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理一生无数次脱险,可在延安劳山遇刺那次却是最意想不到,也是最惊险的。
即便许多年后,他老人家仍念念不忘:“我一生遇过很多次危险,但最危险的就是那一次,那次是陈友才同志代替我牺牲了。”
究竟有多惊险,看看延安总部获知消息后的反应就明白了:
军委警卫团团长黄霖迅速集合部队,抄起手枪就预备出发;
西北保卫局局长周兴迅速派出特务队,骑马前往援助;
总参谋长刘伯承命令将地方首长集中豢养的战马,统统牵来供部队使用;
就连延安市委书记张汉武都坐不住了,把民兵集合起来,整装待发;
朱德、张闻天、李富春等地方领导也闻讯都赶来;
过去就是遇到天塌下来的大事,毛主席也是镇定自若,可这次却趿着鞋,连帽子都来不得及戴,就慌忙奔出来,带着沉重的语调命令黄霖道:“什么也不要顾虑,无论如何要把周副主席救回来!”
为什么大家这么紧张?
不但因为周恩来当时是中革军委副主席,妥妥的党内军内二把手,同时他还是我党我军情报、统战工作的次要奠基人和担任人。
毛泽东与周恩来
说句毫不夸张的话,离开周恩来,党的许多工作将难以正常开展,因而说他是毛主席的左膀右臂也不为过。
1937年4月的劳山脱险,是他刚离开延安,预备经西安、到南京参加一次重要的国共谈判途中发生的。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在西安发动兵变,逼蒋抗日,迸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为妥善处理西安事变,受张学良、杨虎城邀请,中共地方派出周恩来、叶剑英率领代表团来到西安。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西安事变”最终和平处理,全面抗战的统一阵线终于构成。
虽然国共合作抗日的大方向定下来了,但还有许多细节需要通过谈判敲定:例如,发表国共宣言、苏区改制、红军改编等等。
1937年春天,地方
4月25日早上八点多,周恩来、张云逸与前来送行的中共地方、地方军委领导和红军总部同志,逐个握手道别后,就在供给部大院上车出发去西安。
此时,张云逸担任红军副总参谋长,这次谈判内容涉及到红军改编问题,这也是他随同周恩来前往南京谈判的次要缘由。
车厢内还有参谋孔石泉、副官陈友才、机要员曾洪才、记者吴涛和4名警卫员,以及西北保卫局特务队副排长陈国桥带领的20多名警卫战士。
张云逸、周恩来、孔石泉(从左至右)
陈友才是1928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担任过毛主席警卫员,西安事变期间担任周恩来警卫参谋,执行保卫任务经验丰富。
临出发前,陈友才向大家引见了西安的情况,具体布置了警卫任务,提出了留意事项。
这些战士们大多是第一次离开边区,一路上情绪高昂,又说又笑。而陈友才不敢有丝毫松懈,他坐在车厢前方,一直保持着高度警惕形态。
从延安到西安,要经过甘泉、富县、黄陵、铜川、耀县、富平等地,路程有几百公里。
车出延安城后,首先到达三十里铺,这里有西北保卫局设立的检查站,再往南的
熟悉陕西地形的人都晓得,从延安到西安是从黄土高原到关中盆地,地势上是由高到低,不断走下坡路,总体行程非常轻快。
但出城五十多里后,汽车跑起来却费起力来。这是因为需要攀爬横亘在延安与甘泉之间的劳山。
劳山是陕北名山黄龙山的余脉,地形复杂,自古以来就是几号的用兵之地。这里山虽不高,也不险峻,但却沟壑纵横,山上尽是梢林和齐人高的荒草,便于兵力隐藏。
伏,留下千人大墓矗立在这里;1935年10月东北军进攻红十五军团时,东北军110师大部、107师一个团就在此处被全歼。
车队翻过一个山坳,就进入沿湫山区域,公路七拐八弯,上下崎岖,十分颠簸。这一带人烟稀少,土匪出没,过往客商常在这儿被抢。
就在陈友才提示大家提高警惕的时候,果然出事了!
