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四大雅事,"焚香"、"挂画"(赏画)、"插花"(养花)、"品茗",焚香的历史可追溯到久远的上古,到了宋代,则把香事的日常化、诗意化推向了极致。
扬之水《香事之韵》中有这样的感叹:进入现代社会,香事被国人遗忘了好久,而昔日它入传东瀛,却得以长久保存下来,且焚香方式颇有宋代遗风,即同茶事成为"茶道"一般,香事也成为日本的"香道", 至此成为"香道"中的主旋律。
说是"数典忘祖"或稍嫌言重,然而如果不去追索中土香事发展演变的始末源流,不解两宋士人平居日子里的焚香之真味、合香之情趣、诗词往还传递之情愫、更不必说与此相关的各种故事。
海昏侯墓挖掘可谓震惊中文,满眼的珠光宝气让人记忆尤深,麟趾金马蹄金更是金光灿烂,但没人留意,当墓室打开,一股奇异的香气扑面而来,听说历经三年始渐渐消散,这是来自卑汉两千年前的香痕,……
《封禅记》中记载:"黄帝始,百辟群臣受德教者,皆列珪玉于兰席上,燃沉榆之香。"
可见,黄帝时代,在宫廷的重要活动中,要燃香以示对上天的恭敬。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士大夫阶层,也对香情有独钟,屈原就极爱佩戴香囊,以昭示本人高洁的人品。
屈原《楚辞》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紉秋兰以为佩"之语。
到了汉代,因丝绸之路的开辟,西域的各种香料源源不断流入中国,香文化勃然兴盛,出现了香炉、香丸、合香等衍生产品。
隋唐时期,无数名流大家对香推崇备至,马嵬坡下随杨贵妃一起下葬的,就是一枚十分名贵的香囊。后来,当唐玄宗将她改葬他处时,香囊依旧保存完好。
杜甫诗"宫草薇薇承委佩,炉烟细细驻游丝",王维诗"日色纔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香,在诗人们的吟诵中呈现出一种优雅的意境,各种咏香诗词层出不穷。在"上达天闻"的功能之外,增添了赏玩、品尝等文化方面的内涵。
香的这种功能上的转变,与盛唐气象密不可分,香,在唐朝的诗歌中,被艺术化了。
及至宋朝,香更进一步浸润到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宋时人们对于香的使用,已经实实在在的是日常生活,黄岩南宋赵伯澐墓的随葬品中有一件香盒和数枚沉香,让人试图通过感官的范畴,依循着袅袅的香烟去想象已经绮丽的宋朝香事。
香盒呈圆盒状,像一个精巧的首饰盒,盒子的圆柱壁体以竹子薄片为衬托,虽为竹制品,却能够抵御住800年时间的力量而未腐朽,实属奇观。
盒子里面放置有十余根四五厘米长、1厘米宽的不规则原木香片,800年的沉睡,未能幻化成袅袅香烟的宿命,香盒和投龙玉璧、水晶环佩、螭龙圆璧等文物一同置于墓主人的头部入殓,可见赵伯澐家人对此件物件的尊崇和重要。
螭龙圆璧,可能也是一种合成香,它和沉香应该作为熏衣服使用的,南宋,男子"剃须熏衣"是为时髦。宋朝大臣"盛肥丁瘦,梅香窦臭"中,梅香就是宋仁宗翰林侍读梅询,每天早上都要焚两炉香,然后用衣服把香气罩住,双手抓紧袖口不让香气消散,才因而得名。
就宋代文人生活而言,焚香已然为日常必修课之一,读书、写诗、填词、作画、赏花、宴客、会友均要焚香,特别在上层社会,香炉里焚爇名香,是日夜不能间断的一项常规设备。
云烟氤氲所营建的气氛,是质量生活展开的一个基本背景,没有了它,仿佛精彩的生活品尝,一下子就会变得惨白暗淡,寡然无味。
"明窗延静书,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香。"香,不只是感官上的盛宴。香道中"洁、圆、出、道、和"五品,更是融于生活,成为文人墨客修身养性的生活哲学。
泉城济南的"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愁闷漫长的一天里,龙脑香在雕有兽形的铜香炉袅袅,此时此地怎样能不令人伤感呢?风乍起,卷帘而入,帘内的人儿因过度思念身形竟比那黄花还要瘦弱,"玉枕纱橱",可知香炉的摆放位置是在卧室中。
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早春的季节,一觉醒来轻轻有些寒意,鬓上的梅花妆现时已经乱了,只要在醉梦中才能忘却思乡的愁苦,香炉是我睡的时候点着的,现在沉水香的烟雾已经散了,而我的酒气却还未全消。
晏几道《诉衷情·》:" 御纱新制石榴裙,沉香慢火熏。越罗双带宫样,飞鹭碧波纹。随锦字,叠香痕,寄文君。系来花下,解向尊前,谁伴朝云。"。
新做的石榴裙要用名贵的香料慢慢熏香,然后再穿在身上,卧室用香、熏衣用香,红袖添香夜读书…,香,俨然成为宋朝文人精致的日常生活中的无机组成部分,也是思乡、思人…必不可少的心灵伴侣。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对香文化进行提炼与总结,出现了许多香学专著。如:丁谓的《天香传》,沈立的《香谱》等等。至此,香,也进入学术殿堂,开启了中国香文化的学术之旅。
古代焚香使用的"香",多为经过"合香"方式制成的各式香丸、香球、香饼或香的散末,而非现在的线香。
《宋人香事:宋代是香文化的高峰时代》一文说到,既然生活本身的内容多姿多样,那么,相应的也就该有韵调足以相衬的香品来搭配。于是,在追求生活质量的宋代,生产出原料不同,工艺不同,香型悬殊,花样琳琅的合香制品。
或宜于熏衣,或宜于待客,或宜于户外,或宜于夜晚的寝帐,乃至解酒的、安神的,大概也只要宋人的灵敏鼻子能够精确接受,那种种香气在微妙区别中传递出的,足以影响心灵的密码。
以香为友、以香寄情不止在文人士大夫中极为流行,甚至,在民间还有斗香会、品香会,以展现和比赛"和香"的技艺高低,甚至酒肆、茶楼、青楼还有专门送香的香婆,让你在一缕香袅中尽享浮生一刻。
浸淫在丰富的香品世界中,焚一丸佳香,与吟诗作画、鉴赏文物、闻歌观舞、听琴谈禅、辩论历史,成了不可或缺的雅享之一。
宋代之后,香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再之后,随着时代的更迭,优雅的香事随风而逝,逐步变成了世俗化,回眸一千年那一缕香,云烟氤氲中能否还原一千年历史的痕迹,还是已随风尘散尽……
千古奇冤3点说明宋朝是元最强对手 宋朝包公铡了清朝陈世美
一千年前宋朝女性地位了不得 从胭脂虎河东吼以及宋词中就能体会
宋朝有多强宋画就有多美宋朝有多富皇帝就有多怂 是颂朝还是怂朝
图文材料来自网络只为分享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