“清揚婉禁居,祕此文墨職。”◆2.謂禁錮,被束縛。○[王西彥]《古屋》第三部八:“像他這樣一個心智活動十分強烈的人,幽囚似的禁居在一座鄉間屋裏。”

禁花,◆1.宮苑裡的花。○[唐][許渾]《洛陽道中》詩:“風起禁花晚,月明宮樹秋。”○[唐][盧綸]《皇帝感詞》詩:“禁花呈瑞色,國老見星精。”◆2.指木香。○[宋][朱弁]《曲洧舊聞》卷三:“木香有二種……京師初無此花,始禁中有數架,花時民間或得之,相贈遺,號禁花,今則盛矣。”

禁護(禁护),◆禁止與回護。○《後漢書‧鄧訓傳》:“議者咸以[羌][胡]相攻,縣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護。”

禁海,◆禁止外國人到[中國]沿海或[中國]人到海外經商。○《文匯報》1961.12.12:“[康熙]朝繼承並加強了[順治]朝的遷界、禁海與封鎖政策,次要是防止反[清]勢力與海外取得聯繫。”參見“海禁”。

禁過(禁过),◆省察過失。○[晉][皇甫謐]《高士傳‧齧缺》:“彼審乎禁過而不知過之所由生。”

禁果帝禁止[亞當]及其妻[夏娃]采食的果子。○《聖經‧創世記》載,上帝將人類始祖[亞當]、[夏娃]安置在伊甸園中,告訴他們園中所有的果子都可以吃,惟有一棵“知善惡樹”上的果子禁止吃。○[亞當]、[夏娃]受蛇的引誘,吃了禁果,被逐出伊甸園。○[老舍]《“住”的夢》:“至於[北平]特產的小白梨與大白海棠,恐怕就是樂園中的禁果吧,連[亞當]與[夏娃]見了,也必滴下口水來!”

禁方,◆珍秘的藥方或其他配方。○《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我有禁方,年老,欲傳與公,公毋泄。”○《漢書‧郊祀志上》:“[大]見數月,佩六印,貴震天下,而海上[燕][齊]之間,莫不搤掔而自言有禁方能神僊矣。”○[清][王士禛]《香祖筆記》卷十一:“[王安石]常患偏頭痛,[神宗]賜以禁方。”○[清][朱彝尊]《送楊侍御還東湖》詩:“秋鳥炙來鄉味好,月波釀就禁方傳。”

禁法,◆1.猶禁令,禁條。○《後漢書‧循吏傳‧童恢》:“吏人有犯違禁法,輒隨方曉示。”○《詩‧邶風‧匏有苦葉》“匏有苦葉,濟有深涉”[唐][孔穎達]疏:“[毛]以為‘匏有苦葉’不可食,‘濟有深涉’不可渡,以興禮有禁法不可越。”◆2.猶禁術。

禁典,◆指朝廷法令。○《後漢書‧朱景王杜等傳論》:“直繩則虧喪恩舊,撓情則違廢禁典。”

禁地,◆禁止常人出入的地方。古代多指帝王專有的園林宮殿等。○《三國志‧魏志‧高柔傳》:“[宜陽]典農[劉龜]竊於禁內射兔,其功曹[張京]詣校事言之……帝大怒曰:‘[劉龜]當死,乃敢獵吾禁地!’”○《二刻拍案驚奇》卷五:“此兒聰慧非凡,雖居禁地,毫不改度,老成人不過如此。”○[明][陳汝元]《金蓮記‧射策》:“班糾豹尾,職奉螭頭,代喉舌於官家,備腹心於禁地。”○[周立波]《李大貴觀禮》:“這片園林,古柏參天,濃蔭匝地,原是陰冷、森嚴、宏大而又奥秘的封建皇朝的禁地。”

