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石「拓」064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碑拓,◆拓印的碑帖。○[阿英]《胡沙隨筆‧賣碑記》:“到了[蘇州]的[日本]人;很歡喜在戎馬倉皇之中,到[寒山寺]去走動走動,並且很熱心的購求《楓橋夜泊》詩的碑拓。”○清吴庆坻《蕉廊脞录·陈善》:“又藏書五千餘卷,金石碑拓書畫數百種,武進張皋文編修《虞氏易》等稿本十三種。”

餅拓(饼拓),◆即餺飥。○[宋][黃庭堅]《讀方言》詩:“今年美牟麥,廚饌豐餅拓。”參見“餺飥”。

茶拓子,◆托茶杯的盘子。○宋王谠《唐语林·补遗》:“茶拓子,始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手,取楪子承之。”

充拓,◆擴充開拓。○[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上:“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無不知敬其兄,只是這箇靈能不為私欲遮隔,充拓得盡,便完完是他本體。”○[明][唐順之]《與項甌東郡守書》:“兄得之資稟者,持守有餘而充拓未至。”

鄂拓克,◆蒙古語otog譯音。意為部屬。亦為部落長之名。○[清][魏源]《聖武記》卷四:“[布魯特]分東西部,東部五,西部十有五。東部在[天山]北,[準部]之西南,近[蔥嶺],距[伊犁]千四百里。每部長皆以鄂拓克為名。”

防拓,◆亦作“防托”。◆防禦,抵拒。○[宋][范仲淹]《奏陝西主帥帶押蕃落使》:“如撫馭之間,恩威得所,大可防托邊界。”○[宋][司馬光]《陳述古札子》:“聞副總管[劉几]稱,西人點集,將謀入寇,請出兵防托。”○《續資治通鑒‧宋仁宗慶曆二年》:“至有雇人應名,更相為代,官中了不可別,每遇上州防拓,多結眾逃避,以此州郡徒有人數,若倚以戰,適足敗事。”○《續資治通鑒‧宋理宗寶祐五年》:“去秋已聞此言,屢令[徐敏子]嚴為防拓,又行下[邕][宜],守險要以備不虞。”

改拓,◆謂擴展改建。○[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東嶽廟》:“[朝陽門]外二里許,[延祐]中建廟,以祀[東嶽][天齊仁聖帝]。○[明][正統]中,改拓其宇,兩廡設地獄七十二司,殿後為穿堂寢殿。”

鶴拓(鹤拓),◆[唐]時[南詔]的別名。○[唐][胡曾]《代高駢回雲南牒》:“不知[鶴拓],唯認[苴咩],尚呼[南詔]之佳名,豈見大朝之美號。”○《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上》:“[南詔],或曰[鶴拓],曰[龍尾],曰[苴咩],曰[陽劍]。”○[清][顧炎武]《李生符自南中歸檇李三年矣追惟壯游兼示舊作》詩:“一卷別南中,孤帆自歸去。文飛[鶴拓]雲,墨染[且蘭]樹。”

橫拓(横拓),◆橫行,放縱。○[漢][王充]《論衡‧對作》:“案《六略》之書萬三千萬,增善消惡,割截橫拓,驅役游慢,期便道善,歸邪道焉。”

宏拓,◆宏大開闊。○[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六》:“其南即為[傳衣寺],寺基開爽,規模宏拓。”

開疆拓境(开疆拓境),◆同“開疆拓土”。◆[明][陳子龍]《晉論》:“[武帝]開疆拓境,幾侔[秦][漢]。”

開疆拓土(开疆拓土),◆開拓疆域,擴展領土。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天情道理書》:“開疆拓土誠無敵,斬將牽旗實可風。”○[鄭觀應]《盛世危言‧商務三》:“[英]之君臣又以商務開疆拓土,闢[美洲],佔[印度],據[緬甸],通[中國],皆商人為之先導。”

開疆拓宇(开疆拓宇),◆同“開疆拓土”。◆《清史稿‧高宗紀論》:“[高宗]運際郅隆,勵精圖治,開疆拓宇,四征不庭。”

