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235山西运城起义军李秀前去探路,被陈政诗残杀 1911.12.29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李成立据史料纪录

临猗县吴王城。

合理陈树藩和张士秀对话的时候,和张士秀同到陕西请兵的李秀进门来说,我情愿一个人到北路的猗氏一带探听清军情况,看那里有没有清兵?有多少?我们29日在牛杜镇见。明日如不见我返回,就知北路不可行,你们可改道前进。

27日晚,李秀乘一快马去双楼村。29日来到牛杜镇。突然,他看到远处大路走来一队兵士,肩上挎着枪,再细心一看,是清兵服装。这时,躲避已经来不及了,李秀只好硬着头皮骑马走上来。

什么人?站住。

李秀说,我是猗氏双楼村人,在运城师范教书,今天回家探亲。

这时,清军巡防队统领陈政诗走上前来,说,你一个师范的教书匠,怎样有马骑?

李秀说,我家亲戚正好买下一匹马,顺便让我骑回来。

陈政诗说,怎样你的马上还捆着一支枪?给我上前拿下。

清兵上来十来个人,把李秀拉下马来,按在地上。

原来陈政诗在蒲州查看了张士秀的民团后,从那里率部向北开进,正巧在这里与李秀相遇了。

陈政诗说,这个人必定是起义军的探子,从实招来,你是什么人?

李秀一看瞒不过,说,我乃起义军。

陈政诗说,那你来此何干?

李秀不说。陈政诗命部下将李秀的衣服剥下来,用篾竹拷打,直打得李秀全身无一处完好,但李秀丝毫未吐露半点真情。

这时,有一个清兵跑来,对陈政诗报告说,秦军已经渡过黄河来攻打运城。

李秀这时大呼,我乃革命党人,来此欢迎渡河秦军,杀尽尔等这伙汉贼。

陈政诗命令将李秀捆至牛杜镇南门外,清兵割下他的耳朵,泄其愤。又连砍数刀始将首级割下,李即壮烈牺牲。

李秀(1881——1911),字峰仙,又字博学,猗氏县(现临猗)双楼村(今峰仙)人。少时即博览群书,同辈戏呼为博学,因以为字。青年时期,与同乡王用宾最友善,受其影响,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1905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因家庭经济拮据,无力赴日留学,经亲友引见,任教于陕西同州(今大荔)中学。

1907年,参加同盟会的山西留日学生陆续回国,秘密分发《民报》,李秀读罢,慨然陈词:“当为此主义牺牲!”后在景定成与陕西同盟会员井勿幕引见下,李秀和李岐山、郭朗清、关克昌等人参加了同盟会。李秀遂常出没于渭河两岸,结识了许多有志于革命的侠义之士,组成革命力量,转战陕洛一带。

1911年,李秀为了与河东诸同志力图大业,遂离开同州,任教于运城师范。此后李秀参加河东民军。

陈政诗率部北撤后,牛杜村民将李秀的遗体暂殓于一石槽内,并火速通知家人。30日,家人将李秀安葬于双楼村祖茔。

李秀牺牲的消息传到蒲州后,尚德、胡足刚等人人切齿,必欲得陈政诗,为李秀复仇才甘心。

猗氏光复后,王用宾率运城军政分府有关人员至猗氏县城,专门为死难烈士李秀举行追悼会,王用宾为主祭人。会后,决定每年由县署拨出专款抚恤烈士家属。民国四年(1915),猗氏县长许佑行为留念李秀殉难革命,将双楼村改名为峰仙村【李秀,字峰仙】。王用宾还为其撰写“李秀传”:

烈士秀其名,博学、峰仙均其字。山西猗氏人。少博览群书,同辈呼为博学,即以字焉。及游太原,学于西学专斋,竟其业,复欲越海留学,因苦力短,乃就教员之佣积之。如是数岁,且积且尽,交游多倜傥崛陭之畴,卒不获践所志也。同邑东游诸子,多籍盟会归,辄密挟民报怂恿之。烈士方获竟读,向同志每自许曰:当为此主义牺牲。然性淳实而少言,世俗之人,固未易测其大有怀抱也。十年以来,革命之声,淜滂宇内,齮龁(yǐhé)不足者,发难响应,得地为上。烈士主张南北角犄,遂出没关河之间,阴结四方隽异。方是时,文网如臭螂,乃溷(hùn )迹同州中学。秦俗强悍,傈轻喜斗,其民以好气任侠相崇,时则椎剽为奸,多聚散于渭河左右。烈士广与之,无不合,及武汉起义,袒臂挺刃,转战陕洛一带数月,使清军疲于分势,若辈之力多,烈士与焉赞筹,盖亦切尽。嗣因河东清吏怀梗太原,乃归而驰书传集各州县,合图运城。当时清道员余楶(jié)、总兵谢有功、巡防统领陈政诗密结,反对义举,屯兵数千,以搜杀革命党相夸尚。同志皆北逾岭,西逾河,烈士独辞色奋厉,号召不息,若不知者。予放自京师挟书趋吴公禄贞镇次,说连晋以据河北方略。比至保阳,吴公受清使刺,重兵围晋东面,不得入,乃走河东,遇烈士,尽吐所图。予亦以河东秦晋绾毂(wǎngū意交通要道),势在必克。会张君士秀出狱,入秦规划合力夹河东进之计,归乃与借名民团,集彪悍子弟千余人于蒲坂,约清兵内援举事,招烈士与往。无何,娘子关败,晋军南下一旅至绛,予虑有哗溃者,星夜造营,收集军心,兼策进取。予去时,张君约秦同志景、陈两节度使下运城,兵已济河,自蒲去运约三路,唯虚是攻。其间重兵周布,敌情悾惚(kōnghū),又恐为偞(xiè)夫荒告误。烈士慨然单骑往侦,且曰:往北路不遇敌则反矣,予不返,即轻军取他路直进。竟侦至牛杜镇敌前锋,为所得。诘之,愤不语,准枪吓之仍愤不语。于是尽褫(chǐ,意脱衣)衣带,击以破竹,肤至无完块,终不语。适克复运城之报突至,敌惶遽执烈士出镇外,烈士乃笑而受枪死。死二日,予偕李总司令统全师到始知之。盖自此建军府,传檄各郡,北控南伸,戎马仓遽无虚日。又二越月而共和成,是烈士志也,然已死矣!烈士死时,年三十,长予一纪,去予居十里,交十余年,别数年。去岁多难相逢,慷慨激切为予言,言未终旨,辄离坐,蹀躞(diéxiè意为小步走)满屋不已,予方幸其无复旧年老成气度。由今观之,幸耶?否耶?嗟呼!值此国家鼎革大故,以予所闻,盖可死不死多矣,烈士竟死焉!予思之益用怆然矣!

1911年12月27日晚,李秀乘一快马去双楼村。29日来到牛杜镇。遇陈政诗的清军,遂遇害,后归葬双楼村【现名峰仙村】。

看完请点个赞。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