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海波(陕西师范大学)
长篇小说《群山绝响》以特殊年月为背景,描绘了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秦岭山区乡村生活情景,生动表现了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形态,再现了一个时代。小说通过对元尚婴生活道路的描写,书写出一代人的命运悲歌。作品时代感强烈,风格鲜明。如张志春所说,《群山绝响》“不只是陕西文学,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收获”①。
一
特殊年代生活事件极为复杂。为避免拖沓、冗长,《群山绝响》没有采用编年历史叙述方式,而是把众多生活事件和故事浓缩在 1976 年这一特别年份,以元尚婴的生活命运为主线,对那个悲凉又荒诞的时代予以集中表现。
物质生活的贫困。恩格斯在谈及巴尔扎克作品时曾说:“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杰出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 1816 年至1848 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②同样,《群山绝响》为我们提供的经济方面的细节比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还要多。小说细致描写了那个年代乡村的经济情况。生产队进行年终“决算分配”,即按全年十二个月的合计来分配,其分配准绳是“多劳多得,按劳分配”“不劳者不得食”。每次分粮时,那些工分少、劳力弱的家庭备受歧视。小说重点叙述那个时代底层百姓,尤其是农民经济的贫困:木匠做活的工钱一天只要五毛,他还得每天给生产队上交两毛五。一个邮递员月收入二十四元,民办教师月收入十二元,而农民月收入只有二块四毛钱。干部、工人、教师还能买得起手表,农民则根本买不起。价格七块五毛六的一瓶茅台酒需农民不吃不喝苦干三个月才能买得起。那时,只要少数人家才有收音机,缝纫机在乡下也难得一见。粮食紧缺,乞丐成群,多数人处于饥饿、半饥饿形态。小说用夸张而悲悯的笔法写出众生皆饿的景象:元尚婴不小心将鸡蛋掉在地上打碎了,蛋清蛋黄四溢,几个饥饿的孩子见了蜂拥而上,一概趴下,抵头拱脑,争抢舔吮。孩子走后,一群鸟雀和蚂蚁也纷纷争食渗入地缝的微量蛋液,这样的情景何其凄惨。因为饥饿,麻队长也不顾本人的“身份”亲身上树摘柿子。一颗诱人的红柿子从枝头零落,跌落地面炸开成一朵“玫瑰花”,麻队长立马溜下柿树,弯腰,用指头很谨慎地蘸蘸那朵“玫瑰”,四顾无人便舔吮进嘴里。饥饿使人得到尊严。
《群山绝响》 方英文著
精神生活的贫乏单调。小说描写了当时“封资修”文艺被禁演,革命文艺流行,八亿人民观看八个“样板戏”的情况③。许多场合人们只唱《东方红》《白毛女》《浏阳河》《映山红》《北京颂歌》《赞歌》等数量较少的红歌。可以阅读的书籍只要“三红一创”、“青山保林”、《金光大道》《烈火金刚》《新来的小石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可看的电影仅有《奇袭》《闪闪的红星》等屈指可数的几部。宣传媒介言语气宇轩昂、慷慨激昂、金刚怒目,缺少亲切感、亲和力。因为文化生活贫乏,许多青年人偷看《少女之心》一类手抄本小说。
教育的荒唐。小说痛心地描写了当时的基础教育情况。国家基础及高等教育的主导思想: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取消高考,推荐优秀的工农兵学员上大学。鼓励回乡和知青下乡的口号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多数学生回乡务农。小说写道:那时教育革命了,学制缩短了,入学时间不是秋季,而是过完春节后的正月。上学念书,全成了幌子,连小学都开垦了一片荒山,谓之“学农基地”。公社中学也是那样子,学生们随便上几节课、争打几局乒乓球,就去他们开垦的“学农基地”里劳动了。
一年里要放假四次:除了正常的暑假和寒假,还有夏忙假和秋忙假。一放忙假,每个学生都领一张鉴定表,回到家里,和农民一样,清早起来下地干活。
社会生活的异常。小说也展现了一幅幅反常的社会“风俗画”。春节写对联大多引用伟人诗词,“耕读传家”等语言被视为“封资修”内容。提倡移风易俗,新事新办,反对封建迷信,不准烧纸,把给死人烧纸视为封建迷信活动。人分三六九等,三大差别严重。择偶重家庭成分,成分不好的青年难找对象。拾粪是一种时髦,县委书记坐小车,小车里放粪筐、铲子,见了粪拾起来,倒在村民肥堆上。政府号召过“新式”春节,农业学大寨,大年初二村民就开始搞农田基建、闹春耕。还是天寒地冻时候,田间地头便人欢马叫,红旗招展。
《群山绝响》也通过乡村生活视角间接描写了当时的严重历史事件。作品写尽那个时代的美丑、善恶、血泪与苦难,在反思已终结的历史中完成对一个时代的凭悼。
二
《群山绝响》描写“文革”时期陕南乡村生活,各色人物鲜活地出现在作者笔下,其中次要人物是元尚婴。元尚婴善良、耿直但命运坎坷,他如贫瘠土地上的一棵幼树艰难地生长。
元尚婴自幼遭到家庭熏陶,他文雅礼貌,聪颖好学,知识面宽,有才艺。小说第 38 章有这样的情节:
数学老师在黑板写下 1 2 3 4 5 6 7 8 9 一串数字,然后,提问:
晓得是谁发明的吗?”
