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天天强调刚的重要,还讲刚克柔是常态,柔克刚需要条件或者名柔实刚。可是,我的练拳视频发出来后,有一些人就置疑我为什么练得这么柔,一点都不刚。还有人断定我这是养生拳,无法实用。这里需要讲一下什么是刚,刚与硬是什么关系,刚与柔是什么关系,如何通过阴阳原理理解刚柔并济。
阴阳难以理解就是名实之间不断地变化,因为所有的事物及它们的运动变化都用两个词来表达,它们的名实要不断变化,这就是《道德经》开章说的“名可名非常名”。刚柔是阴阳的一种具体化,它也符合阴阳的这一特点,用两个字表示万事万物的性质,我们在理解它们的时候也要跟上它们的变化。《易经》强调“易贵变”,也是这个道理。
刚柔有纯对立的关系,比如两个事物间的对比关系,但它们也是互为其根的,没有双方互为参照,就没有双方的刚柔判断。比如剪刀与头发。剪刀单独不能说它刚,它比更刚的东西就是柔。头发比起更软的东西它又是硬。
刚柔也有本身的一分为二的两面性,如玉石的本身的硬度就是它的软度,温水本身的热度也是它的凉度。软硬热冷看参照物是什么。这是一体两面。
因而,刚柔就有刚中之刚,刚中之柔;柔中之刚,柔中之柔。这又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看事物的内在的性质。
练太极拳是先把生硬化掉,这是以柔克僵,叫克刚也行,因为生硬相对柔软就是刚。再反复绞揉从柔软中练出筋道来。这跟和面和炼钢都类似。
生硬很刚,为何要去掉?因为拙和慢。
柔软了为何还要练?因为柔软没有用,必须用它的刚性。
我们说太极拳是棉里裹铁,实际上就是柔软中的刚。柔软是为了能缠,刚是为了能缠住。除了缠住,还能克柔。
蟒蛇相对是柔的,因为它的外形不像其它动物那样固定,它能做更多缠绕动作。
蟒蛇在猎杀动物的时候是刚的,它用了柔中之刚,把动物勒断筋骨,或得到反抗能力,或窒息而死。
水性至柔,它也有刚性,它获得势能或者风能的时候,它会很猛烈,这时候你不能说水柔。水柔只是它常态的性质,它比起冰柔,但比起蒸汽又算刚。因而我说名实要跟上变化。
前面讲过柔克不了刚,那就是刚性是不断克柔性的。有些所谓的柔性物,克了刚性物,那是名义上的刚柔,实际起作用的是柔性物的刚性——从本质上讲还是刚克柔。就跟女人总体来说是阴柔,但能打败男人,是因为她比该男人更阳刚。有人说她用了甜言蜜语呢?那是甜言蜜语的刚性起了作用,有杀伤力啊。
我师爷说太极拳有没有用要试而后知。这是因为绝大多数人看惯了常态的刚,即本来就有的那种硬,不会看柔后之刚。所以只能试,一试之后感觉火烧火燎,硬而快,要浑厚有浑厚,要尖锐有尖锐,要透彻有透彻。
无论练拳能否紧张,松开的地方总有踪迹可见。我本人觉得练得挺不自然,很紧张,有的地方甚至练错了,有的地方站不稳。拳友们看上去觉得还挺松,那就是松开的部分——松开与松毕竟不同,正如刚与硬不同。
硬是刚,是相对软。硬中之刚是它的质地,柔中之刚也是它的坚韧、它弹性中的伸缩力等。用刚柔两个词表达各种性质,就得跟上性质的变化。实变了名没变,不能说名起的作用。
柔软无力是没有用的,柔而不软,柔而有韧,柔而有刚才有用,这就是要求刚柔相济的缘由。刚柔相济也并不能表达刚柔之间的关系,只能表达在运用的时候要刚柔恰到好处,不软不硬。就跟钢刀一样,太硬易折,太软无用,需要的是坚硬而韧。太极拳柔是能曲能伸,能缠,刚是能硬、能不变外形、能进、能克敌制胜。因而,柔的可以刚,但不断是刚的却不能柔。柔而刚的变化多,用途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