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我们不能预见未来。然而,构成未来的种种条件就存在于我们四周。只是,它们似乎都被加上了密码,使我们在没有密码本的情况下难以解读(当这本子终于到了我们手中时,却又已经太迟了)。可是,我们确实可以看到难以为我们解读的种种支离片断,并必须赋予它们某种意义。我们本人当代文化的许多方面,大概也可以被称之为预示性的惊颤,正战战兢兢地为我们所要创造的那个社会提供目前还难以解读的信息。《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一书,通过对清朝鼎盛的乾隆时期,一场波及全社会引发巨大恐慌的妖术危机,汉学家孔飞力先生以中华帝国为蓝本,探讨了前现代化时期,中国传统的君主官僚制在国家稳定中的运转模式。
全书10个章节,前8个章节次要叙述了这场波及朝野的妖术,和社会各阶层对它的反应。后两章则是在这基础上探讨了这一事件产生、扩大化、以及呈现出荒诞性的缘由。作者分别从底层民众、君主、官员这三个层面,对妖术的反应和引起不同恐慌为着眼点,揭示出中国传统君主官僚体制的运转方式,提出“每个社会都以本人的方式对政治权力的限度作出界定”这一观点。(摘自孔飞力中译本序言)
这场妖术危机源于寺庙为抢夺人气而散布的谣言,起于青萍之末的无妄之灾,由剪发而引发的摄魂闹剧,因底层民众的认知水平,不得不求助于迷信对抗未知恐惧的习惯,使此谣言之风迅速在民间发酵扩散。
帝国皇帝弘历,并未因盛世而高枕无忧,相反时时处于对权力不稳的无妄揣测中,社会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被敏感的神经,触发起应激反应甚至是过激反应。这场妖术危机,被他视为对王权的挑战,认为有人利用妖术策划谋反,认定这是反清的政治罪。
弘历利用这一“事件”,从行政管理方面入手,在具体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他强化对官僚们的支配,成为一次对王权的宣示;同时政治罪的界定,使“事件”成为一次对官员们站位的考验,通过彰显官员们的忠心,来体现这种制度下人与人的关系,帝国的官僚们与皇帝保持一致,共同面对这场对帝国的挑战,以获得捍卫王权的安全感。
对于帝国运转的强大机构——官僚制度,在这一事件中,既要承受由底层民众恐慌带来的失序压力,又要面对最高统治者对事件过度的应激反应。官僚们面对既要不伤及无辜,又要一网打尽利用妖术的谋反者,这种两难局面形成了官员们的杌陧不安。在王权扩展的势态下,以暂时容忍的退让,利用官僚制度本身的特性,通过时间的推移,让弘历看到事件发展的过程中的荒谬性,从而找到能被君主认可的平息事件的途径,以此来发挥官僚制度作为稳定社会常态应急锚碇的作用。
作者从三个层面:小民为之人心惶惶;官员为之疲于奔命;皇帝为之寝食不宁,描述妖术风波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恐慌)。然而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尤其那些追溯成因的文字,往往使人产生不寒而栗的惶恐。
这个“盛世妖术”故事,在弘历推动下,跨越一般行政司法领域,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除妖运动。与此同时,缺少权力的普通民众突然发现,可以利用“叫魂”罪名来揭发指控他人,或以提出告发为由要挟他人,被这样的权力幻觉左右着,构成一种人人自危的窘境。
这场盛世危机折射出人口过度增长、人均资源分配不均、社会道德堕落,大多数人的发展上升空间受阻,社会上冤冤相报的敌意暗潮涌动,陷于“受困扰社会”的零和形态。
这种权力超越常规管理体系,导致底层非常规权力滥用,陷入人人自危的局面,是作者研究历史问题的兴味所在,也是我们常常能亲身感知历史,心生惶恐之所在。
这是一本历史学术专著,它具有标准学术写作的特点:小切口,深挖掘,从历史的细微末节中,一窥隐藏在表面下的肌理脉络。它有别于国内大量历史作品,所以部分读者在阅读中会有不适感,因而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好在这本书让我们了解到一段被遗忘在历史深处被忽视的过往。
虽然这种意义有时是令人生畏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