“祖冲之发明的!”一个同学抢着说道。
“钱学森发明的!”又一个同学说。
再没人说了。倪老师没有表态,停顿着、浅笑着扫视大家,看谁还有要发言。
“雷锋发明的。”田信康说。一片笑声绽放开来。
元尚婴举起右手,申请发言。他虽然已现场看见,高中的课堂上竟是如此自在,想发言就张嘴,不用举手,坐着就说,但他觉得这样不好。他觉得还是保持念初中时的习惯好。
倪老师示意他说,他就站起来说:
伯人发明的啦。”
“喔……”教室里一片恍然大悟的“喔”声。
前排的一半同学转过身来,要再看看这位半途而来的新同学。
倪老师轻轻点头,又轻轻摇头,嗫嚅着不知说啥,神情是“说呢,还是不说”。他侧向
“那么这个关键的数字,这个很重要的,绝不是毫无意义的0,又是谁发明的呢?”
鸦雀无声。倪老师刚欲张嘴通报答案,元尚婴又举手了:
“印度人发明的。”
倪老师显然很惊讶,“很对!”
新来乍到的他一举成名。
小说通过这一情节表现了元尚婴的聪明出众和博学多才。
元尚婴善良高洁。他知恩图报,因万水贵的落水而死,他才有资历作为递补者进入高中读书。为此,他心存感激,不惜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去探望万水贵的父母并去万水贵的坟头祭奠。但他又施恩不求报答。小说写道:三十年后,同学田信康开来一辆价值二十多万的小汽车,要赠给元尚婴。元尚婴自然不肯无缘无故地接受。“记得当年的漆桶吗?”田信康不无炫耀地说,“我不断记着,我要还这个人情!”他很自得,显然在自我表扬他是如何讲信义、如何吃水不忘挖井人。“我记不起漆桶的事了。”元尚婴淡然地说,也的确说的是实话。他想起祖父曾告诉他的话,别人欠你的,你不要记;你欠别人的,一定不能忘。“就算有那么回事,我也不需要汽车。”他婉言谢绝。元尚婴还能急人之难,当邮差第一天,遇到乡民有急事,他奔走几十里山地,去镇上为乡亲拍电报,不辞辛苦。他不占公家的便宜,多吃邮电所的一顿饭,离开后,他托人把钱还了。他喜欢漂亮姑娘,对美丽异性充满了猎奇和幻想,但面对美少女马广玲的暗示、撩拨,他恪守道德和礼仪,没有一点越礼行为。
元尚婴拥有中国传统文化所赋予的心性与品格,守持做人准绳。他知天安命,洒脱豁达,极具人格魅力,深受人们喜爱。村里人预言尚婴不是啃泥巴的人,将来肯定要走出大山去做大事。汪支书对元尚婴的母亲说:“蛇有蛇道,鳖有鳖路,人这一辈子该弄啥,一生下炕栏了,老天爷就安排好了!你儿子尚婴,眉清目秀的,一看就不是咱这种地的料儿嘛。”(第 12 章)元尚婴办上高中的手续时,公社丘干事说,你将来当了县长,别忘了我哦!劳动时,生产队长也说,尚婴将来要当干部的,他说话的神气十分认真,绝非嘲讽挖苦。一个偶然的机会,元尚婴被公社的简书记发现了。简书记评价他:长相清秀,说话得体,又懂礼貌,最重要的是,有“自知之明”。(第 60 章)漂亮的女营业员韩淑琴见了元尚婴便夸:“小美男子来啦!”她还要元尚婴没事了多来玩儿,并挺起肚子,说:“你摸摸小弟弟吧,胳膊腿儿胡踢踏哩!你常来玩儿,小弟弟就会长得跟你一样漂亮!”(第 23 章)这些描写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元尚婴留给人们的很好印象。