卡车正沿着山路,穿过树林,翻过小山,进入两山之间的一段平路的时候,突然从正前方传来“叭”的一声响。
紧接着山林中忽然枪声大作,密集的子弹居高临下,朝汽车疯狂地射来。
当时就有战士挂花流血、中弹身亡。一场残酷战役,就在这险山狭路上展开了。
司机老李熟悉地形,他晓得只要冲过前面坝梁,就可以摆脱伏击。谁知汽车刚刚加速,对面坝梁又射来一排子弹,轮胎被击破,老李倒在方向盘上,登时卡车困在了敌人的火力之下。
周恩来立即跳下卡车,高喊:“下车!散开还击!”战士们一个个迅速跳下车,抢占有利地形,还击敌人。
张云逸命令副官陈友才带警卫掩护周恩来转移,又命令陈国桥指挥特务队阻击敌人。
张云逸
面对一百多名匪徒,大家毫无畏惧,只要一个念头:不惜一切代价保卫首长安全!
虽然警卫战士进行了顽强抵抗,但因为只要手枪和手榴弹,射程无限,加之处在敌人下方、毫无掩护,处境十分不利,眨眼间牺牲几名战士。
周恩来根据敌人射击的位置,判定前面坝梁已被敌人封锁,右翼峭壁和苇塘边的山谷也有敌人埋伏,只要右侧的荒草和梢林那边仍是一片寂静,便当机立断,便把手向梢林那边一挥,命令:“赶快突围!尽快摆脱敌人!”
随即带着张云逸、孔石泉、吴涛等人,快步离开公路,钻进了右侧的草地和梢林之中。
进入梢林后,他们发现敌人虽然朝这边射击,却没有追来,便迅速转过一个山头,进到另一个山坳里。
见没有敌人堵截,大家才停下脚步,发现张云逸的手被子弹擦破,伤了一点皮肉。
孔石泉衣领虽然破了几个洞,但未受伤。大家感到高兴的是,周恩来安然无恙,没受一点伤。
这时,从后面又赶过来一名叫曹鸿都的警卫战士。他是奉副排长陈国桥的命令撤出战役,赶过来保护首长的。
他们几人又转过几座山头,已经看不到敌人,但还能听到身后传来的激烈枪声。
这时,张云逸提议:“看来伏击我们的不像正轨的部队,很像一帮土匪。估计他们不会追来。不过我们也不能在这里久留,还是先回延安吧!”周恩来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这里离三十里铺不远,大家晓得保卫局在三十里铺设了一个检查站。周恩来等人便朝三十里铺赶去。
再说周恩来等人转移后,陈友才继续指挥部分战士在汽车附近顽强还击、牵制敌人。
敌人见他头戴礼帽,穿着那套他随周恩来在处理“西安事变”时的西服,加上他运筹帷幄,便以为他是一个大官,就集中火力向他射击。
陈友才身中数弹,浑身是血。牺牲前,眼睛还望着周恩来等人撤离的方向,抬手示意战士们快去保护。
陈友才
看见陈友才倒了下去,陈国桥眼里愤怒得冒出了火,带领战士继续抵抗。
这些特务队战士都是从红军部队中精选而来,个个英勇善战,可惜手中都是短枪,火力不如敌人。土匪们仗着人多,仍在步步紧逼过来。
他估计周恩来等人已经走远,便对曹鸿都等几名战士说:“这里由我和王开明顶着,你们赶快去保护周副主席!”
这时,又一排子弹射来,又有几位战士受伤昏迷过去。在陈国桥的一再命令下,曹鸿都等人才撤出战役,进入梢林去追逐和保护周恩来等人。等到追上时,已经只剩下他一人了。
不久,陈国桥和王开明在杀伤一些敌人后,也相继壮烈牺牲。
延安总部得到周恩来遇袭消息后,黄霖率警卫团战士很快赶到三十里铺,随后又有几十名红军骑兵陆续赶到。周恩来立即安排张云逸和检查站站长率队营救还在阻击敌人的同志。
当张云逸他们赶到时,敌人早已逃之夭夭,只见弹痕累累的卡车停在谷底,行李、文件散落一地,牺牲的红军战士还保持着作战姿势,还有四名轻伤员昏迷不醒,牺牲的机要员口袋里的密码本尚在,周恩来的毛毯被砍了几刀。
随后,又一批救援的战士赶来,大家分头抢救伤员,打扫战场,把牺牲同志的遗体运送回来。直到此时,周恩来才离开检查站,骑马前往延安。
周恩来劳山脱险事件,震惊全国,也使中共地方、毛主席十分盛怒。作为延安保卫工作的最高担任人,周兴遭到有生以来最为严厉的一次批评。
其实,对周恩来此次西安之行,保卫部门做了缜密的部署和安排,对沿途的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
特别留意行迹上的保密,有的随行人员甚至出发时,都不晓得要去执行什么任务。
因而,如果说保卫工作存在纰漏,似乎也有失公允。
为查明事件真相,给全党同志、全军将士、全国人民一个交待,中共地方决定安排专人彻查此事。但由谁担纲挂帅呢?大家几乎想到了同一个人——谢滋群。
谢滋
参加红军后,他就不断从事保卫工作,担任过红一方面军保卫局科长、广昌警备区保局局长、红一军团保卫局侦查科长,到陕北后,又担任着西北保卫局侦查部部长,有着丰富的侦破经验,深得地方领导的信任。
接受任务后,谢滋群也感到很棘手。
究竟是谁策划并实施了这起谋杀举动?是日军、伪军、蒋军、土匪,还是来自内部的叛徒?
