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1月28日,在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淞沪抗战。几乎与此同时,在东北的哈尔滨,也发生了一场与淞沪抗战规模相当的哈尔滨保卫战。
9.18事变以后,因不抵抗政策,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沈阳、长春、吉林、齐齐哈尔、锦州等东北城市相继落入日军之手。当时的哈尔滨因为中东铁路的关系,属于中苏共管的一个形态。因而日军不断担心苏联的介入没有敢轻举妄动,也成为了多支未能撤离到关内坚持抗战的东北军的聚集之地。不过很快日本发现,苏联在本人侵占中国东北的事情上,竟然选择了“保持中立”的态度。
1931年1月中旬,已经投敌的原东北边防军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熙洽在日军的授意下,命令伪吉林省“剿匪”司令于琛澄率领5个旅向哈尔滨步步紧逼。
在这样的情况下,依兰镇守使兼第24旅旅长李杜率兵西进,与冯占海、丁超、邢占清等东北军将领共举讨逆抗日大旗,打响了东北抗战史上著名的哈尔滨保卫战。
1月27日清晨,冯占海部与于琛澄的伪军在子弹库一带发生交火,李杜也率领部队前往夹攻。在抗日武装的猛烈进攻下,伪军不得不纷纷后退。
当天下午,伪军又在日军的炮火掩护下,向哈尔滨小北屯一带发起反扑,但遭到了李杜与冯占海两军的包围。
就在此时,日军仗着本人的空中优势,派出飞机抵达战场上空侦查逞威,完全没把抗日军队放在眼里。
当天上午9时,由日军飞行员福井中尉驾驶的570号侦查机,载着日军炮兵清水大尉,仗着中国军队缺乏防空武器,正在战场上空肆无忌惮的进行低空侦查的时候,遭到了中国军队地面火力的猛烈射击。不可一世的日本飞机遭步枪击中引擎后得到动力,不得不在正阳河西部的大窑地选择迫降。
飞机迫降以后,飞行员福井中尉赶紧离开飞机向日军有关部门进行汇报,留下了日军清水大尉担任照看飞机。
留守的日军清水大尉与随后赶来的中国军队十多人的骑兵小队发生交火,被当场击毙。
日军在接到飞机迫降的消息后,立刻就近组织当地的日本侨民自警团乘坐汽车赶往迫降现场。与中国骑兵小队发生交火。交战中,中日双方互有死伤,为避免遭随后赶来的日军包围,中国的骑兵小队在拆除了日军侦查机部分零件后选择了自动撤离。
日本军队在抵达事发地点后,也因无法将迫降的侦查机完整地拖离现场,为了避免侦查机落入中国军队手中,对整个飞机进行了爆炸破坏。
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照片,便是由“爱历史”所珍藏,日军清水大尉遭到中国军队击毙后,日军相关部门在现场所拍摄的照片。
遭到日军爆炸破坏后的570号侦查机以及牺牲的中国军人遗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