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话题,离不开影院票房冠军《满江红》。但我没有去看《满江红》,因为我从网上报道得知,在电影中,竟然有秦桧领诵岳飞所写《满江红》的情节。
我不晓得编剧和导演,是如何的脑洞大开,艺术创造到如此登峰造极的地步。我特意去搜了“秦桧领诵”的场景,确实“声情并茂”,令人荡气回肠!是的,我晓得这只是虚构的情节,但我们总能这样虚构历史、文娱历史吗?历史虚无主义又是从何而来。秦桧领诵《满江红》,不就是汉奸在唱爱国歌吗?多么辛辣的讽刺,多么现实的拷问,难怪在某些著名的公知嘴里,能说出“爱国者就是爱国贼”的名言。
我曾记得前些年有一则旧事,说的是有两个地方在争“西门庆”故乡,就如河南南阳与湖北襄阳争诸葛亮一般。以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名义,为了发展经济,西门大官人作为名人,其名人效应就大放异彩、变废为宝了。于是那些年,很多跟西门大官人一样臭名昭著的历史人物,又粉墨登场了,于是他们一下子从历史的耻辱柱上走下来,成为当地的“香脖脖”。
“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是秦桧同父异母兄弟秦梓后人秦大士,一个清乾隆年间状元在岳王庙所题诗句。这是千百年来对秦桧的历史定位和中国人的普遍认知。我看到某些影评在说,电影《满江红》在讲“忠义”,是“对谁而忠,为谁尽义”呢?
秦桧领诵《满江红》,又一次勾起我对宋史的回顾,真是“悲情宋史,千年一叹”。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 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地方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宋真宗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逐步步入治世。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1234年联蒙灭金,1235年迸发宋元和平,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
宋朝出现了宋明理学,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北宋因推广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长,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
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学者不在少数。
宋朝立国三百余年,二度倾覆,皆缘外患,是唯独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
从国家角度说,宋朝已经是中国封建王朝的一个高峰。其GDP不断居世界首位,约为当时全球的20-30%,城市建设和规模也是当时最高水平,国都汴梁,为世界最繁华的超级都市,有《清明上河图》作证。其文化上更不必说,宋词、书法、绘画都具有极高成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高峰,连皇帝都是艺术大家,唐宋八大家中占了6位,可以说宋朝在文学艺术方面,巨星闪耀,大咖云集。
宋朝科技也很发达,最具代表性的是:
1、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欧洲人用活字排版印刷比毕升晚了四个多世纪。
洲各国。指南针用于航海,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它也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3、北宋政府在东京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南宋时发明了管形火器
宋朝在经贸方面也可圈可点。虽然它是中原王朝中相对管辖地盘较小的,但其以“经贸合作”与同时期北方的强权辽、金及西边的西夏相处,也取得了相对的和平发展环境。宋朝还发第一次使用纸币“交子”,这无疑推动国内和国际贸易和金融发展。
此外,宋朝的陶瓷工艺和纺织技术也是可圈可点的。而农业成就特别是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更是保障了安居乐业、人丁兴隆。
宋朝立国之后,除了统一南方“十国”小割据政权之外,奉行和平立国政策,几乎没有发动过对外扩张和平,第二任皇帝宋太宗曾御驾亲征,为收复北方的“燕云十六州”,但以失败告终。从此,除了反侵略之外,再无大的对外军事举动。基本上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尽量息事宁人。能用割地赔款给好处处理的,绝不使用和平,致使宋朝长期向西夏、辽国、金国称臣纳供。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局面,北宋时期养了100万军队,人口1.2亿以上,但先后被只拥有30万军队的辽国和12万军队的金国修理得惨不忍睹。
