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来鹤亭和村庄
在名邦石屏异龙湖畔,景色恼人的景观比比皆是,焕文塔、罗色庙、水月寺、广胤寺、洄澜阁、来鹤亭等,众多景观的分布,不只为秀丽的异龙湖减色添彩,也成就了一大批石屏本土摄影人,他们立足当地,热爱脚下生生不息这片故乡,以异龙湖为创作中心,以沿湖周边的景观为陪衬,创作出了不少吸引眼球的经典之作。不是吗,云南省知名摄影家、曾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称号、石屏籍人士杨春洲老前辈就是最无力的见证。民国时期,杨春洲曾多次携带相机回到故乡石屏,借探亲访友之机,身挎相机走村串寨,凭仗敏锐的视觉,为名邦石屏留下了诸多图片文献材料和经典之作。时至今日,虽然杨老先生离我们而去,但当初他创作的摄影作品也成经典之作,他的精神为后人竖起了标杆,一代代后人在他的精神感化下沿着摄影之道前赴后继。
现在来鹤亭和村庄
我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90年代末期进入摄影圈,由于岁数缘由和玩摄影起步较晚,故此时至今日,虽玩摄影已有18个年头,但在已走过的摄影岁月里,我和杨春洲老先生一直未曾谋过面,说来很是遗憾。间接认识杨老,得益于他晚期拍摄一幅石屏异龙湖畔来鹤亭的摄影作品开始。这幅作品从色彩影调上看,那是晚期胶片时代拍摄的黑白照片,从拍摄环境年代上推理分析,此照片拍摄于民国时期,根据图像方位判断,拍摄方向是西南向东北,从光影上判断,拍摄时间是下午时段。细细端详照片,这是一幅表现来鹤亭陆上与水中倒影的作品,整幅作品上下对称,图像清晰,意境表达明朗,厚重朴实,具有黑白浓艳的写意风格。自从迷上摄影,喜欢上人文题材,大脑意识中就不断在搜集着石屏本土前人成功之作。在已逝的摄影时光里,曾多少次直视杨春洲老先生拍摄来鹤亭这幅摄影作品时,我都会问本人,杨老究其是什么样的一位摄影人?他为什么要走进来鹤亭?来鹤亭的亮点在哪儿?他为什么会选择如此拍摄风格和角度?他想表达什么意境?随着看这幅作品次数的增多,透过作品深邃的内涵思想和所传递出的信息量,我算是对杨老本人有所了解。都说影像从心,这话一点不假,假如杨老当初吃不了那份苦,在前行的途中放弃走进来鹤亭,假如他没有敏锐的视觉洞察力,假如他对故乡一山一水一景没有热爱之心,假如他不具备深厚扎实的摄影功力,相信他就不可能拍摄出传世于今的这幅经典之作,综上所述,杨老成功的基础完全得益于他对故乡的满腔情怀,得益于他对摄影技术的驾驭掌控。
现在来鹤亭和村庄
在没有进入摄影圈以前,我对摄影知识的了解和题材创作的搜集处于一片空白,自我上世纪90年代末期进入摄影圈后,摄影的概念伴随着一路走过的脚印逐步清晰明朗,创作的题材逐步由当初的广度转向深度,沿着先人脚印一路走过摄影18年,有关来鹤亭的拍摄创作一直未曾脱离我的视线,无论是某一年之际的春夏秋冬,还是某一天之际的晚上或下午,闲暇之余,我都会身挎相机,偶然走进来鹤亭,为来鹤亭留真。来鹤亭位于石屏县城东向约2公里,原名为末束岛,是异龙湖三岛之一,属湖畔一大景观,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朝万历六年(1578年),石屏人杨廷相捐资在大瑞城岛上建了海潮寺,听说徐霞客曾在寺内居住过。明崇祯六年(1633年),在小瑞城岛建起海山亭,在亭后建起文昌阁和魁星阁,传说八仙中的吕洞宾醉眠过海山亭,羽衣宝剑,伴鹤而眠,故后人把亭改名为来鹤亭。
在异龙湖周边的景点中,来鹤亭可谓是屈指可数,美得出奇,那它究其有多美?它为何能让摄影前辈杨春洲先生驻足心动?翻阅石屏的相关史料书籍,就会让人发现,民间有许多美文诗句称颂来鹤亭,清代翰林张汉游来鹤亭有名诗一首:“一海三山共,风光聚一亭。鹅群秋水白,雁字远青天。未有游仙兴,空传画鹤形。雨人不我梦,弄笛与谁听。”袁嘉谷先生对故乡的来鹤亭情有独钟,题联一副:“忆三岛旧游,愿与飞鹭轻鸥订南山北山之约;让西湖一步,试问秋苇春柳比苏堤白堤如何?”
来鹤亭美不美?能不能算仙境?假如不美不算,相信先人们不会用那么华丽的词藻来描写赞誉它。从事摄影多年来,我从来没有放弃对它的拍摄,经常走进,经常拍摄,似乎让我对来鹤亭多了几分情感,多了几许牵挂,一日不去走走,不去拍拍,心中空牢牢的,似乎像缺失点什么。拍的时间久了,次数多了,对来鹤亭的了解也越来越多,情感也越来越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摄影让我走进了来鹤亭,认识了来鹤亭,是摄影拉近了我与来鹤亭之间的距离,使我在平实的摄影之道上增添了几分拍摄的乐趣。
杨春洲晚期拍摄的来鹤亭
2017年秋天的某一天晚上和下午,沿着先人杨春洲已经走过的脚印,我再次零距离走进了来鹤亭,此时的来鹤亭依旧,还是当初那个味,改变的是来鹤亭脚下的小村庄寨子变大了,人口添加了,房屋建多了,异龙湖经过几年来污染管理,水质明显改善,经过湿地公园建设,来鹤亭前面的环境大有改观。此时的异龙湖蓄水已紧挨环湖路脚,站在离来鹤亭前400米外的湿地公园道路放眼望去,亭前有塘,塘中有水,水质清澈,亭子和屋舍映在水中,作为摄影人,置身此地,赏着此景,一幅天然的画卷顿然由心而生,《家住云水间》、《湖畔渔村是家园》、《湖畔美家园》……。此时我曾想,假如杨老健在置身此景,他还会不会怦然心动?还会不会保持当年的
现在来鹤亭和村庄
面对大美的自然景观,我想所有摄影人的心境都是不尽相同的,那就是透过相机镜头,凭仗本人气,耐心等待,静待蓝天出现,静候白云飘过,静待风平浪静频频按下快门。经过策划与拍摄,我影中的来鹤亭终于久酿成型,静静端详着每一幅片子,我由然觉得,同为石屏人,我的情怀与杨老应该是一样的,我们所表达的意境应该是一致的,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我的精神动力来源于杨老先生,是他在摄影之道上感化着我越走越远。
孔宾 文/图
上一篇:古人对联参考,春联这样写可免俗!暨2021年春联大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