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城与成周位置
笔者在上一篇文章“英雄情结的郑厉公”中,已经设问:郑厉公“遂入成周”的背后“是成周没有防卫?还是疏于防备?是得而复失?还是偷偷摸摸入城?”现在看来,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深究!因为,郑厉公能在成周“取其宝器而还”的举动着实令人惊诧!尤其,当这次举动的另一个配角竟然是周惠王,并且在“取宝”成功之后,周惠王便在郑厉公协助下重新登上了王的宝座。由此如果再联系到周惠王复辟之后对郑厉公的慷慨,则无法不让人怀疑周惠王与郑厉公之间存在着某种买卖。
首先,成周城并不是王城,即成周当时还不是东周王室的都城所在,王子穨也不在成周居住和办公。成周的营建始于周成王五年,它的建造总指挥是周公旦,建成于公元前1039年周历十二月,距离此年已经过去了365年!估计已经很是破旧了!当年成周的建设,其次要目的就是稳定周王室簇新的江山社稷。尤其是,通过周八师的驻防,要对刚刚臣服不久,并怀有异志的殷商旧民加以武力威慑,从而确保殷人无法死灰复燃。
据考古结论,东周以后周王室迁入洛邑,其王城地址位于今天洛阳市的王城公园,地处涧河与洛河之间。而成周城位于王城之东十多华里处。经考古探测,成周城的规模比王城要小许多,其每个城墙的边长只要王城的三分之二左右。据历史记载,成周城建成后,周公旦将天下九鼎置于成周,以示洛邑位于天下之中,从此天下归于一统。
从《左传》所记载的事情逻辑看,郑厉公把周惠王请到栎邑之后,双方应该达成了某种买卖。即,如果郑厉公协助周惠王重新夺回江山社稷,周惠王则不惜“分茅裂土”,重宝相赠!因而,在周惠王的提议下,先行偷袭成周,“取其宝器”。因为只要周惠王清楚,王子穨是何等样人,大概眼下正在疯狂享受着王的乐趣,这是其一。其二,周惠王一定晓得,成周早就没有了周八师的驻扎,防卫一定十分空虚。其三,而且也只要周惠王清楚,成周城中还保存着些什么样的“宝器”。其四,或许,成周城中的防守力量会看在周惠王故主的面子上,自动配合这次举动。
所以,偷袭成周,一定是经过了缜密的策划!包括先拿下洛邑近郊“邬”的这一步骤,都应该是事前计划的一部分。但是,这个总体计划一定还有另一个环节,即如何请动虢公共同参与到讨伐王子穨的军事行动中。因为,只要郑国、虢国共同举动,不但在军事上会更有把握,而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讨伐行为会更符合当时人们关于道义的一般认识。
郑厉公除了需要对王子穨进行言论上的编排之外,大概还需要带着周王室的“宝器”前往虢国,而虢公应该就是看在了郑厉公奉送的“宝器”,才会更有兴味于干涉周王室的“家事”。这,或许才是整个周惠王与郑厉公全部计划的全貌。从后世出土的关于虢国、郑国的“宝器”来看,十分精美,不知其中能否就有这次周惠王的“功劳”。
当然,这个计划十分缜密!郑厉公和周惠王在成周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而成周太庙中收藏的宝器或许被郑厉公搬运一空!这一情景,自然会让读者联想到鲁桓公从宋国太庙中拉走的“郜鼎”,宋国人从郑国太庙中拆走的椽子,总之,当时的诸侯,真是无利不起早,更不会做赔本的买卖!
周惠王的这种行径,算做什么?是卖国行为,怕也谈不上,但肯定不光彩!同样,郑厉公的行为,显然是一种见利忘义和乘人之危。但是,犹如笔者已经论证的那样,《左传》作者所选择的所有来自郑国的故事,基本上都是对郑国的粉饰,或者说粉饰多于批评。这当然是郑国的侥幸!但却是对历史的扭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