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萧克将军夫妇和一部红色经典逐一跨越半个多世纪的传奇……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作者 董保存

老红军蹇先佛走完了她107年的人生历程,于2022年12月30日夜间静静地离世。…

仁者寿。她是最高寿的女红军之一。在我辈的心目中,这位可亲可敬的老战士永远是年轻的,她的音容笑貌随时会浮现在眼前……

1980年代后期,因为萧克将军的长篇小说《浴血罗霄》,认识了这位女红军战士,那时,她刚刚从水电部的副部长的职位上退下来。

在萧克将军的书房里,两位老人讲起了这部小说的创作经历逐个

蹇部长是这部小说的第一读者。书稿的保存者,和最初出版的促进者逐个

长征结束后,党地方在延安召开了苏区党代会。会后前往部队的路上,萧克和战友们策马扬鞭,畅谈革命的前途和对未来的憧憬。路旁耸峙的高山,勾起了他对血与火的红军生活的追想,激起了他的创作冲动。他立志要写一部《铁流》那样的小说。

长期担任军事指挥员的他,怎样突然有了创作的冲动呢?

老将军感慨万端的对笔者说:“你们不晓得哇,我读完《铁流》,心里很不平静。我们经历的战争,远比《铁流》里写的要复杂得多,精彩得多。所以我要挟出来。”

搞创作,仅仅有冲动是不行的。他能完成这部小说,与他的文学基础分不开。他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喜欢读书看报。他喜欢的作家很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的作品曾使他废寝忘食。参加革命后,又读到了不少文学作品,有不少还是打土豪抄出来的。他不光读,本人有了感受就写。写诗歌,也写散文。当年的《湘赣红旗》上就发表过他的作品。

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叫镇原的小城外,他开始了《浴血罗霄》的创作。不久,抗日和平迸发了。他身为120师的副师长,和贺龙、关向应同志一起,开辟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战事繁忙,小说创作自然中缀了。

1938年8月,我军收复晋西北7城之后,部队有段短暂的休整,他又 重新执笔,利用夜晚的时间写起小说来。每天晚饭后,他在小饭桌上点一支洋蜡,放一堆白纸,一写就到深夜。关向应政委打趣地说“老萧,你要不当兵,准会去搞文艺工作。”

《浴血罗霄》完成初稿,是在京西的百花山里,那时,他是冀热察挺进军的司令员。每天的工作都是很紧张的,但是他会见缝插针,利用躲敌机的时间,在膝头上奋笔疾书。当时躲敌机没有像样的防空洞,多是在老乡挖煤的洞子里。所以有人说,这是完成于煤洞子里的小说。

司令员利用业余时间写小说,在那时也是绝无仅有的。他的部下中不乏作家、评论家,他们对《浴血罗霄》都很关注。《晋察冀日报》的主编邓拓同志看了初稿,对萧克说,还可以再充实一些,多了可以删。由少变多难,由多变少易。萧克将军虚心听取了意见,又作了两次修改。初稿完成于病床上------他得了严重的肺结核,不得不净下心来养病。

初稿完成后,就再也没有时间动它了。这部用毛边纸、粉连纸等杂七杂八的纸 写成的小说交给了他的夫人蹇先佛同志。此后,行军的路上,转移的途中,蹇先佛除了照顾他们的孩子,还要特别留心这部稿子。这是萧克同志心血的结晶啊!

说道这部稿子失而复得的经历,蹇先佛同志绘声绘色的说:“那天,我带着孩子到了古北口附近的一个团里。吃晚饭已经很晚了,又困又累,团里的同志安排我们休息了。第二天早上,发现装稿子的皮包不见了。急得我满头大汗。团里的同志也很焦急不断找到天黑,还是不见踪影。我想,这可怎样跟他交待!谁知到了夜里11点钟左右,听到外面有人敲汽油桶。咚咚咚敲了好半天。哨兵到那里一看,装稿子的皮包就在桶上。我们估计,可能是头皮包的人以为里面有钱,偷去一看是一堆稿子,才送回来的……”

全国解放了,照说这部小说可以送到出版社了。萧克将军没有送出去,他还想修改一遍,只是苦于没有时间。那时候,百废待兴,他主管部队的教育驯练工作,实在无暇将它修改出来。到了1958年,这部还没有出版的书就开始遭厄运了。

有人打电话给萧克,要他把书稿拿出来。他说,那就拿,我的小说能有什么问题!书稿被打印出来,供批判用。当时的罪名是:“宣扬和平恐怖主义”,“诬蔑劳动人民”,“写不正常的趣味”等等。在批判会上,有个同志竟然竟然

到了“文化大革命”,对这部书稿的批判也逐步升级。“为错误路线歌功颂德”,“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活动”。蹇先佛同志说:“要早晓得这样,不如把稿子烧了!”