開拓(开辟,◆1.擴展疆土。○《後漢書‧虞詡傳》:“先帝開拓土宇,劬勞後定,而今憚小費,舉而棄之。”○[宋][蘇軾]《張文定公墓志銘》:“近歲邊臣建開拓之議,皆行嶮僥倖之人,欲以天下安危試之一擲,事成則身蒙其利,不成則陛下任其患,不可聽也。”徐遲《地質之光》:“[李四光]早就看清楚了,帝國主義要開拓殖民地,需要地質學家當急先鋒。”◆2.泛指擴大、擴充。○《後漢書‧翟酺傳》:“[酺]免後,遂起太學,更開拓房室,學者為[酺]立碑銘于學云。”○《舊唐書‧王忠嗣傳》:“當要害地開拓舊城,或自創制,斥地各數百里。”○[明][方孝孺]《與趙伯欽書》:“足下在太學與天下英俊相講切,言道理文章者如林,日有所得,以開拓其智識。”○[李廣田]《<朱自清選集>序》:“年歲大了,經驗多了,情感漸漸收斂,理智漸漸開拓,於是心平氣和。”◆3.開創。○《三國志‧魏志‧楊阜傳》:“陛下奉[武皇帝]開拓之大業,守[文皇帝]克終之元緒。”○《北史‧崔浩傳》:“昔[太祖][道武皇帝]應期受命,開拓洪業,諸所制置,無不循古。”○[楊朔]《迎春詞》:“他在熟睡着,他的思想卻萬分清醒地活躍着,正引導着整個地球上的人民炸山辟路,不斷開拓着人類歷史的春天。”◆4.開發;開墾。○《南齊書‧州郡志下》:“開拓夷荒,稍成郡縣。”○《清史稿‧食貨志一》:“當[順][康]間,直省大吏以開拓為功,其報墾田總額,多者如[河南],至萬九千三百六十一頃,少者如[山東],百二十頃有奇。”○[續范亭]《五百字詩》:“首長都動手,戰士一齊忙。有荒勤開拓,無荒重改良。”◆5.開闢。○[葉紫]《豐收》三:“新的出路,還是欲靠父子們本人努力地開拓出來。”○[田野]《火燒島》:“但是,對於那慷慨而又從容地在荊棘中開拓着道路的革命者,[火燒島]也不過只是[火燒島]而已。”◆6.采掘礦物前進行的修建巷道等工序的總稱。

闊拓(阔拓),◆闊綽鋪張。○[明][周履靖]《錦箋記‧婆奸》:“規模闊拓,決肯撒漫錢財。”

落拓,◆亦作“落托”。◆1.貧困失意,景況凄涼。○[唐][李郢]《即目》詩:“落拓無生計,伶俜戀酒鄉。”○[宋][陸游]《醉道士》詩:“落托在人間,經旬不火食。”○[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嬌娜》:“生往,令適卒,落拓不得歸。”○[魏金枝]《奶奶》:“後來竟將長衫之類不常應用的東西,叫茶房送到當鋪裏去,成為不得不然的落拓了。”◆2.冷落;寂寞。○《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三‧懊儂歌之十》:“攬裳未結帶,落托行人斷。”○[元][楊暹]《劉行首》第四摺:“淡飯粗衣,山中活計。落托清閒,倒大幽微。”◆3.放浪不羈。○[晉][葛洪]《抱樸子‧疾謬》:“然落拓之子,無骨骾而好隨俗者,以通此者為親密,距此者為不泰。”○[唐][呂岩]《七言》詩之四二:“琴劍酒棋龍鶴虎,逍遙落托永無憂。”○[明]徐復祚《投梭記‧赴宴》:“況從來落拓脫形骸,酸秀才,又何必邊幅好丰裁。”

落拓不羈(落拓不羁),◆亦作“落魄不羈”。放浪不受拘束。○[宋][劉斧]《青瑣高議‧韓湘子》:“[韓湘子]字[清夫],[韓文公]之侄也……[文公]諸子皆力學,惟[湘]落魄不羈。”○《醒世恒言‧赫大卿遺恨鴛鴦絛》:“﹝[赫大卿]﹞為人風流俊美,落拓不羈,專好的是聲色二事。”○[清][侯方域]《賈生傳》:“少落拓不羈……喜擊劍鼓瑟,嗜遠遊。”○[茅盾]《子夜》七:“[阿素]是落拓不羈,就像他的父親;機靈精明,又像他已故的母親。”○宋张唐英《蜀梼杌》卷上:“罕字仲緘,温江人,博通經史……落托不羈,文多譏刺,執政惡之。”