无疑,元尚婴是一个品学兼优的上进青年,然而在那个时代,连这样的好青年也四顾茫然,找不到出路,甚至处处碰壁,常受命运玩弄。初中毕业后,他回到农村,因为是地主家庭出身,没有被推荐上高中的资历。对于一个怀揣梦想的少年来说,这样的人生打击是令人窒息和绝望的。他做好了终生与泥土打交道的精神预备,而一个高中生的不测落水身亡让他有了递补上学的机会。高中即将毕业时,元尚婴的命运似乎再次出现了逆转,一位乡间邮递员的亡故为他提供了一个提前参加工作的机会。但当他满怀热情开始工作的时候,一封诬告信又将他打回了客籍,命运再次把他玩弄。小说中苏景兰抽象是写实的,也是写意的。她留一根又粗又长的大辫子,身材苗条,皮肤雪白,眉眼儿清俊,长得十分排场,全身分发着青春的气味和少女特有的香味儿。她是美的意象,是理想的意味。元尚婴喜欢苏景兰,但“苏景兰”可望不可即。小说对“苏景兰”意象的描写是元尚婴理想难以实现的隐喻。《群山绝响》写了元尚婴的生活与命运,也写了他的无法与隐痛。小说通过对元尚婴抽象的描写表现了一代人的苦难历程和心灵史诗,这一抽象具有典型意义。
三
《群山绝响》描写一个大时代的终结,叙述小人物的苦难人生④。作品以喜剧性方式表现了具有悲剧意蕴的内涵,它的喜剧风格又是通过别致的言语表现出来。
作家方英文
《群山绝响》的言语由口语基础上提炼而成,丰富多彩,滑稽诙谐,风趣幽默,婉转委婉。小说有许多滑稽的场面描写,言语十分诙谐:
他(元尚婴)进教室前的几分钟,电棒刚亮,同学们还沉醉在享受光明的愉快里,乱糟糟、闹嗡嗡的。可是一见他进来,马上鸦雀无声了。就是白校长来上课,也不曾有过如此威力!大家像是群遭电击,休克般保持着外型:
或坐在桌子上,或趴在窗台上,或一只手搭另一个肩膀上,而那个弯腰拾对数尺的同学,继续弯腰斜脸固定不动……苏景兰刚从辫子上捋下橡皮筋,四根指头绷着橡皮筋也是动也不动。(第 62 章)
这一描写犹如电影镜头的定格,颇为夸张,也颇具喜剧色彩。另一段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家正唱到“若要盼得哟……”倪老师忽然大喊一声:“停!”大家果然停了,像是集体挨了一砖,嘴巴保持着“哟”的外型,承接露水似的焦渴状。只见倪老师掏出手绢,走上前去,拿手绢揩拭顾老师的胸,说:“瞧你,只顾唱歌,奶水儿都渗出来了!”吃惊得大家嘴巴保持了“哟”字外型,五秒钟后才有人笑出声来。(第 45 章)
小说还描写刘昌胜从北京串联回来,吸大前门牌香烟,他吐出的烟缕好像蛇信般飘摇。因为公社邱干事说,那大前门就是天安门,于是男人们,连同美女韩淑琴也张大了嘴巴逮那一缕香烟,这一情境描写也颇为滑稽。小说言语幽默,如:
汉叔中学是汉叔镇的精华所在,因为没有哪个单位有汉叔中学那么多人吃着商品粮、拿着国家工资。老师们都是大学生、中师生,肚子里装的全是墨水啊。由于他们的影响,附近的住户就显得比别的地方斯文许多,连那狗咬的声音,都比别处的狗文雅一些:先是轻声“汪汪”,警告与探询的意思,叫主人赶紧出来看看这人是谁的意思。主人出来一看,若认识且搭话,狗就尾巴一夹,不管了,转身忙别的去了——鬼晓得它有什么可忙的!若主人出来一看,是个陌生人,狗当下就提高了嗓门,端直扑将上去。(第 45 章)
此段言语描写狗的情态,运用拟人化修辞手法,风趣幽默,颇有想象力。另有一段:
全生产队里,没有钟表,更不可能有谁戴手表。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精确把握时间,因为白天有太阳表、夜里有公鸡表、阴天有肚子表。肚子总是在整点叫饿。发明钟表的人实在是吃撑了无聊,没事找事。(第 60 章)
此处小说以嘲讽言语描写乡村的贫困,充满黑色幽默的意味。小说也运用了讽刺言语。
