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袁崇焕究竟算不算英雄?分析一下他的功过,心里自会有答案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守为正著,战为奇著,和为旁著之说,法在渐不在骤,在实不在虚。”

​图片:抗清(后金)名将袁崇焕剧照

这是明朝的抗清(后金)名将袁崇焕,在辽东边关任职时所采用的策略。说起袁崇焕这个人,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一些影视作品也经常有他的身影。

明朝末年本身就是一个争议性非常大的话题,而袁崇焕却又是这些话题中非常突出的一个代表。大家对于袁崇焕这个人的评价是褒贬不一,有的人说他只会纸上谈兵,有的人说他是一代名将。

我们瞻望袁崇焕这一生,他力抗清军,为岌岌可危的大明江山延续了几年生机;他攀附权贵,巴结宦官魏忠贤并向朝廷建议为其建立生祠。

然而袁崇焕无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最终的下场却让人觉得无比凄惨,不但被凌迟处死,还成为了百姓心中的卖国贼。袁崇焕为何会落得这般下场,而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图片:袁崇焕剧照

公元1619年,已然35岁的袁崇焕终于在不懈努力之下考上了进士,成为了大明朝众多官员中的一份子,同年被任命为福建省邵武县的知县。

此时的福建地区偶有倭寇作乱,不过袁崇焕任职的邵武县位于福建省的最西侧,距离海岸甚远,倒是不用为此烦恼。然而也因为时常能够听到倭寇上岸虏掠的消息,袁崇焕对于兵法便开始非常感兴味

在任职邵武知县的时候,袁崇焕最喜欢和他人讨论排兵布阵之事,偶尔遇到县里的退伍老兵,袁崇焕便拉住他们询问一些相关事宜。

久而久之,也正是从这些士兵的口中,袁崇焕对于北方边塞上的事情也有了一些了解,并且认为本人能够为大明朝镇守边疆,挽救明朝社稷于危难之中。

袁崇焕在邵武县担任了三年的知县,在回京述职时于朝堂之上见到了朱由校,在此之后被御史侯恂破格提拔到了兵部。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袁崇焕这个人还是善于攀附他人的,在这一方面的能力也非常突出。

图片:朱由校漫画

一个毫无出身的进士,不过是当了三年的知县,能立下多大的功绩让其升进了兵部,纵然是他管理地方有功,成绩斐然,那也应该是进入吏部或者户部,怎样能够进入兵部呢?

袁崇焕到了兵部任职不久,后金的军队便将广宁一举攻破,朱由校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

此时的袁崇焕因为本人的职位还无法进入朝堂和文武百官一起商讨国事,所以便趁着这个机会一个人跑到了山海关进行勘察。

袁崇焕没有领军的经验,也从来没有打过仗,不过这也不妨碍他对于军事有一定的前瞻性。在山海关溜达了一圈的袁崇焕,心中已经有了一番定论。

于是等到袁崇焕回到京城之后,便上奏皇帝,言称本人有足够的把握和能力,只需在粮草充足的情况下,即便只要本人一个人领兵,也可以牢牢地镇守住山海关,将敌军阻隔在关外。

图片:山海关的地理位置

相信不用我说大家也都晓得,明朝末年朝堂的腐朽已然好像枯木一般,官员们一个个的都不想承担任何责任,大家见袁崇焕这个愣头青本人跳出来要挑大梁,不但对其毫不吝啬的夸奖,还将袁崇焕再次提拔为了兵备佥事。

兵备佥事是兵备道道官,是明朝在边疆和各省关卡要地设置的军镇,虽然兵备道和县是同级的单位,但在权利上要比知县大的多。兵备佥事不单单拥有军事上的指挥权,而且还拥有地方上的管理权。

从袁崇焕考上进士到拥有重兵,堪比四品官职的官员,不过才过了四年的时间,他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就有这么大的变化,不只是需要运气和才能,袁崇焕本身对于官场的理解,让他能够在这种时局下如鱼得水。

图片:官员们都不想承担任何责任剧照

很多人都觉得袁崇焕不过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书生,他在野堂上所说的“一人足以抗后金军队”不过是个笑话,然而袁崇焕到了山海关之后,凭仗本人对于军事的理解,在和后金的对战中,斩获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让虎视眈眈的后金暂时打消了南下的意图。

袁崇焕在取得宁远大捷之后,明朝重新设立了辽东巡抚,并且委任袁崇焕担任巡抚之职,从二品。不久之后,袁崇焕又取得了宁锦大捷。接连的两次大胜,让军队的士气空前高涨,也为明朝争取了一线生机。

然而在宁锦大捷之后,魏忠贤却让跟随他的官员弹劾袁崇焕,使得袁崇焕在接受封赏的时候,天大的功劳却只是升了一级品阶。袁崇焕觉得心里很不平衡,于是一气之下便辞去了官职。

不得不说,袁崇焕的这一做法也是后人为之诟病的缘由,大敌当前,家国天下岌岌可危,竟然说不干就不干了。

图片:宁远战役剧照

当然,家国天下的重担也不能让袁崇焕一个人挑着,毕竟他又不是皇帝,天下也不是他一个人的。不过你既然辞官了,就老老实实在家呆着呗。

也许袁崇焕是觉得本人的利益遭到了损害,所以想用辞官来进行要挟,但是没曾想真的没人拦。

辞官之后的袁崇焕在家里也没什么再次出头的办法,于是就上书朝廷申请为魏忠贤建立生祠,并且还为魏忠贤写了一篇用来歌颂的赋,然而魏忠贤理都没理。

图片:魏忠贤漫画

直到崇祯登基之后,才将袁崇焕重新启用,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还给了袁崇焕一把尚方宝剑,可以先斩后奏,可是没曾想,袁崇焕用这一把尚方宝剑直接砍了毛文龙,让后金军队无人牵制,使得明朝在清军和后金的联合进攻之下难以支撑。

因为之前被魏忠贤一党所压制,再加上本人的老师和同僚也都被陷害,袁崇焕即便深得崇祯皇帝的信任,内心依旧怂的不行,于是袁崇焕定了一个五年破辽的计划,所采用的策略就是文章开头的那句话,然而明朝的时局已经无法让他用求稳的方法去运营了。

后来在后金的反间计之下,崇祯只得杀了袁崇焕来平定民心,一代封疆大吏最终落得个凌迟处死。

图片: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剧照

说实话,小编并不认为袁崇焕是一个多么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虽然此人的确有着非常出色的才能,但是在他内心深处,个人利益依旧高于一切,这也使得他不可能被称之为英雄,甚至袁崇焕连奸臣都算不上。

岳飞之所以被人称颂,不单单是他强大的军现实力,还因为明知必死依旧回朝的信心

有人说,魏忠贤把持朝政,难道袁崇焕就只能任他欺辱吗?这个小编不晓得怎样回答。我们常常看到好人被坏人欺负,并非是因为好人懦弱,而是因为好人的心里装着更多的人。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造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