北宋覆国的重要大战,太原保卫战,20万王牌宋军竟然被长途奔袭而来的6万铁骑战胜,临战之时,其最高军事统领童贯竟遛之大吉。汴梁保卫战也是以自我投降告终。靖康之难,两任皇帝及皇室嫔妃3000余人被掳去千里之外的金国。南宋也好不到哪去,偏安南方苟活了150多年,仍是重用秦桧这类奸臣,猜疑、疏远、打压、迫害奸臣,最初回天乏力,小皇帝和10万多跟随文官,在崖山跳海殉国,结束了这个王朝最初的历史。这一方面体现了宋朝重文轻武之下军队的无能,也是一味幻想和平、实行投降政策的统治阶级的罪恶。
北宋的建国本就是戏剧性的。一个基本不流血的“陈桥兵变”,加上一个“皇袍加身”的戏码,一个王朝在分崩离析、民心图统的时代背景之下,就建立了,他的首任皇帝本来就是将领,为维持其皇权延续,除上演了“杯酒释兵权”的谋略,更是制定了“重文轻武”的统治之策,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不只对军权兵权将领限制极多,其军人招募和构成也极奇葩,兵员来源多为流民,一群乌合之众,参军只为混碗饭吃,所以宋军成了当时最大国家事业单位,养着一群废人,财政不堪重负,名存实亡。“国无防不立”,从开国起,就不断图谋收复北边的“燕云十六州”,为消除来自北方要挟而得到战略屏障,但最初仍然不是靠本人的军队打败侵略者,而是从“友军”金国手里花100万两高价买回来的。
“两宋”的悲情史,给我们如下启示:
1、“国无防不立”,没有强大的国防,其他都是渣渣。仅靠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的发达,在人类社会从古至今的国家演变史上,都不能代替“国防”保命,只靠经济、文化、科技不能安邦。富国不强兵,也只是别人馋羡的肥肉。
2、国家战略不审时度势,一错再错,自食其果。北宋的远交近攻,与强大的金国修好,而联合攻击走下坡路但与本人上百年、基本上相安无事的近邻辽国,“驱狼引虎”,成全了金国,而让本人成为了下一个辽国;南宋同样重蹈覆辙,联蒙抗金,再一次引狼入室,最初彻底丢失大好河山。
3、重文轻武,文强武弱,将相失和,内耗严重;文官系统,派系严重,内部矛盾,效率低下。
4、幻想和平,主张投降。最高当局主流是主和投降派,主战派被边缘化,除了偶尔救火,无济于事。皇帝要做投降派,官吏从政治正确和本身利益,要有所作为,当然就跟着做汉奸。爱国者被作为“爱国贼”,这也是“莫须有”的罪名。
5、从上至下,崇尚文娱,附庸风雅,没有血性。宋徽宗为躲避战事,宁可不当皇帝,其子钦宗,也无担当,未战先怂,开门迎敌,签城下之盟。宁可赔500万两黄金,3000万两白银,割地无数,也要与金谋和,与虎谋皮。所谓国民素质,离开了民族血性,最初都只剩奴性。就连梁山好汉大哥宋江,念兹在兹的也是接受“招安”,才觉得是修成正果、光宗耀祖。
6、王安石两次变法失败,官斗不断,腐败盛行,国力渐弱,纵有几个“包青天”,也只是点缀,改变不了宋朝的最终覆亡。
7、奸佞当道,民不聊生,什么样的官员群体,就结什么样的果。宋朝时期潘仁美、童贯、蔡京、高俅、张邦昌、秦桧、贾似道等卖国求荣的大奸臣相继当道,精忠报国的文官众将遭到猜忌和排斥。南宋宋高宗时期,宗泽、李纲、岳家将、韩世忠、文天祥等等一干坚决抗金的将领均遭到排挤、迫害。如此用人,奸臣当道,对外割地、称臣、赔款、纳供、议和,对内专权腐败,结党营私,迫害忠良,欺压百姓、蒙蔽圣上,所有丧权辱国、祸国殃民之事做尽,国焉不亡?
8、汉奸卖国者和“第五纵队”,如果成为政权内部和精英阶层的主流,其后果是灾难性的,但这样的历史并非没有重演。明朝如此,甚至民国还在继续。汪精卫所达到的卖国“高度”,秦桧都不可相比。但也还有人想为他“正名”“平反”。
当然以今天某些人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宋朝并不完全代表中国,因为与之并存的西夏、辽国、金国甚至后来消灭宋朝的蒙元政权,也是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宋朝只是其中一个汉民族作为主体的民族政权。从这个角度说,宋朝的多位主和投降的皇帝及秦桧们,“主和投降当汉奸”,其实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强了“国际交往”,减少了和平破坏,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那么岳飞等主战派的“反侵略”主张和抗辽抗金抗元和平,就是不顾大局的“为爱国而爱国”,就是某些公知口中的“把爱国当生意做”的“爱国贼”了。
虽然有解读说,领诵者是“秦桧”替身?但我到最初也不明白,“国师”安排著名汉奸秦桧领诵著名爱国者岳飞《满江红》这首著名爱国诗词的深刻寓意,是汉奸们被爱国大义感化变性了?还是汉奸们在肆意喧嚣、声讨嘲讽他们蔑称的“爱国贼”!
请大家给我答案,或者说出你思想。我越写思绪越乱,很多话又不能不敢多说,就草草结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