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解放和平中的日军残留部队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经过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日和平,在中、苏、美、英等盟国军队强大的军事和政治压力下,日本时任天皇裕仁不得不在1945年8月15日通过广播发布所谓的《终战诏书》,极不情愿的向全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随后,位于中国战场的近百万日军分别向国共军队缴械投降,这表示我国取得抗日和平的彻底胜利,在随后的两年里,国民政府将遗留在我国领土的投降日军全部分批遣前往国,按理说此时我国的领土上除了预备进行法律惩罚的日军罪犯外配备形成了一定的伤亡,这是什么缘由呢?

这还得从日军投降说起,日军于1945年8月宣布投降,9月正式签字,随后进行缴械遣返,而在位于山西的日军却得到了阎锡山的挽留,为什么阎锡山会留下投降日军呢?众所周知,阎锡山自北洋军阀时期就长期主政山西,长期把山西看成本人的私人领地,容不得别人染指半分,抗日和平时期,山西大地上,汇集着地方军、日军、八路军,还有阎锡山本人的晋绥军,势力盘根错节,各自防区纵横交错,而阎锡山则颇为骄傲的自称在这一时期本人是在三个鸡蛋上跳舞。

抗战期间,山西沦陷大半于日军之手,但是干不赢日军的阎锡山竟然凭仗本人已经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经历,与山西的日军攀上了交情,暗中来往,商定互不攻击,而日军对于阎锡山的举动也是大加赞赏,觉得可以阎锡山是一个可以拉拢的对象,因而,日军把对阎的诱降称为“对伯举动”,取的是阎伯川(阎锡山字)字中之意。由此,阎和第一军高层都很熟悉,尤其是和担任“对伯工作”的河本大作更是熟稔,因为河本大作运营的“山西产业株式会社”掌握着山西的经济大权,阎锡山则通过“山西产业株式会社”长期与日本第一军保持着经济上的合作。

长期私下的勾勾搭搭,让日本人与阎锡山有了合作的前提。

到了1945年,日军在太平洋兵败如山倒,本土更是挨了两颗原子弹,东北苦心运营的防线在苏军的强大攻势下一触即溃,看到和平晓得本人这些年都干了些什么事情,很担心本人遭到打败国的审判,因而,中国战场的日军高层开始频繁与国民政府接触,而山西日军则积极与阎锡山交涉,他们晓得和平因而协助阎锡山正轨部队的编制,以其逃避审判,继续作恶。

当然,这些高层对手底下的士兵则又拿出武士道精神那一套,忽悠士兵留在中国是是为了继续报效大日本帝国,效忠天皇,要山西作为日本未来复兴的基地等等。日本士兵深受军国主义洗脑,包括在山西的日本侨民,对此大都深信不疑。

一个巴掌拍不响,而对阎锡山来说,抗战结束后,必须要尽快将山西境内的八路军赶出去,而要抢地盘,就必须要有军队,于是本身力量,到抗战末期军队人数已经有10万之众,但是要跟八路军打仗,凭手里这点人还是底气不足,因而,阎锡山就把目光看向了还在山西境内的日军第一军,抗战末期,日军第一军在山西境内仍然驻扎了59000余人,配备精良,军事训练也优于晋绥军,因而阎锡山曾向日本人提议全盘接受日军第一军——“寄存日本武力于中国”。第一军高层也被他吓了一跳,如此明目张胆,你阎老西怕不是疯了,是不懂国际言论这回事吗?这么大规模的接收残留日军,根本不可能做到掩人耳目,《波茨坦公告》刚刚宣布没几天,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不可能允许如此规模日军留在中国境内,这几乎是挑战全体中国人民的底线。

于是,阎锡山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希望留下日军中的精锐,训练晋绥军,并且能够协助作战,提升本人军队的战役力。

如此,双方一拍即合,随即开始商议日军残留人员以何种方式,何种待遇继续留在山西,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阎锡山与日军达成共识,由日军第一军高层率近万名名经过精挑细选的日军中的军国主义死硬分子留驻山西,留下来的日军人员全部编入晋绥军,单独编组,直接接受阎锡山的命令,而阎锡山提供的条件则是对残留的日军人员在中国的所犯罪行一律既往不咎,所有人连升两级,所有士兵享受军官待遇。

