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中国古代幕府专题系列·四,南北朝时期幕府制度发展及霸府的出现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公元420年,刘裕逼迫东晋末代皇帝司马德文禅位,建立刘宋政权,自此晋朝灭亡,我国进入长年分裂对峙的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辟署制度承接秦汉之制,并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

魏文帝曹丕创建的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在此阶段也得到了发展,并与辟署制度相互影响。由于东晋时期皇权的衰落,此时各大权臣士族牢牢把握权利中心,诸多幕府势力开始迅速膨胀并且侵蚀地方朝廷的军政大权,后世人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这一现象称之为“霸府”

(一) 南朝:寒门子弟通过辟召而入仕

九品中正制是指在各州郡设置大小中正官的职位,由他们依据家世、行状、定品本人掌控区域内的士人进行分级登籍的选官制度。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影响较小,各地行政长官自行辟召寒门士子仍是次要入仕途径。各辟主拥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权力,他们可以根据本人的意愿和需要操纵选举的整个过程,形形色色降人才。

由于当时寒门子弟入仕多为郡县属吏,不具备中正品第,而晋朝以来的门阀士族牢牢控制着上层官场,因而当时对寒门子弟的征召并没有遭到九品中正制的影响,当然九品中正制对寒门士人的变动和升迁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南朝后期,随着九品中正制度越来越僵化,出身门第逐步成为调查个人能力的独一标准,各州郡辟召士人的标准也随之提高

虽然如此,当时的寒门子弟想要入仕还是次要依靠名门望族或者地方公卿的自主辟召。南朝时期各公府和将军府受吏部干涉较小,能够独立于九品中正制之外自在辟召本人的属吏。虽然这个时候寒门子弟拥有了辟召入仕的机会,但是从全体来看他们入仕的数量还是远远不如高门大族,且常常遭到后者的歧视和排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这一根本局势在当时并没有得到改变。

(二) 北朝:辟署制度与九品中正制相结合

北朝时期,各地方州郡将辟署制度与九品中正制相结合使得辟署制度呈现出新的特点。例如北魏时期,地方和地方两大系统都设有中正组织,地方设置州郡两级,地方设置州郡县三级

据学者调查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时期各地方均设有州郡县三级中正组织。北朝各时期将中正官正式纳入行政官系统,由地方长官自行辟召。各州设置州都,由刺史自行辟召,州都再辟主簿。

各郡也设置中正官职,由太守辟任,一般由本郡人士担任,为郡属佐。根据史籍《寇侃墓志》记载北魏时期“河南帝乡,冠冕百辟,以君懿望,遂辟郡中正”。北朝后世大多沿用北魏地方中正制度,《通典》记载:“北齐选举,多沿后魏之制,凡州县皆置中正。”

辟署制度与九品中正制的相互结合使得二者自成一体。中正品第为辟署制度的重要基础,被辟人员需要有对应的等地乡品。

由此可见中正制度对个州郡县的影响影响较为深远。各郡县设置的中正官中由于他们一般都为本郡人士长期生活在此对各乡党人士也足够了解因而由他们制定辟召的标准也较为客观精确

由当地人充当地方属佐还有一项好处,由于他们附近都是乡里乡邻,民众对他们的评价也较为全面,当各州都、郡县中正官选用人才时也大都遵照民众的评价,做到秉公守法举荐僚属。由于中正官员选举出来的僚属对各府主担任,也会影响到本人以后的仕途升迁,因而他们无不尽心尽力,由此可见这对九品中正制都的完善也起到了客观推动作用

(三)“霸府”的出现

“霸府”即非一般意义上的幕府,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籍中经常出现“霸府”一词,刘裕即位前的统治机构即为霸府。霸府的含义大致包含两层:

一是作为朝廷中权臣控制国家权力的府衙机构,该机构和僚属可以在国家权力中心扮演决定性或者中心作用,其地位已经达到皇帝的水平

二是傀儡皇帝继续存在,但已丧失皇权对国家的实际掌控。从历史进程来看,霸府经常扮演者改朝换代的重要作用。例如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着东汉后期的军政大权,曹魏后期司马懿父子通过高平陵政变控制曹芳曹爽建立晋朝东晋末期刘裕、梁末的陈霸先、齐末的萧衍、西魏宇文泰、东魏高欢等等都实际拥有着霸府。

霸府的出现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政权长期分裂瓦解,皇权遭到严重削弱密切相关。在此期间虽然有部分君主(例如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企图通过称帝改号,祭拜天地来证明本人的统治权威的合法性,但是连年的战乱使得任何人都无法树立绝对的权威,即便称帝,其权力也十分脆弱。

其次,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儒学发展遭到中缀破坏,忠君忠国的概念已经被广大士人所淡忘。儒学及其所主张的一整套家国政管理念本来对巩固政权和社会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儒学思想从意识形状上就确立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是从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分崩,人怀苟且,纲纪已衰,儒道尤甚。士人们对于对于朝野之争,改朝换代已经彻底麻痹,这些观念又进一步削弱了皇权,霸府的出现仿佛已是历史的必然。

结语

南北朝时期,我国幕府制度承接秦汉之制又与九品中正制相互结合二者互为一体。这一时期的辟署制度从幕主规格,辟召标准和僚属职位等方面都开始固定且成熟化。很多寒门子弟通过辟召进入仕途,但是囿于门阀士族的实力过于强大,他们垄断了上层官场机制,并且出现了取缔皇权的霸府,此时朝野党争频繁,国家陷入连年争战,民不聊生。

参考文献

方建春,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幕府制度,宁夏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陶贤都,刘霞,魏晋南北朝时期霸府频繁出现的缘由探讨,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陶贤都,魏晋南北朝霸府与王朝更替,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5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