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写作最重要的是“触发”,有触发才有自我思想能显现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写作最关键的点在于必须以创作的心态对待本人写作的一切文章。创作的心态是相对使用之作、习作而言的。

生活中用来处理人事、公务的文章叫做使用之作,比如年终总结报告,邮件,公司的公关宣传文等。

习作是指我们日常为写出好文章的练习之作。比如为了锻炼本人任人物描写能力,经常锻炼写一些人物描写小短文等,这类文章不用来正式向他人传播,文章简短,一般所要花费的时间也短。

而创作完全是本人思想的凝聚,是需要本人花费大量的时间研习的东西,我们忠于创作就是忠于本人,每一次的创作都是一次向外抒发本人的机会。所以我们对待创作最为用心。

创作一篇文章最关键的是有感而发,叶圣陶先生称之为“触发”。是指读书或听到他人言论过程中觉得与本人的生活有关联,本人的生活在这些言论中得到一种印证,同时又迸发出与本人生活相连接的独特想法。

触发最可贵是别人思想精华对本人的实际生活或思想起到一种启发的作用。比如中学时期我们所学的很多文章,当时情况下我们并不没有被触发,在当时的情景之下这些文章对我们的作用是很小的,但很多年以后,我们回想起那时的文章,突然有所顿悟,这就是触发带给创作的灵感。

例如中学时期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里有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植,今已亭亭如盖矣。”中学时期初读之下,仅仅是翻译字面意思,但等到经历一些事情,回头再来看这些文字,才发现原来看似平常的语句,包含着对逝去爱人绵绵无尽的思念。也在后来当我们身边有亲人离去的时刻,带给我们些许共鸣的安慰。还有琦君老人的《眼泪与珍珠》: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风霜而愈益温厚。只要在经历过眼泪的洗礼和生活的波折之后,才能感受这种哭过后的踏实。

我们能加深对文字的理解,是因为我们本身变得愈加深刻,这种深刻通过触发显现出来,也是写作最好的灵感和素材。

有了触发之后,是如何表达文章的事情,表达最关键的是精确和富有感染力。富有感染力是指一种抽象精确的描写。夏丐尊和叶圣陶先生称之为“印象描写”。意指对于意向要描写的事物做地图式描写,让人不只晓得它的性质,还能晓得具体这件事情长什么样子。

举个例子:有无数的人曾写过本人与父亲之间情感的文章,这其中被人谈及最多的是朱自清的《背影》,这里并不是说其他人与本人父亲之间的情感比不上朱自清与他的父亲,而是说就父子亲情的描写来看,《背影》描写的平实、细腻、感人远胜一般文章。

在描写父亲对本人的牵挂时,朱自清这样描写: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同去。他再三叮嘱茶房,甚是细心。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一会,终于还是本人送我去。

在描写本人年轻不理解父亲时,是这样描写的: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本人插嘴不可。

印象的描写就是这样一种秒描写,在极少用描述词的情况下,将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在前面一段朱自清描写父亲对本人牵挂的句子中,只用到“熟识的”,“细心”、“妥协”三个描述词的情况下,将父亲对我这个二十岁儿子的关怀精确传递给读者。

写作的描写需要这种方式的描写,抛弃描述词的堆砌,比如“美丽呀”、“漂亮呀”,“悲痛呀”、“风趣呀”、“烦恼呀”,对事物进行具体怎样样,怎样美丽、怎样悲痛,怎样风趣怎样烦恼进行描写。

比如上面提到的朱自清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又比如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对小石潭的描写“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明灭可见”四字就是对作者看到的情景描写指忽明忽暗,都看的清楚。

先有内容,再有题目

这是承接最开始“触发”而言的,人要有触发才能写出好文章,触发就是文章内容的原材料。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写作是本末倒置,先想好题目再去搜集内容。这种情况会导致硬性写作,内容东拼西凑。先有内容要求的是必须平时收集材料。收集材料的一个核心是“有触发”,将对本人有触发的材料进行收集。

收集的渠道:

1、 书籍整块收集,书籍是成系统的知识,对完善本人的思维体系是最有协助的;

2、 网络渠道碎片化收集,今日头条、微信、微博等平台都有分门别类的知识,平时可以留意珍藏

3、 身边高人见识收集,对我们本身出发最深刻的其实是身边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我们有极大的影响,这就是最深刻的“触发”。养成随时记录身边对本人触发深刻的言行,是记忆最深刻的素材收集。

收集的方式:

1、纸质笔记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字一句写下的句子,记忆最深刻。然后在睡觉之前温习一下,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 电子笔记:印象笔记、石墨笔记、有道云笔记都是非常好用的电子笔记,建议大家下载一个使用看看。

最初回到文章开头的提示,对于写作虽然我们普通人必须创作的需求不多,但是以创作的态度写文章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要如此,才能在写使用之作的时候能文思泉涌,不至于每次都好像考试接到没有预备的命题作为一般,惊慌失措。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