摸拓,◆見“摸搨”。

摹拓,◆見“摹搨”。

模拓,◆把金石等器物上的圖畫、文字照原樣印下來。○[宋][梅堯臣]《觀邵不疑學士所藏名書古畫》詩:“其餘又莫究,模搭似未備。”○[宋][曹士冕]《法帖譜系‧烏鎮本》:“舊傳[湖州][烏鎮][張]氏以絳、閣二帖鋟木家塾,或遇良工模拓,亦有可觀。”○[清][俞樾]《茶香室叢鈔‧禹九州圖》:“此圖未知今尚在否,果得而模搨之。”○[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介紹德國作家版畫展》:“世界上版畫出現得最早的是[中國],或者刻在石頭上,給人模拓,或者刻在木板上,分布人間。”

排拓,◆開拓。○《花月痕》第二回:“﹝[韋癡珠]﹞忽想起[陶然亭],地高境曠,可以排拓胸襟。”

石拓,◆將薄紙鋪在石碑或石器上,輕拍輕打,使紙在碑或器的凹下處也凹下,再用蘸墨布團全面輕按,凹下處無墨,文字、圖形便顯示紙上,此種操作過程或成品,均稱石拓。○[魯迅]《書信集‧致增田涉》:“關於[貫休和尚]的羅漢像,我認為倒是石拓的好,親筆畫似乎過於怪异。”○[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八節:“如[最澄]攜歸品中有《書法目錄》,包括[王羲之]《十八帖》……等[唐]代石拓和真跡共十七種。”

拓拔,◆見“拓跋”。

拓跋,◆亦作“拓拔”。◆[北魏]皇族的姓。後改姓[元]。○《金史‧元德明傳》:“[元德明]系出[拓跋魏]。”○《續資治通鑒‧宋仁宗寶元二年》:“臣祖宗本[後魏],帝[赫連]之舊國,[拓拔]之遺業也。”

拓本,◆1.用紙緊覆在碑帖或金石等器物的文字或花紋上,用墨或其他顏色打出其文字、圖形來的印刷品。墨色深黑有光的叫烏金拓;淡而勻凈的叫蟬衣拓。用朱色打拓的叫朱拓。傳世拓本以[敦煌]石室所出之[唐]初拓《溫泉銘》及《化度寺邕禪師塔銘》為最早。都有影印本。○[宋][曹士冕]《法帖譜系‧雜說上‧臨江戲魚堂帖》:“[元祐]間,[劉次莊]以家藏《淳化閣帖》十卷摹刻堂上,除去卷尾篆題,而增釋文。故家所藏往年拓本,猶有典刑,近所拓者,字多刓缺,亦有補換新刻者矣。”○[清][龔自珍]《跋<張司直從申元靖先生碑>》:“今日石亡,更為拓本增價矣。”○[馬南村]《燕山夜話‧米氏三園》:“好幾位同志看了《宛平大小米》以後,頗感興趣。有的很熱心查訪[米氏]故居和各種遺跡,有的還寄來了有關的文物拓本。”◆2.指打拓文字或圖形。○[宋][王安石]《和董伯懿詠裴晉公平淮西將佐題名》:“君曾西遷為拓本,濡麝割蜜親劘揩。”○[宋][樓鑰]《跋汪季路所藏<修禊序>》:“焚膏繼短晷,拓本手不停。”

拓邊(拓边),◆開拓邊疆。○《舊唐書‧李可舉傳》:“[茂勳]善騎射,性沉毅,[仲武]器之,常遣拓邊,以功封郡王,賜姓名。”

拓弛,◆放蕩曠達。○[宋][陳岩肖]《庚溪詩話》卷下:“[何晉之][大圭],[廣德]人。早年有俊聲,[宣][政]間為館職,但其人拓弛不羈,不能自重。”○[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二七篇:“[何玉鳳]急切不得當,變姓名曰[十三妹],往來市井間,頗拓弛玩世。”

拓大,◆龐大。○[郭沫若]《蜩螗集‧水牛贊》:“水牛,水牛,你最最可愛……堅毅、雄深、無私,拓大、悠閑、和藹,任是怎樣的辛勞,你都能夠忍耐。”○[郭沫若]《反正前後》第一篇:“田疇中工作着的農人、圓草亭中拖着水龍的悠然拓大的水牛,真像是世界的主人。”