即便只是这部分日军残留在山西,无法在正轨军番号中大张旗鼓的弄一个只要日本人的部队,那样肯定会引起怀疑,因而,阎锡山与日方商定用“意愿残留”的旗号提供一个借口,并成立“铁道护路总队”以掩人耳目,阎锡山对外也宣称这只是意愿留在山西的日本侨民,因为战胜的日军无权决定日本侨民的去留,可以在言论上遮盖过去。

刚开始残留的日军人员约有7000名左右,但是随着日军宣布投降后陆续被遣返,大部分残留的日军人员也开始人心思归,士气低下,同时,7000余人的规模仍然显得很庞大,容易引起言论留意,日方担任人河北大作则通过精挑细选,将大量人心思归、战意不坚的士兵和老弱病残遣送回国,留下有战役力和有技术的人员。

到1946年5月,残留日军被改编成保安总司令部(第7-9大队被改编成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直属大同总队)。保安总司令部下辖六个保安大队,外加一个通讯队、一个工兵队。保安大队的兵力在300人到350人之间,通讯队兵力100人,工兵队兵力150人,总人数2200人左右。1947年3月保安总司令部番号换成野战军司令部,部队建制没有改变。

而十总队这个名字,原来并不是给残留日军用的。解放和平开始后,阎军暂编了一个独立的第十总队,这支部队在1947年5月的阳泉战役被全歼,番号空了出来,被阎锡山批给了保安总司令部,总队长由陆军大佐今村方策担任,这就是日军十总队番号的由来。

对于一向以抠门著称的阎锡山肯拿出如此优厚的条件作为交换,也是看中了日本人强悍的战役力,可谓是为了维持本人的军阀统治而不惜血本了。

残留日军袭用了晋军暂编独立第十总队的番号后,阎锡山为了加强这支残留在日军的战役力,又从第八、九总队抽调两个团加强了第十总队,将残留日军与晋军混编。第十总队扩编成5个团,加三个特务、工兵、通讯三个直属营。每团兵力在300人到330人,特务、通讯营兵力150人,工兵营兵力120人。日籍官兵约2000人。

一、二团。特务营取消,人员并入司令部及军士教育二团,工兵营改为运输连,通讯营分为通讯队和通讯教导队。由于人员回国,兵力锐减到1600人。

虽然番号,几经改变,但是由日军人员整建制组成并受日本人指挥的这一现实担任人并且由中国人担任管理是根本性的不同。

而这支残留日军在山西的三年多的时间里,不只的作战,可谓是血债累累。

队及晋绥军区部队追亡逐北,连战连捷,共计歼敌4.5万余人,收复了众多县城,粉碎了阎锡山和胡宗南会师晋南的企图。

员王新亭、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震分别为前指司令员、政治委员,统一指挥第8纵队(欠第22旅)、第2纵队及晋绥军区独立第3旅和太岳军区部队解放运城。

运城,位于晋南平原盐池北岸同蒲铁路线上,是河东盐的产销中心。占据运城,西可出击关中,南可要挟陇海铁路,对巩固晋南地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所以在解放和平中,它便成了敌我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

由于在5月和10月,晋冀鲁豫军区驻晋南部队曾两次攻击预备,于12月16日晚正式发起战役,至28日上午全歼守军,解放运城。运城战役让阎锡山在晋南的最坚固的堡垒被攻克。

徐向前为配合中原、西北战场举动最初妨碍被扫除。

而决定十总队命运的晋中战役也在徐向强的下一步配备日军指点下,修工事的水平也提高不少,还成立了碉堡设计局这样专门的机构,修筑的碉堡异常坚固,能硬扛野炮的直接轰击。

而徐向前麾下部队的配备则寒酸了不少,山炮只要几门75毫米的,其他还有几十门口径不一的迫击炮,用来攻坚并不足够。现实因而有了1947年12月17日的三打运城。激战11天,徐向前下达命令:坚持最初五分钟。部队咬牙拿下了运城。

