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应寒草堂诗友要求,点评修改两首七律,兼谈创作能力之三阶段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昨天收到寒草堂诗友的私信,他比较认同我之前对一些“名家”原创格律诗的点评,并且因而获得了一些正向的促进,所以也想让我对他的格律诗作品进行点评。

我向寒草堂诗友说明了我的点评会很尖刻,被点评者可能很难接受。他表示没有问题,不怕激烈的批评。

因而我不揣冒昧,今天点评两首寒草堂诗友的作品。

首先为寒草堂诗友敢于把作品拿出来让我公开分析的豁达之举点赞。我相信他是觉得本人遇到瓶颈,欲再进一步而不得其法时,想到了借助别人的分析来促进本人。因为“当局者迷”而“旁观者清”。

每一个写诗人,在敢于面对本人的问题和敢于反思本人不足的时候,就是快速提升突破瓶颈的时候。

就像已经的我,勇于承认本人的大量作品是不入流的老干体,痛定思痛深刻反思,最终得以超脱和提升。想了解老干体的朋友可以翻阅我的文章《学写格律诗一定要避开的坑》。

我点评格律诗,很少点评平仄基础问题,因为这是基础之基础,挑这些问题就没意思了。

好了,话不多说,下面开始分析寒草堂诗友的作品。

既然他本人说了不怕激烈的批评,那我就不客气了。

我在他的众多作品里挑了两首,其他的作品说实话有点没法看,这两首相比之下算好的。

我们先看第一首。

七律 老松赞歌

一生永志留山顶,四季长青在险峰。

雨打霜侵颜不改,风吹雪扰更从容。

坚根卧地千年裸,劲枝摇天数日重。

仰看云翻飞韧雁,俯环岳舞起蛟龙。

我分析作品的习惯就是看到的问题都会说出来,作者觉得对就听,觉得不对就探讨,探讨后还不认可,那就只听作者认为对的那部分。

下面我会像流水账一样列出这首七律的问题,并会在问题罗列后进行适当修改。

首先,诗题不像一首七律,倒像一首现代诗,建议用“古松”或“老松”即可。

首句“一生永志留山顶”直白无诗味,“留山顶”过于口语化。拟人突兀而生硬,直接说一棵松树有志气,这样的拟人修辞手法很低级。这种诗病我称之为“生硬化的拟人”。我再举个更直观的例子,比如“古木参天志气高”,这就是典型的生硬化拟人。

第二句“四季长青在险峰”,成语入诗要么就浑然天成,要么就流于俗套而落入老干体的窠臼。

颔联“雨打霜侵颜不改,风吹雪扰更从容。”用“颜”来比拟不是很贴切,一般用在人的脸和美女身上。另外“雨打霜侵”和“风吹雪扰”是一个意思,明显合掌,语义反复就显得拼凑。“颜”是名词,跟“更”也对不上。

颈联“坚根卧地千年裸,劲枝摇天数日重。”此联还是直白少诗味,尤其“卧”和“裸”两个字,把嶙峋古松的参天之势给写得泄了气。“劲枝”一词为了对仗而对仗,显得词穷。这里能看到作者在创作此联时的费劲感。“数日重”明显是凑字凑韵,大忌。

尾联“仰看云翻飞韧雁,俯环岳舞起蛟龙。”这联是此律中较好的一联。“韧雁”,生造词汇。造词可以,但要合理才行。人们在描写松树时,经常关联到的动物是仙鹤,因为他们的风骨比较相符,这里用“雁”显得别扭。

综上,修改如下:

七律·老松

一生凛凛木之宗,四序青青峙险峰。

雨打风吹心未却,云收雾敛志相从。

坚根动地千年劲,烟杪摇天万树庸。

亘古招迎送归鹤,盘桓虬曲起蛟龙。

杪miǎo,树梢。虬qiú,拳曲的样子。

首联已自然地赋予“老松”以人性,二联再用“心”和“志”这样的拟人修辞就不会显得那么突兀而生硬。“云收雾敛”避免了和出句的合掌,并烘托出“老松”与流云相伴的悠然之态。

我们接着看下一首。

五律 古稀晚秋吟

雾霭山江暗,秋深落日凉。

归窠群鸟晚,侧畔独舟荒。

惋惜千花谢,哀伤百草黄。

年高人淡事,坠叶任它方。

首联欠炼字,作者习惯于名词的堆叠并直接接动词,这样句子会过于平淡和呆板。“霭”字改“袅”字,可以让“雾”和“山江暗”之间的关联自然而顺畅。“落日”改“日色”,画面感更强,语句更自然,有一个词不是叫“冷色调”吗!