拓地,◆1.開闢土地;擴充疆域。○《吳子‧圖國》:“闢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後漢書‧文苑傳上‧杜篤》:“﹝[孝武]﹞拓地萬里,威震八荒。”○《新唐書‧吐蕃傳贊》:“[玄宗]有逸德而拓地太大,務遠功,忽近虞。”○《東周列國志》第三九回:“我[曲沃][武公],始以一軍受命,[獻公]始作二軍,以滅[霍]、[魏]、[虞]、[虢]諸國,拓地千里。”◆2.用手掌承着地。○《北史‧沈光傳》:“初建[禪定寺],其中幡竿高十餘丈,適值繩絕……[光]因取索口銜,拍竿而上,直至龍頭。繫繩畢,手足皆放,透空而下,以掌拓地,倒行十餘步。”○[宋][劉炎]《邇言》:“觀[仙都]、[天柱],猶直臣之氣,不撓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

拓定,◆平定。○[漢][潘勗]《冊魏公九錫文》:“濟師洪河,拓定四州。”○[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詆》:“[桓公]欲遷都以張拓定之業。”○[宋][袁褧]《楓窗小牘》卷上:“[太宗]拓定南北,戶猶三百五十七萬四千二百五十七,此後遞增,至[徽廟],有一千八百七十八萬之多。”○[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史七》:“[成祖]既靖內難,即徙都於[燕],又將拓定三邊。”

拓都,◆英語total之譯音。總體:團體;社會。○[梁啟超]《論私德》一:“群者謂之拓都,一者謂之幺匿。拓都之性格形制,幺匿為之;幺匿之所本無者,不能從拓都而成。”自注:“拓都者,東譯所稱團體也。”○[郭沫若]《初出夔門》二:“他對我們說:‘這是totalandunit的對譯,是[嚴幾道]的譯語。’……他曾經讀過[嚴幾道]譯的[斯賓塞]的《群學肄言》。他說:‘拓都大約是指社會,幺匿是指個人。’”

拓復(拓复),◆恢復擴大。○《宋書‧禮志三》:“親翦凶逆,躬清昏壒,天地革始,夫婦更造,豈與彼承業繼緒,拓復[禹]跡,車一其軌,書罔異文者,同年而議哉!”

拓工,◆1.拓印的工藝。○[魯迅]《書信集‧致臺靜農》:“但所謂‘可觀’者,係指拓工而言,石刻清楚,而拓工草率,是為不‘可觀’。”◆2.以拓印為職業的人。○[魯迅]《書信集‧致王冶秋》:“此款乞代拓[南陽]石刻,且須由拓工拓,因為外行人總不及拓工的。”

拓荒,◆開荒。喻指從事新領域的探索、研究。○[魯迅]《二心集‧張資平氏的“小說學”》:“[張資平]氏據說是‘最進步’的‘無產階級作家’,你們還在‘萌芽’,還在‘拓荒’,他卻已在收穫了。”○[郭小川]《他們下山開會去了》詩:“他們誰也不肯詳談--十三年來怎樣開山拓荒;在他們的眼裏,未來比過去遠為輝煌。”

拓跡(拓迹),◆猶創業。○《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夫拓跡垂統,必俟聖明;輔世匡治,亦須良佐。”

拓界,◆開拓疆界。○[清][蔣湘南]《與田叔子論古文第三書》:“我朝造邦東土,拓界西疆。”

拓境,◆1.開拓土宇,擴張領土。○《後漢書‧傅燮傳》:“[世宗]拓境,制置四郡,議者以為斷[匈奴]右臂。”○《南史‧王准之傳》:“[猛]慷慨常慕功名,先是上疏陳安邊拓境之策,甚見嘉納。”○[唐][杜甫]《遣懷》詩:“拓境功未已,[元和]辭大爐。”○《三國演義》第七九回:“[蒙恬]拓境而被大刑,[樂毅]破[齊]而遭讒佞。”◆2.指已開拓的地域。○《後漢書‧龐參傳》:“夫拓境不寧,無益於彊;多田不耕,何救飢敝!”