禁得,◆亦作“禁的”。◆猶言禁得住,禁得起。謂承受得住。○《初刻拍案驚奇》卷三:“我些些生計,怎禁得他要起!”○《紅樓夢》第逐个九回:“你叔叔丟了,還禁得再丟了你麼?”○《醒世姻緣傳》第八六回:“爺不敢尋奶奶,只尋起我來,我可怎麼禁的?”○《兒女英雄傳》第九回:“[張姑娘]那裏肯伸出手來去抹那字,只是怎禁得[十三妹]的勁大,被拉不過,只得隨手一陣的亂抹。”○[魯迅]《故事新編‧非攻》:“[宋]是小國,怎禁得這麼一攻。”

禁當(禁当),◆承受;擔當。○[唐][杜甫]《春水生》詩之一:“一夜水高二尺強,數日不可更禁當。”○[宋][劉克莊]《漢宮春》詞:“而今零落,更禁當多少風吹。”○[元][楊梓]《霍光鬼諫》第二摺:“這場侮辱怎禁當,好教我低首無言。”○[明][湯顯祖]《牡丹亭‧尋夢》:“[春香]無言知罪,以後勸止娘行,夫人還是不放,少不得發咒禁當。”○《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她滿臉堆歡,雙手接過酒來說道:‘大爺,請起來,我可禁當不起啊!’”

禁不過(禁不过),◆忍耐不了。○[宋][陸游]《滿江紅‧夔州催王伯禮侍御尋梅之集》詞:“疏蕊清香,禁不過晚寒愁絕。”○[宋][缜密]《南樓令》詞:“新雁舊蛬相應和,禁不過,冷清清。”○[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六:“只管廝瞞昧,尽管廝咭啈,好教我禁不過,這不良的下賤人!”

禁不得,◆承受不起。○《紅樓夢》第二八回:“你又禁不得風吹,怎麼又站在風口裏?”○《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七回:“我見了這兩個字已經急了,連忙再繙那第三個字時,禁不得又是一個‘危’字。”

禁寶(禁宝),◆帝王的印璽。○《新唐書‧宦者傳下‧李輔國》:“凡四方章奏、軍符、禁寶一委之。”

海禁,◆指[明][清]兩代禁止[中國]人到海外經商和限制外國商船進口貿易所采取的措施。○[明][唐順之]《條陳水運事宜》:“今歲夏間,聖明念[遼]人之饑,弛海禁,運米賑之。”○[清][黃遵憲]《番客篇》:“國初海禁嚴,立意比驅鱷。”○[李大釗]《孫中山先生在中國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廣州]是中國開放海禁最早的地方,這是帝國主義最后侵入[中國]的門戶。”

國禁(国禁),◆1.古代國都中的禁令。○《周禮‧秋官‧士師》:“士師之職,掌國之五禁之法,以左右刑罰,一曰宮禁,二曰官禁,三曰國禁,四曰野禁,五曰軍禁。”○[鄭玄]注:“國,城中也。”◆2.國家的禁令。○《商君書‧賞刑》:“有不從王令犯國禁,亂上制者,罪死不赦。”○《類說》卷十五引[宋][趙令畤]《侯鯖錄》曰:“短啟出於[晉][宋]兵革之際。當時國禁,書疏非弔喪問疾,不得輒行尺牘,故[羲之]書首云‘死罪’,是違制令也。”

官禁,◆官府的禁令。○《周禮‧秋官‧士師》:“士師之職,掌國之五禁法,以左右刑罰:一曰宮禁,二曰官禁。”○[孫詒讓]正義:“云官府有無故擅入者證[周]之官禁也,謂非當官有職事者不得擅入。”○[清][俞正燮]《癸巳類稿‧除樂戶丐戶籍及女樂考附古事》:“按[文簡]以[順治]十六年得[揚州]推官,[康熙]五年行取北上。所言蓋在[康熙]十二年官禁之前。”

風禁(风禁),◆1.猶風紀。○[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奏啟》:“皁飭司直,肅清風禁。筆銳干將,墨含淳酖。”參見“風紀”。2.指口噤不開的病症。○《宋史‧方技傳下‧王克明》:“[盧州]守[王安道]風禁不語旬日,他醫莫知所為。”