现实说话。敌人实施这么大的举动,不可能没有一点蛛丝马迹的。
谢滋群与毛主席(左一为谢)
谢滋群派人秘密潜入案发地附近,与当地群众生活、劳动在一起,逐步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一次,在与当地老百姓闲聊中了解到,当地一名李老汉可能晓得一些线索。
侦查员喜出望外,第一时间赶到李老汉家了解情况。可是,李老汉性情懦弱,胆怯怕事,担心日后遭到报复,无论怎样开导,就是不肯讲出实情。
听到汇报后,谢滋群没有泄气,动员当地干部做李老汉工作,同时在生产生活中给予李老汉一些协助和照顾。
人心都是肉长的。渐渐地,侦查人员的真诚终于打动了李老汉。他自动找到侦查员,说出了那一天所见所闻。
原来,就在周恩来一行脱险前一天,李老汉恰巧在山中砍柴。匪徒们在修理简单战壕、工事过程中,发出的声响惊扰了李老汉。
李老汉透过草丛看到了这股土匪,还认出了其中认识的一个土匪。李老汉以为这伙土匪又要在这里打劫、行凶,担心发现后被灭口,就不敢做声,悄然地下山去了。
李老汉哪里会晓得领导人周恩来。而他当时无意中看到的一切,会成为后来破案的关键。
谢滋群根据这一线索,再综合张丕谋、李树标两位侦查员化装成货郎在这一带的侦查情况,最初得出结论:作案者很有可能是当地的一股土匪。
土匪
那么,土匪为什么会袭击周恩来一行的车队?又是谁提供了精确的出行时间、行程线路、乘坐车辆、人员配备呢?
弄明白这一个问题不只是本案的关键,同时还能揪出土匪在延安的卧底,消除中共地方驻地潜在的严重要挟。
思来想去,最终他决定双管齐下:一是在晓得及可能晓得周恩来出行秘密的人员之中进行认真排查;二是派人打入这股土匪内部当“卧底”。
功夫不负有心人。化装成外地被打散土匪的同志,通过无效渠道顺利打入了土匪内部,并取得了土匪内部知情人的信任,从而很快确定这次土匪们关于周恩来等人出行消息,来自于冯长斗——土匪头目李青伍在延安南门安插的一个坐探。
事不宜迟,谢滋群立刻下令逮捕冯长斗,并组织人员进行突击审讯。虽然冯长斗平时老奸巨猾,又是十足的无赖,但哪经得起谢滋群的审问。
几个回合下来,便交待了事情的原委,案件终于水落石出。
那么,伏击周恩来一行的是些什么人呢?
原来,在延安与宜川、甘泉交界的金盆湾、临镇、云岩镇一带活动着一支土匪武装,人数有200 多人,土匪头目就是李青伍。他们占山为王,常常在这一带活动,杀人越货,抢劫过往商客,当地老百姓苦不堪言。
1935年,陕北红军占领万泉县时,这股土匪被收编,改为万泉县突击队,驻防在金盆湾一带。但吃喝嫖赌、五毒俱全,自在惯了土匪哪受得了红军纪律的约束?!
