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
今天聊聊战国史。
战国之初,魏国最强,多为魏文侯重用李悝、吴起等人首先实施政治改革之故。
魏国强大,碾压近邻秦国。秦国尽失河西之地,被魏国打的只能龟缩在函谷关内苟延残喘。
然而,在秦孝公于公元前362年继位后,迅速扭转了这个不利的局面。
因为秦孝公遇到了商鞅。
在商鞅的劝说下,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推行变法。
商鞅变法大致可归纳为10条。其一,严刑峻法,轻罪用重刑。其二,厚奖军功。其三,编制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其四,强制推行小家庭制度。其五,焚烧儒家典籍,禁止游宦之民。其六,废除井田制,改为土地私有制。其七,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其八,废除原先的诸侯分封制,改用直属地方的郡县制。其九,统一度量衡。其十,迁都,将秦国都城从更偏僻的雍城迁都至咸阳。
商鞭变法对原有的次序极具破坏性,但是效果似乎不错,就像是对秦国施了魔法。秦国就像一台机器一般飞速地运转了起来,在短短十余年间里,秦国便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一时风头无两,被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
商鞅变法
这风光只延续了18年,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了,秦惠王继位了,商鞅的好运也终结了。
一朝君主一朝臣,秦惠王痛恨商鞅以前的跋扈嚣张,找理由收拾他,最好的罪名当然是谋反。
其实,商鞅只不过秦孝公羽翼下的一个蛋,他哪里有势力谋反?
不过,大王说他谋反他就是谋反了。先抓住砍了再说,证据以后慢慢制造。
面对逮捕令,商鞅只能逃跑,逃得越远越好。不断逃到了边关,找到了一家客舍,他想在这冬眠一阵子。
客舍老板向他要凭证,商鞅却拿不出来。客舍老板表示很无法,没有凭证就不可以住客舍,谁收留就砍谁的头,这法律是商君制定的。
商鞅又冷又饿,没有办法,只好往魏国逃,但魏国人也恨他,恨他言而无信,是个大骗子,骗擒了魏军主帅公子卬,拒绝他入境。
商鞅无路可走了,只好潜回秦国封邑商於,扑腾了几下就被擒拿了,然后车裂了,全家也被诛灭了。谋反是大罪,对谋反者施以车裂之刑并诛灭全家,这也是商鞅制定的严刑酷法。
商鞅临死前大呼,我绝对没有谋反的意图。但是,没有人理他,说你谋反就谋反了。先车裂了再说,证据以后慢慢制造。
就这样商鞅死了,活了52岁,在那个时代,也算是高寿了,秦始皇不过才活了49岁。
商鞅被车裂
商鞅死得冤枉吗?冤枉,真冤枉。他绝对无谋反之心,除非他有神经病。
商鞅该死吗?有人说,该死,死一千遍都不足惜。
家里有一本《商君书》,中华书局于2011年出版,共26篇,其中第16篇和第21篇遗失了,全本全注全译,也不过才181页。
然而这薄薄的一本小册子中太多触目惊心的言语,难怪两千多年来都被列为禁书,只可帝王和太子阅读。
其将封建王朝的治国之道大致分为五点:
其一,壹民。即统一思想。
其二,弱民。国强民弱,治国之道,务在弱民。
其三,疲民。为民寻事,疲于奔命,使民无暇顾及他事。
其四,贫民。除了生活必须,剥夺余银余财,使其人穷志短。
其五,辱民。方法之一是使其无自尊自信;方法之二是挑唆其相互检举揭发,整天生活于恐惧氛围中。
而若这五术都不灵,则杀之。
故此,关于商鞅的评价,历代贬多于褒。《旧唐书》中道:“威刑既衰,而酷吏为用,于是商鞅、李斯谲诈设矣。” 诸葛亮说:“商鞅长于理法,不可以从教化。”杜甫说:“秦时任商鞅,法令如牛毛。”
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体有差异,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您是如何评价商鞅的?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商君书》
上一篇:「吴检微评」:“永不发露”用不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