法禁,◆刑法和禁令。○《管子‧明法解》:“明主者,有術數而不可欺也,審於法禁而不可犯也。”○[漢][趙曄]《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吳王]剛猛而毅,能行其令。百姓習於戰守,明於法禁。”○《晉書‧刑法志》:“自[元康]以來,事故薦臻,法禁滋漫。”○《元典章‧戶部八‧申明鹽課條畫》:“比聞各處私鹽犯界白,公行無所畏忌,蓋是不遵法禁,以至如此。”

地禁,◆1.兵家語。謂防區內禁止隨意通行。○《尉繚子‧兵教下》:“二曰地禁:謂禁止行道,以網外姦也。”◆2.謂地處禁中。禁,指宮禁。○[唐][韓愈]《釋言》:“吾時在翰林,職親而地禁。”○[宋][黃庭堅]《和答子瞻和子由常父憶館中故事》:“時平少犴獄,地禁絕蛙黽。”

道禁,◆1.有關道路通行的法令。○《周禮‧秋官‧野廬氏》:“掌凡道禁。邦之有大師,則令埽道路,且以幾禁行作不時者、不物者。”◆2.佛教的禁忌。○《宋書‧夷蠻傳‧天竺迦毗黎國》:“諸國來集,共遵道法,諸寺舍子,皆七寶抽象,眾妙供具,如先王法。臣自修檢,不犯道禁。”

大禁,◆指在法令、習俗或道德上最禁忌、最避諱之事。○《孟子‧梁惠王下》:“臣始至於境,問國之大禁,然後敢入。”○《荀子‧非十二子》:“行辟而堅,飾非而好,玩姦而澤,言辯而逆,古之大禁也。”○[明][劉基]《夏夜臺州城中作》詩:“閫司恐畏破和議,斥堠悉罷雲邊烽。殺降共說有大禁,無人更敢彎弧弓。”

常禁,◆通常的禁令。○《漢書‧貨殖傳序》:“既順時而取物,然猶山不茬櫱,澤不伐夭,蝝魚麛卵,咸有常禁。”○《魏書‧食貨志》:“不行之錢,雖有常禁,其先用之處,權可聽行,至年末悉令斷之。”

不由,◆不担事;不中用。○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杂记》:“尋宣賜銀餅,餡食之甚美;既而醉以醇酎。二公因兹苦河魚者數夕。上竊知笑曰:‘卿不由事,朕日進十數,未當有損。’”

不由,◆I准許,不由止。○《管子‧權修》:“欲民之正,則微邪不可不由也。微邪者,大邪之所生也,微邪不由而求大邪之無傷國不可得也。”○《史記‧滑稽列傳》:“若乃州閭之會,男女雜坐,行酒稽留……目眙不由,前有墮珥,後有遺簪,[髡]竊樂此。”◆II經受不住。○[唐][杜甫]《舍弟觀赴藍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詩之二:“巡簷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由。”○[宋][辛棄疾]《蝶戀花‧送人行》詞:“蜂蝶不由花引調,西園人去春風少。”○[明][吳承恩]《夏日》詩:“高堂美人不由暑,冰簟湘簾夢秋雨。”◆2.抑制不住,不由自主。[明][劉基]《怨王孫》詞:“不由清淚,暗裏灑向孤燈結成冰。”○[清][和邦額]《夜譚隨錄‧譚九》:“但見古塚穨然,半傾於蒿萊枳棘之中而已,不由毛髮森豎。”○[艾蕪]《笑話一則》:“前面那個人對那‘死蛇’,走近一點,仔細地看,不由失笑道:‘哎呀,才是一條乾樹枝啊!’”

禁戶(禁户),◆宮門。指宮廷。○[南朝][梁][何遜]《西州直示同員》詩:“日長禁戶倦,即事思短晨。”○[宋][曾鞏]《回陸佃謝館職啟》:“豈獨坐收于士望,固能自結于主知,特啟書筵,密鄰禁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