战役,苦战72天才拿下临汾。

而在运城、临汾被解放后,阎锡山统治下的山西,除了孤悬于晋北的大同,仍有以太原为中心的14座县城的晋中。晋中是阎锡山的粮草税收的根本所在,一旦晋中丢失,太准绳进行来保卫本人的反动统治得以延续。

1948年6月中旬,正值晋中平川小麦成熟的季节,阎锡山命令全部军政人员发动疯狂的抢麦举动,筹集军粮。为保卫人民群众劳动果实,尽早解放山西,也为解放平津和整个华北创造条件,6月2日,中共地方军委、中共地方

原,阎锡山调集了3个兵团、3个总队、22个保安团、21个保警大队共计13万兵力,驻守在同蒲路北起忻县南至灵石的各个战略重点上,投入晋中平川的兵力占到其总兵力的4/5,阎军企图凭仗兵力、配备等方面的优势

徐向前晓得敌我差距,为了充分调动敌人,避免进行硬碰硬的决战,在6月初,即派出一部分地方部队,扮作主力进军风陵渡。这个陈旧渡口背靠三晋大地,面朝滔滔黄河,是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区的交汇点。战士们大张旗鼓地在这里征集船只,发动群众,摆出一副要强渡黄河的架势。同时,又释放了一批俘虏,有意无意间让他们得知徐向前有意援助西北战场。

6月中旬,吕梁军区大张旗鼓进至高阳镇,打下灵石,威逼汾阳。一援助

前无力北上与晋军主力作战,所以,那还等啥,赶紧的趁你病要你命,急令嫡系第34军、第43军和王牌军“亲训师”,组成闪击集团,由34军军长高倬之指挥,兵分三路合击高阳镇,妄图吃掉徐向前主力。

6月18日,晋中战役正式打响了。阎锡山的闪击兵团凶猛异常,亲训师作为箭头当仁不让,一通操作攻城略地如猛虎下山,吕梁军区部队在高阳镇处境困难,发出电报请求“北撤”。

18日黄昏,面对晋军的轮番猛攻,徐向前率荫蔽在南侧山区的主力东出晋中腹地,乘阎军重兵被调离的机会,攻下了平遥、祁县。这里距离太原已只要100多公里,将阎锡山吓得魂不附体,为保太原无虞,他急令闪击兵团东撤回援,高阳镇之围遂解。

看到晋军慌忙回援,徐向前命令吕梁军区部队迅速从防御转入追击,力求在运动中歼灭第三十四军。而在晋军慌张转移的路上,徐向前则集中了3个纵队的兵力包抄阻援。等到高倬之意识到情况不妙时为时已晚,同蒲铁路被切断,退往太原的次要交通线已被我军控制。

亲训师作为闪击兵团箭头与主力,企图打通同蒲路,重连交通线。6月20日晚,该师单独前出至张兰镇,打算第二天为高倬之摧城拔寨。

这个亲训师配备精良,未遭到严重打击,气焰嚣张,是阎锡山的王牌,也正是徐向前首先要歼灭的对象。他们不晓得,在我军不断诱敌下,本人已一头钻进了布下的口袋中。

徐向前在张兰镇地区集中了3个纵队的兵力,21日9时,亲训师和其炮兵团按计划北进,随即遭遇我第8纵队伏击,轻重机枪一起向行军中的敌军纵队猛烈开火。我军由72团拦腰出击将亲训师前后截为两段;23旅迎头痛击其前卫团;22旅担任阻援;15纵则兜围包抄。

亲训师虽火力强大,但在多路齐遭打击情况下迅速陷入混乱,指挥迅速失灵,部队也来不及展开。激战4小时后,其主力在张兰镇以北被歼灭一部。除师长陈震东带着少数部队逃往平遥外,残部退入张兰镇,随后与第45师新兵团一起被包围围歼。