太阳升起三竿高,楚子川的大部分地段,披上一层金色薄膜。树木影子匍匐向西,阳光移动处,水汽摇摆,如烟鬼吐烟。晨风将稻谷的清香送进每一个人、每一只鸟兽、每一头牲畜的鼻孔。大自然从来不看出身,不在乎商品粮、农业粮,只需你有嗅觉,就敞开芬芳供应你。(第 60 章)
这样的言语显然是对当时不平等现象的嘲弄。
雪如白砂糖,平均分配给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绝不厚此薄彼。人总是被分成三六九等的,不论干啥都是依照三六九等行事。
天之道损不足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不足。这段话暗含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讽刺。
小说中描写旅游震莲寺的言语诗情浓郁且含有淡淡的抒情神韵:
越是爬高越是树木稀疏,及至攀上最初几步险路,忽然没有了任何遮盖,忽然阔朗了无限广袤,让人襟怀大开。青天抚眉,白云亲颊,柔软崎岖的草甸上,绽放着红、紫、蓝三色野花,小银币大的白蝴蝶、黄蝴蝶婴儿学步般悠来晃去。微风如一把醉酒的梳子,任性地梳理着草甸,草们于是忽而一条流线扭向远处,忽而一个旋身,外型出一个葵花向阳的图案。(第57 章)
无疑,《群山绝响》是一出悲喜剧,它的言语幽默诙谐,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作品的方式与风格选择体现出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现实的超越,从中也可看出作家对果戈里、鲁迅小说风格的承继以及对儒家诗教和传统美学的弘扬⑤。
方英文 著作书影
总之,《群山绝响》对特殊时代的乡村社会做了全景式描写,反映了特殊年月种种非正常的社会现象,描写一个大时代的黯然落幕,具有“夕阳残照”的苍凉感。作品真实记录了一代人的精神历程、苦涩记忆、内心磨难,体现了作者深沉的反思意识。这一作品戚而能谐,婉而多讽,诗情浓郁,表现出作者高妙的言语艺术和罕有的幽默讽刺才能。该作的社会学、民俗学和历史学意义不可低估,其文学史意义也不容轻视。
正文
①张志春:《〈群山绝响〉:小事含要义,从容显张力》,《文艺报》2018 年 5 月 7 日。
② [ 德 ]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683 页。
③样板戏是“文革”时期被树立为“革命样板戏”的二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其代表作品有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
④关于苦难叙事可参见张光芒:《大地书写与苦难叙事相结合的扛鼎之作——评赵本夫长篇小说〈荒漠里有一条鱼〉》,《扬子江文学评论》2021 年第 2 期。
⑤关于鲁迅的悲剧观参见王斑:《“后真实时代”的悲剧观——重读刘再复〈鲁迅美学思想论稿〉》,《小说评论》2021 年第 5 期。
本文源自《小说评论》2023 年第 2 期
品读古今中外人物路遥丨陈忠实丨余华丨莫言丨史铁生丨马尔克斯丨陈寅恪丨沈从文丨张爱玲丨钱钟书丨杨绛丨丁玲丨萧红丨鲁迅丨王小波丨李煜丨柳永丨鱼玄机丨柳如是丨仓央嘉措丨顾横波~ 近期 好书 好物 推荐 ~
上一篇:“安心偷食”连累一大波TVB艺人,这位“绿叶”却迎来春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