拓開(拓开),◆張開;開拓。○[茅盾]《子夜》十六:“[周仲偉]臉也漲紅了,一邊說,一邊就拱手作揖,又拓開了兩臂,把[朱吟秋]他們兩個攔到椅子裏,硬要他們坐下去。”○[曉立]《節序‧風俗和藝術》:“這些,使孩子們豐富了感情,擴大了想象,拓開了生活的範圍。”

拓寬(拓宽),◆擴大,加寬。○[張新華][劉瑞中]《從“物價浪潮”透視居民消費》:“如果說[中國]居民消費史上第一次革命是以‘擴充數量’為次要特徵的,那麼,急待發生的第二次消費革命將是以‘提高質量、拓寬空間、變革制度’為基本主題。”如:[杭][富]公路拓寬工程估計年底可以完工。

拓裏(拓里),◆以金屬襯托器物的裡層。○《舊五代史‧世襲傳二‧馬希範》“故鑄銅柱以繼之”[薛居正]注引《五代史補》:“初,[郁]與[武穆]俱起行陣,[郁]貪而且僭。常以所居之井不甚清澈,思所以澄汰之,乃用銀葉護其四方,自內至外皆然,謂之‘拓裏’。”參見“托裏”。

拓邏(拓逻),◆擴大巡邏。○《資治通鑒‧梁簡文帝大寶二年》:“於是緣[江]戍邏,望風請服,[景]拓邏至于[隱]磯。”○[胡三省]注:“拓,斥開也。邏,遮也,巡也。拓開巡邏以張兵勢。”

拓落,◆1.落拓;失意,不得意。○《文選‧揚雄<解嘲>》:“意者玄得無尚白乎?何為官之拓落也。”○[李善]注:“拓落,猶遼落,不諧偶也。”○[唐][王勃]《冬日羈游汾陰送韋少府入洛序》:“下官詩書拓落,羽翮摧穨,朝廷無立錐之處,邱山有括囊之所。”○[元][辛文房]《唐才子傳‧李涉》:“拓落生計,伶俜酒鄉,罕交人事。”○[清][蔣士銓]《冬青樹‧遇婢》:“自先丞相盡節以來,家室飄搖,行藏拓落。今來[燕京],尋訪母親下落。”◆2.放蕩曠達。○《晉書‧劉曜載記》:“性拓落高亮,與眾不群。”○《北史‧薛安都房法壽等傳論》:“[法壽]拓落不羈。”○[元][辛文房]《唐才子傳‧高適》:“少性拓落,不拘小節,恥預常科,隱跡博徒,才名便遠。”◆3.寬廣貌。

拓墨,◆1.拓取碑刻或器物上的文字、花紋、因用墨色,故稱。○[黃侃]《說文略說‧論說文所依據下‧字體之依據》:“當時拓墨之法未興,[許君]未必能遍見,故《說文》中絕無注出某彝器者。”◆2.拓片。

拓片,◆從碑刻、銅器等文物上拓印下其形狀、文字或圖畫的紙片。○《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一回:“﹝[老殘]﹞問那道士說:‘西廊下那塊破石片是什麼古碑?’道士回說:‘就是[秦]碣,俗名喚做[泰山]十字。此地有拓片賣,老爺們要不要?’”[魯迅]《書信集‧致王正朔》:“其拓片一包,共六十七張,亦已於同日收到無誤。”○[楊朔]《泰山極頂》:“你如果想捉住點歷史的影子,盡可以在[朝陽洞]那家茶店裏挑選幾件[泰山]石刻的拓片。”

拓清,◆廓清,肅清。○《宋書‧禮志三》:“仰述先志,拓清中宇。”

拓世,◆猶創業。○《文選‧顏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拓世貽統,固萬葉而為量者也。”○[呂延濟]注:“言廣世葉以遺後緒。”

拓手,◆摹印石碑上文字、圖畫的技藝。○[清][姚衡]《寒秀草堂筆記‧賓退雜識》:“頃見[北宋]拓本(指《聖教序》),拓手不甚佳,而用筆轉折,輕重纖悉可見。”

拓提,◆即招提。○[唐][杜甫]《游龍門奉先寺》詩“已從招提遊,更宿招提境”[仇兆鰲]注引《僧輝記》:“拓提者,梵言‘拓鬥提奢’,[唐]言‘四方僧物’。但傳筆者訛‘拓’為“招”,去‘鬥’、‘奢’,留‘提’字,即今十方住持寺院耳。”參見“招提”。

拓土,◆開拓疆土。○[晉][左思]《吳都賦》:“拓土畫疆,卓犖兼并。”○[南唐][張紹]《沖佑觀》詩:“睿哲英斷,雄略神智。拓土開疆,經天緯地。”

