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緋(着绯),◆穿紅色的官服。古代官服顏色不同,表示官吏品級的高低。如[唐][上元]元年定制:文武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深緋,五品服淺緋,六品服深綠,七品服淺綠,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淺青。後常以“著緋”指當了中級官員。○[唐][白居易]《初著緋戲贈元九》詩:“那知垂白日,始是著緋年!”[唐][白居易]《聞行簡恩賜章服喜成長句寄之》:“大抵著緋宜老大,莫嫌秋鬢數莖霜。”
銀緋(银绯),◆銀印紅綬。○《新唐書‧崔彥曾傳》:“有[許鐸]者……詔拜[石首]令,賜銀緋。”○[宋][司馬光]《太子太保龐公墓志銘》:“乃以公名進,太后果從之,仍改服銀緋。”
施緋拖綠(施绯拖绿),◆描述衣衫不整。○[清][曹寅]《呼盧歌》:“袒呼不辨王與李,施緋拖綠鬚眉張。”
金緋(金绯),◆金印紅袍。謂官服。○[明][沈德符]《野獲編‧吏部一‧任子為郎署》:“﹝諸胄君﹞反羨京幕郎署之遞轉,早得金緋,膺[龔]([龔遂])[黃]([黃霸])之寄。”○[明][李贄]《讀史匯‧岳正》:“[楊邃菴]雖以[葉文莊]《壙志》為未詳,以[太白]([李白])、[柳州]([柳宗元])比擬為非類,以金緋在躬為非所以幸先生,字字皆滴血,可畏也!”[明][無名氏]《真傀儡》:“只得演朝儀在傀儡場,假金緋胡亂遮窮相。”
借牙緋(借牙绯),◆見“借緋”。
借緋(借绯),◆[唐][宋]時規定官員的服色,四、五品服緋,未至五品者特許服緋,稱為“借緋”。緋,大紅色。○《通典‧禮二十三》:“[開元]八年二月,敕都督、刺史品卑者借緋及魚袋。”亦稱“借牙緋”。牙,即象笏。○[宋]制五品以上用象笏,借緋時並借象笏,故云。○[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一:“[王嘉叟]自[洪]倅召為光祿丞,[李德遠]亦召為太常丞。一日相遇於[景靈]幕次,[李]謂[王]曰:‘見公告詞云:其鐫月廩,仍褫身章。’謂通判借牙緋,入朝則服綠,又俸薄也。”參見“借紫”。
緋紫(绯紫),◆指紅
緋魚袋(绯鱼袋),◆指緋衣與魚符袋。舊時朝官的服飾。○[唐]制:五品以上佩魚符袋,[宋]因之。○[唐][韓愈]《董公行狀》:“入翰林為學士,三年出入左右,天子以為謹愿,賜緋魚袋。”○《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十二年》:“右承奉郎、賜緋魚袋[張宗元]為右宣議郎、直秘閣。”亦省作“緋魚”。○《新唐書‧王正雅傳》:“[穆宗]時,京邑多盜賊,[正雅]以[萬年]令威震豪強,尹[柳公綽]言其能,就賜緋魚,累擢[汝州]刺史。”○[宋][王安石]《梅公神道碑》:“館之[集賢],賜服緋魚。”
緋魚(绯鱼),◆見“緋魚袋”。
緋衣(绯衣),◆1.古代朝官的紅色品服。○《新唐書‧薛蘋傳》:“所衣綠袍,更十年至緋衣,乃易。”○[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記事二》:“未幾,除祕書少監,賜緋衣、銀魚、象笏。”○[清][錢謙益]《題喜復官誥贈內》詩:“我褫緋衣緣底罪,君還紫誥有何功?”◆2.借指官吏。○[清]《今世說‧雅量》:“[李鄭生]游學[白鹿洞]……夜半孤燈,忽見緋衣滿室,不之動。吟誦自若。”◆3.紅色衣服。○[明][顧大典]《青衫記‧蠻素至江》:“有一個緋衣仙子來相訪。他挾青衫擲還[阮郎]。”
緋霞,◆红霞。○钱锺书《围城》一:“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显露涂红的指甲。”
緋聞,◆即桃色旧事。○顾晓鸣李叙《捉摸米卢》四四:“永远面带浅笑、似乎不会生气的米卢遭遇‘绯闻’,终于忍不住发火了。”○《羊城晚报》2002.5.18:“‘有种说法,说苏永康是一个让人抓不到绯闻的歌手?’与苏永康热络后记者单刀直入地问。苏永康哈哈大笑道:‘对啊!我很干净啊!没有绯闻,也从来没有人拍到我跟谁怎样样。’”○《武汉晚报》2008.4.10:“我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冲击,但不是八卦,我没给李清照编织绯闻、编织完全没有的现实,我的见解不是凭空捏造,都是有依据的。”
緋桃(绯桃),◆桃花。○[唐][唐彥謙]《緋桃》詩:“短牆荒圃四無鄰,烈火緋桃照地春。”○[明][梅鼎祚]《玉合記‧宸游》:“[末進花介]百花院採得千葉緋桃進獻。”○[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唐花》:“京師臘月即賣牡丹、梅花、緋桃、探春諸花,皆貯暖室,以火烘之。”
緋綠(绯绿),◆指紅色和綠色的官服。○《隋書‧禮儀志七》:“五品已上,通著紫袍,六品已下,兼用緋綠。”○[宋][缜密]《齊東野語‧洪端明入冥》:“前有宮室,軒敞巍聳,四垂簾幕,庭下列緋綠人。”○《宋史‧真宗紀二》:“京朝官衣緋綠十五年者,改賜服色。”
緋紅(绯红),◆鮮紅;通紅。○[唐][韓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詩:“又寄百尺綵,緋紅相盛衰。”○《儒林外史》第二三回:“[萬雪齋]聽了,臉就緋紅。”○[魯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上野]的櫻花爛熳的時節,望去確也像緋紅的輕雲。”
賜緋(赐绯),◆1.賜給緋色的官服。○[唐]代五品、四品官服緋,後世服緋品級不盡相同。○[唐][元稹]《同州刺史謝上表》:“不料陛下天聽過卑,朱書授臣制誥,[延英]召臣賜緋。”○《新五代史‧周臣傳‧扈載》:“遷翰林學士,賜緋,而[載]已病,不能朝謝。”○[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三:“[太宗]方獎拔文士,聞其([王禹偁])名,召拜右拾遺,直史館,賜緋。”◆2.指[唐玄宗]把骰子的四點飾以朱色之事。○[宋][樂史]《楊太真外傳》卷下:“上與妃采戲,將北,唯重四轉敗為勝。連叱之,骰子宛轉而成重四,遂命[高力士]賜緋,風俗因而不易。”○[元][謝宗可]《雙陸》詩:“彩骰清響押盤飛,曾記[唐]宮為賜緋。”
緋袍(绯袍),◆紅色官服。○《宋史‧儀衛志二》:“[太宗][太平興國]初,增主輦二十四人……奉珍珠、七寶、翠毛華樹二人,衣緋袍。”○《鏡花緣》第九九回:“細細看去,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一不有。也有緋袍象簡在那裏伸手的,也有胥吏隸役在那裏勒索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