。
土匪头子
表面上看,他们是无恶不作、四处结伙抢劫的一股土匪,实际上在其内部,却分成明暗两股力量:明的以李青伍、王仲阳、齐金权为首,他们绝大部分为当地的流氓、地痞,约有100余人;
暗的则以临镇土豪劣绅姬
在当地,这股土匪不只刺探红军、地方政权的情报,暗杀红军、地方干部,还不断地扩充势力,抢占地盘,摧残当地老百姓。
别看他们没有经过什么正轨训练,但由于武器配备好,在当地亲属朋友多,地理情况熟,确实是一个“难缠的主”。
1937 年初,地方红军进驻延安后,立即成立了剿匪司令部,由延安县保卫局局长吴台亮任司令。
这群狡猾的土匪用金钱、美女、封官许愿等方式,拉拢腐蚀已经参加过“哥老会”的政委贾腾云,并妄图打死剿匪司令吴台亮。却被吴台亮识破这一阴谋才使剿匪部队未受任何损失。
鉴于当时已经处于国共两党合作时期,为减少国共之间冲突,我党没有采取下一步举动。这股土匪也随之开始向西转移,到甘泉通向富县的公路四周活动,人数也扩大到200多人。
土匪
通过审讯冯长斗,终于查明了劳山事件真相。
没想到,就是因为上次剿匪没有除恶务尽,导致放虎归山,结果酿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冯长斗是李青伍在延安南门安插的坐探,专门通报延安的商旅信息。周恩来出行之前,几辆卡车停在南门外待命两天,被冯长斗通报给土匪。
4月24日,李青伍率领100多名匪徒来到沿湫山附近埋伏,并把指挥部设在坝梁顶上的山神庙里。
战役打响之时,李青伍就不断在山神庙中指挥。见卡车中跳出几个人向梢林转移,他并未派人追击,而将目标一直锁定卡车里的“财物”。
当匪徒们搜到陈友才的遗体时,见他一表人才,威武英俊,衣兜里又装有周恩来的名片,以为他就是周恩来,登时慌了手脚李青伍听说手下人把周恩来打死了,吓得惊呼:“坏了,这一下闯下大乱子了,快跑!”
李青伍慌忙带着群匪逃跑,逃跑前还不忘带走卡车上的两个铁皮箱子,抬了十几里路后打开一看,结果根本没有黄金珠宝,全是文件书籍。
这次事件至此已彻底查明,剿匪工作在上级统一安排下,很快全面铺开。
红军首先派部队从东南面切断了土匪的退路,防止土匪从临镇经宜川逃过黄河。
然后,以正轨部队警四旅为主力,延安、甘泉、富县、宜川、红泉五县的地方部队紧密配合,对土匪窝子构成合围。
消灭土匪的举动前后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该股土匪全部消灭,并生擒了民团头目姬延寿等10人,但唯独不见土匪头目李青伍。
原来,自知闯了大祸的李青伍害怕红军围剿,先是躲到韩城,想想觉得还不够远,又躲到山西临清县的樊条屯,直到冬天,才悄然潜回老家,当即被守候的锄奸队逮捕。
这些土匪分别在延安甘谷驿、三十里辅,安塞的河底坪等地被依法处决。
当红军押着冯长斗往三十里铺召开公判大会时,群众得知冯长斗就是把周恩来去西安的消息报告给李青伍,使土匪得以伏击周恩来后,全场登时群情激愤,纷纷要求用石头砸死冯长斗,或剥他的皮。会后,冯长斗被刀杀在楝林滩。
土匪被反抗
事情过去了30多年,周恩来、邓颖超不断惦记着陈友才烈士。
1970年6月22日,邓颖超回到延安,她回忆起周恩来劳山脱险时,心情十分沉重地说:“陈友才同志代替周恩来同志牺牲了,这个人是个好同志,我们现在想起他,觉得难过,我们是常常记得他的。”
1973年6月,周恩来陪同外宾刚到延安,他一再要求亲身去陈友才的坟上去祭奠。延安的有关担任同志告诉他,由于1947年胡宗南进犯,使得陈友才的坟墓遭到损坏,再没有找着。
周恩来伤心得当即就掉下了眼泪,他再三叮嘱当地担任同志:“一定要找到陈友才的坟墓。”
周恩来
1976年,周恩来去世后,工作人员从他贴身的衣袋里找到一张40年前的照片,上面写着:“劳山脱险,仅存四人。”
由此可见,这次劳山脱险,在周恩来心中打下了多么深厚的烙印!他对牺牲战友是多么的怀念啊!
上一篇:37年周总理崂山遇伏,替身为助其脱险被刺数十刀,一行仅4人生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