王牌军亲训师被这样覆灭,闪击兵团余部靠铁路回撤已不可能,高倬之意图从榆次、徐沟之间夺路逃回太原。

阎锡山对战局的急转直下极为惊恐,为挽回败局,急令本人

这个元泉馨是日本军人,原任侵华日军独立第14旅旅长,此时的十总队次要由他指挥。十总队是阎军野战兵团的骨干与主力,战役能力和战役意志远强于普通阎军,能否消灭十总队,关系到整个晋中战役的大局。

阎军野战兵团兵

他指挥吕梁军区部队主力北上,在榆次、徐沟地区开辟战场,要挟其侧背,诱惑敌人攻击。赵承绶还未见到闪击兵团的影子

与此同时,吕梁军区和太行军区部队击退了阎锡山派来接应的4个团,切断了太原至汾阳的公路。如此,阎军两个主力军和十总队已被包围在大常镇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5公里的狭长地带中。

包围圈中的阎军已成困兽,但仍具备战役力。尤其是其中的十总队,这些日军配备精良,战役力强悍。他们既是赵承绶兵团的骨干,又是我军战士切齿痛恨的对象,消灭了十总队,也就打断了阎军的脊梁骨。

此时情况是我军连续作战,损耗也已相当大,战士伤亡后来不及补充,有的连队仅有20多人,徐向前在7月8日致军委的电报中写道:现部队3个纵队轻重武器及炮兵已大体配就,但连队极不充实。第8纵队一个主力团,每连战役员最多者66人,少者 27人。第13纵队第37旅为人数最多者,每营多只要两个步兵连,每连两个排,每排两个班。

战役到了最紧要的关头,双方都咬牙憋着一股劲,但敌人已到强弩之末,比我军更困难,徐向前指示大家:非打不可,有意见打完仗再提。做好工事可以吃饭睡觉。总之有一条,不准让敌人突围。谁让敌人跑了,就找谁是问!

7月10日,围歼十总队和赵承绶兵团的战役开始了。各纵队在敌军外围展开逐村逐地的攻防战,战役异常激烈,苦战3天,晋军第30军、34军和十总队逐渐被压缩到野战军司令部四周,困守在四五公里的范围内,每日依靠飞机空投维持补给。

个被攻下,赵承绶、元泉馨和幕僚们转移到一处院落找到了一个掩蔽处躲避炮火,但顽固的元泉馨还是神态倨傲,并不肯进入掩蔽部,还在院内踱步思考突围方案。

轻伤。眼见突围已不可能,元泉馨这个山西残留日军的铁杆人物不愿投降,也不愿被俘虏,他下令参谋水野辰弥枪击本人头部,就此一命呜呼。随后,打死元泉馨的水野也举枪自尽,倒在元泉馨身边。

元泉馨一死,意味着敌军顽抗意

此战,十总队就此土崩瓦解,除了少将司令今村方策带着少数人逃回太原,其他大部被消灭。

当然,战役是艰苦的,日军本就颇具战役成了相当大的麻烦,许多保留着初期日军宁死不降的特点。不能不承认,围歼十总队,是晋中战役中的一场硬仗,徐向前也意识到这点,调来的是手下战役个个院落进行艰苦的抢夺。但并没有人因而退缩,干部们带头冲锋,步兵组成突击队,与日本兵展开逐屋逐院地交战。这种战役比巷战愈加艰苦,它已不只是枪炮的较量,考验的是双方的战役意志,许多时候发生短兵相接,惨烈的白刃战此起彼伏,不少同志倒在了日本兵的刺刀之下。

根据时任皮旅1团团长王诚汉的回忆,在会歼大常镇十总队等残敌的战役中,仅在张名村一地,该旅就付出伤亡近千人(其中牺牲127人)的严重代价,其中王诚汉的团伤亡是最大的,达到745人之多,此战歼敌1100多人,打成了得失相当的击溃战。

7月19日,地方和毛主席发来电报,恭喜晋中战役“获得如此辉煌成绩,对于整个战局协助极大。”

经过晋中战役,十总队遭到重创,残兵不到500,被改编为炮兵团,最初在太原战役中被全歼。至于他们的首领,元泉馨已死于晋中战役,今村方策在太原被俘后服毒身亡,河本大作被俘后作为战犯被关押,1955年8月病死在战犯管理所。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