为了改好这部书,我们随同肖克将回到了他当年浴血苦战的罗霄山脉。到当年的战地调查,和老红军、老战士交谈。在红土地上,他回忆起了很多让我们听来很是新奇的从物和故事,的当地的留念馆里我们读到了尘封的档案……

萧克将军改稿,既不以权势和资历压人,又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对我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他认为可以接受的,都会接受,他认为不可接受的,也要说出为什么不能那样改动。

稿子先后改了四遍,从近40万字删到25万字,又添加了不少情节、细节。直到二校时,他又逐字逐句推敲了一遍。才在校样上写下本人的名字。

1988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浴血罗霄》出版了。很快引起敢巨大的社会反响。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浴血罗霄》是一部真实再现红军生活的小说。无论是厮杀场面还是爱情生活,都具有浓郁的时代气味,给读者一种全新的感受。作品还触及了高层指挥员的生活和军队中的“肃反”等严重事件。凡是读过书稿的人都说,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很难写出这种神韵

开研讨会的那天,蹇先佛同志特意把她的姐姐蹇先任也请了过来。萧克将军还给蹇先任同志签名赠书。从人民大会堂走出来蹇先佛部长对我说:“这总算了了一件事情。如果这本书不现在改出来,我总担心要是他走在我的前面,这还成了一个心病呢。”萧克将军说:”这本书能出来,先佛同志也是功不可没。”

一九九一年的春天,被誉为当今最高文学奖的茅盾文学奖的梅开三度,《浴血罗霄》,被评为茅盾文学奖荣誉奖。八十高龄的将军和当代作家刘白羽、路遥等一起走上了文学的领奖台。因而被称为文坛的一大盛事。

附:

曾在萧克将军处工作多年的马国文中将写给蹇先佛的诗

大姐您辛苦了

逐个记106岁健在的萧克夫人蹇先佛同志的一段艰苦岁月

蹇大姐!

四十多年前,

您讲的那段艰苦岁月故事,

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至今难以忘记。

您家虽然富有

当日本发动侵略中国和平的时候,

是您那爱国的父亲,

为处在乱世灾难深重的中国,

找到了光明的方向,

毅然把您和您的姐姐哥哥弟弟,

全都送去当了红军。

您亲爱的父亲,

有着多么伟大的胸襟!

您从长沙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

即参加到贺龙领导的红军队伍里,

和您姐姐蹇先任一道,

一起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

您参军后,

发挥了有文化的长处,

红军每到一地,

就用红粉浆在墙上写标语,

画宣传画,

以此鼓舞士气,教育工农。

长征前,

您的哥哥牺牲在

21岁的青葱岁月里

长征中,

您那16岁的弟弟,

和千百名普通战士一样,

永远地倒在了雪山上……

老天玩弄人,

就在过草地的第二天,

您肚子里的孩子要降生了。

草地无遮挡,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逐个

由您的姐姐蹇先任接生,

一个苦难的男婴就这样降生了。

您们还给他取了个“堡生”的名字,

是在土堡里生的意思。

那时您抱着孩子,

饿得走不动路,

走着走着,

您就从马背上栽了下来,

是杨尚昆的夫人李伯钊,

硬把仅有的一斤大米塞给您,

她也因而而饿得要死。

走出了草地,

有个老百姓见您衣衫破烂

拿出十个锅盔,想换您那不到十个月的婴儿,

您那里舍得。

遗憾的是,

孩子送回湖南慈利老家后,

不幸被日本侵略者轰炸死,

成了您一生的痛恨。

您这样一位红军老战士,

经历了一次次艰难险阻,

突破了一次次生死绝境。

作为世纪风云亲历者的您,

以及您的战友们,

多么英俊高大,

多么令人敬佩。

您们的事迹,

深藏在人们的心里。

历史因您们而永久

精神因您们而传承,

照射着后辈们永远前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