拓銷(拓销),◆開闢銷路;拓寬銷路。○《人民日報》1981.4.18:“有人預言,‘八十年代將是[歐][美]的自行車時代’。我國自行車加強國際拓銷,正是好時候。”

拓緒(拓绪),◆擴大先人的事業。○《梁書‧武帝紀上》:“故[昌邑]悖德,[孝宣]聿興,[海西]亂政,[簡文]升歷,并拓緒開基,紹隆寶命,理驗前經,事昭往策。”

拓印,◆摹印石碑或器物上的文字、圖畫。○[郭沫若]《今昔集‧論古代社會》:“[劉鶚]死在[新疆]後,所遺甲骨,一部分失掉,一部分為[羅振玉]所得。後來[羅]就所得甲骨上面的文字再拓印成書,從此引起了一般人研究的興趣。”○[王西彥]《古屋》第一部四:“而在這位主人的書桌上,又是一堆滿坑滿谷的拓印古碑,看來這是作為臨模之用的。”

拓宇,◆開闢疆域。○[南朝][宋][顏延之]《宋南郊登歌‧夕牲歌》:“奄受敷錫,宅中拓宇。”亦喻開拓新的境界。○[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然賦也者,受命於詩人,拓宇於《楚辭》也。”

拓造,◆開闢創造;創造。○[祖慰]《被礁石劃破的水流‧江涵笑三次錄音》:“讓我悠悠飄入詩畫的夢鄉,這是任何詩人拓造不出的意境!”

拓展,◆開拓擴展。○[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五章第一節:“面對着領域的拓展和[漢]族人民的反抗,勃極烈[完顏杲]、[宗幹]等建議[金太宗],在[漢]地改變[女真]舊制,采用[漢]官制度。”

拓張(拓张),◆擴張。○《反美華工禁約文學集‧僑民淚》:“[顧]性嗜拓張,工心計,守族世所鬻,不足以饜野心。”

響拓(响拓),◆見“響搨”。

雄拓,◆雄奇開闊。○[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一》:“從其右歷級下,又入下洞,是為[棲霞洞]。洞雄拓,門亦西北向。”

一拓,◆謂一經觸按。傳說[唐][大曆]四年,[回紇]請婚,[崇徽][公主]赴可汗廷,道經[汾州],以手掌托石壁,遂留有痕跡。後因以入詩。○[唐][李山甫]《陰地關崇徽公主手跡》詩:“一拓纖痕更不收,翠微蒼蘚幾經秋。”

增拓,◆添加、擴充。○[清][唐孫華]《東林寺》詩:“剎竿無傾穨,蓮宇復增拓。”○《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駁革命可以召瓜分說》:“且其時[英]人初欲殖勢力於東方,故謀助兵平亂,冀藉此以增拓勢力。”

展拓,◆1.開闢,擴充。○[宋][缜密]《癸辛雜識別集‧汴梁雜事》:“[汴]之外城,[周世宗]時所築,[神宗]又展拓,其高際天,堅壯雄偉。”○[明][文徵明]《記長洲縣重修儒學》:“歷[元]及國朝數有建置,而踵其庳陋,無所展拓。”○《清史稿‧禮志二》:“﹝[乾隆]﹞十四年,展拓兩郊壇宇,更新幄次。”◆2.豁達,開闊。○《朱子語類》卷一○一:“[張思叔]敏似[和靖],[伊川]稱其朴茂,然亦狹,無展拓氣象。”○[清][陳光淞]《庸盦筆記‧幽怪一‧江南某生神游兜率天宮》按語:“前後約六千餘字,融會貫通,思議展拓超邁,均為前人所未及。”◆3.施展,作為。○[宋][文天祥]《知潮州寺丞東岩先生洪公行狀》:“使二公得盡展拓,又未知孰後孰前也。”

張拓(张拓),◆張揚,擴展。○《三國志‧吳志‧陸遜傳》:“[遜]徐整部伍,張拓聲勢,步趣船,[魏]人不敢逼。”

椎拓,◆[清][龔自珍]《辨仙行》:“大篆古文上帝珍,帝命勒之天上玟,椎拓萬本賜解人。”○[魯迅]《書信集‧致臺靜農》:“關於石刻事,[王冶秋]兄亦已有信來,日內擬即匯三十元去,托其雇工椎拓。”

醉落拓,◆詞牌名。即《一斛珠》調見[宋][黃庭堅]《山谷琴趣外篇》。參閱《詞譜》十二。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