颔联和首联同样的问题,名词和动词之间的连接不自然。“归窠”写得太具体,雾气中怎样能看到百米千米远如豆一点的鸟儿归巢呢?这联也写得稍显费劲,虽然诗是艺术要想象,但想象也要合理,至多放在本人铺垫的场景中要合理,同理夸张也要合理,比如老干体常用的“耀九州”、“震八方”之类就是过分的夸张和空洞的想象。

颈联“惋惜千花谢,哀伤百草黄。”出句对句一个意思,明显合掌,“惋惜”、“哀伤”连用,这是无故难过的“栏杆体”之特点,想了解的可以翻阅我的文章《学写格律诗的第二个大坑》。此联用了“栏杆体”故作难过的修辞技巧,导致感情的转机显得不是很自然。

尾联“年高人淡事,坠叶任它方。”题目中交代了“古稀”,诗句中再用“年高”就显得有点刻意。而且看淡世事的态度和第三联“惋惜”复“哀伤”的低沉情绪之间转机生硬。这里能感遭到作者对整首律诗起承转合铺排把控的不足。联与联之间的递进和关联要一气贯通,虽然不必强求全部达到完满的自然顺畅,但也要有基本合理的关联,至多不要出现过于突兀的转机,否则会给读者一种断裂感,就像你开手动挡车,换档的时候换不利索的那种顿挫感。

综上,修改如下:

五律 古稀晚秋吟

雾袅山江暗,秋深日色凉。

投林鸟逾晚,近畔艒连荒。

应料千花谢,何哀百草黄。

临年殊淡事,喜乐任随方。

艒mù,小船。

临年,临老、老年。

殊,副词,很、极。

随方,依据情势(类似于因形就势、随机应变,根据诗句可延展理解为随遇而安)。

经常有诗友私信我,发一些作品让我分析讲解,很多我都礼貌回绝了。点评别人的作品其实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和脑力。

我个人的水平并没有多高,我只是个不爱和别人互相吹捧,爱说实话的人。

就算我批评别人,也是从作品入手,不会像某些人一样每天用“人品”和“隐私”来互相攻讦。

不断努力协助格律诗初学者规避初学阶段可能掉入的误区,并分享一些切身的体会和经验,或许能有助于初学者突破本人遇到的瓶颈。

格律诗爱好者,尤其是初学者,能在我的一些分析中学到一些找出问题并进行修改的思路和方法,进而反馈本身获得些微进步,就是我的莫大荣幸。

感激寒草堂诗友的安然和大度,希望我不是画蛇添足。我浏览了一下你的一些文字,有很多狂放之言,基本就是说本人写诗古今无二的这种。我不晓得你这是为了有更多人看而故意为之,还是真的那么以为。恕我婉言,你还没脱离初级阶段,但是已经超越那些老干体很多,希望你再接再厉,也许有一天真的能傲视古今。

我简单地将格律诗创作水平分为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以俗为雅,被本人浅薄的文化底蕴所限,只能写一些大白话,作品比较拼凑,但可贵的是“通俗易懂”。

第二个阶段,就是我这种。运用典故和文言词汇,让本人的作品古朴典雅甚至有些晦涩难懂。这个阶段是必须经历的,否则达不到第三个阶段。

高级阶段,也就是第三阶段,那就是“雅俗共赏”。经过了第二阶段的磨炼和底蕴的积累,能够厚积薄发驾轻就熟,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作品褪去了“晦涩”的元素,但又能兼具通俗晓畅、典雅自然。这就是格律诗创作的高级阶段,那些一直拿“通俗易懂”四处抬杠的人,只能不断停留在“通俗、浅白”的初级阶段。缘由就是他们懒得去阅读,懒得去添加本人的文化底蕴,懒得去学习一些文言和典故的运用,甚至有的人连一些成语和文雅一点的词汇都不会,就在此初级阶段四处指点江山侃侃而谈,在我看来此辈好像小丑跳梁。

此篇点评总被生活琐事打断,陆陆续续耗费几个小时,我本人也有所感触赋诗一首。

七律 酬求教诗友

樗栎之身陋计营,十年凄楚费吟情。

初闻妙格真戏谑,不过寒贫犹独清。

那共班扬吞鸟梦,只应郊岛苦辞名。

诗家自古难为利,记取风怀志后生。

樗栎lì,一种不能做木材来使用的树,没有什么用途

班扬,班固为东汉著名历史家。 扬雄为汉代著名文学家。“班扬”为二人合称。后世常用作咏文才之士的典故。

吞鸟梦,《罗含传》曰:含少时昼卧,忽梦一鸟,文色异常,飞来入口,含因惊起。心胸间如吞物,意甚怪之。叔母谓曰:“鸟有文章,汝后必有文章此吉祥也。”含于是才藻日新。后世常用作文思灿然之典。

郊岛,孟郊和贾岛,苦吟作诗的代表人物。

以下是翻译,不需要翻译的人就说明你应该达到第二阶段了。需要翻译的人,就说明你应该添加本人的底蕴积累了,而不是每天四处用“通俗易懂”来抬杠。那样只能说明你的浅薄和无能。

我本樗栎庸材一个,生计也自然困厄,十年求索,凄凉哀楚,吟诗作赋也是白搭。

才听说有人称我妙格赞我尚可,真是戏谑之语说笑了,我不过是贫寒而守着那份孤高中清。

哪里是有班固扬雄这般灿然文才,有的话也最多是像孟郊贾岛那样不靠天赋靠努力的苦吟之名。

自古以来写诗的人难以获得什么厚利,只是记录本人残存的理想,好谨励后来入诗道的学子吧!

感谢各位诗友的支持,欢迎关注及评论,欢迎批评和指正!

#原创诗词#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