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子不语怪、力、乱、神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孔子不谈论怪异,施暴逞强、以力服人,叛乱,鬼神。

孔子关于鬼神之事,敬而远之,闭口不谈。老子,庄子,讲的都是天地之道,要懂向内求。很多时候我们都求错了,都在求外在的力量,实则那些都不是根本。

孔子不谈论的事情,怪:怪异的事情(非常态的事情)“怪、力、乱、神”,都是负能量的,不谈论,不误导,不迷惑他人。

如:赚钱方法,聊某行业黑暗的不为人知的部分。原来还可以这样,有人可能会动了其它的心思。很容易误导和迷惑他人,故不议论和探讨怪异的事,违反常理的事。

孔子不讨论力(骁勇、莽撞的力量),更不提倡和平。“战非不得已而用之”,和平非到万不得已是不用的。

现在力的范围变大了(暴力、财力、武力)一切外在的都称之为力,外力。“君子语德,不语力”,君子所讨论的所聊的事都是关于德的,不谈外力。

如:一个人生意做的好,君子看他做的事,合于德,合于道,合于仁故而做得好。不是君子的人会说,是因为有好的团队,因为财富比较多,因为有很多人帮忙,可能占了一个什么样的趋势,看的都是外力。

孔子强调次序,反对作乱。对于“乱”而言,孔子更情愿讲“治”,从根源上断了他人“乱”的念头。孔子不去说乱(悖乱),悖乱:春秋时,臣弑君,子弑父,都是悖乱之事。现在乱的事情更多,有很多乱象、乱事,我们都不去讲,不去言论,不去探讨。不迷惑人。

要讲美好的、正能量的、无益于他人身心的事。修正本人身、口、念头。这时全体导向是正能量的,让更多人接触到美好的事。“君子语治,不语乱。”君子讲的都是如何管理的事情,不讲乱象,只去扬善。团队中,鼓励善行,恶事能隐则隐,不去传播。只去弘扬那些善,那些正能量,那些美好的事。

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讲唐尧,讲舜帝,讲禹帝,讲周文王,讲周武王,讲周公,讲伯夷,讲叔齐,都是圣贤的美好的人,圣贤的美好的事情。

孔子不谈论神(鬼神),“君子语人,不语神。”君子谈论都是以人为本的,人为核心的事,而不谈鬼神之事,鬼神是神力,属于外力。每天谈论鬼神之事,人会困惑,不本人努力了,去追求神力,追求无形的力量,会丢掉本人。孔子对待神鬼的态度是“敬而远之”,在孔子看来,“神”代表一种信仰,孔子相信天命,这个天命与神有某种联系,但比鬼神更具有客观性。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一个人要清楚地晓得本人该去做什么,本人努力于去做什么。鬼神之事,敬而远之。孔子从来都没说它不存在,只是告诉我们要以人为本,孔子不谈论这些事情。

孔子注重教化,关注世俗世界的成功和幸福,不愿谈论怪异、暴力、叛乱和鬼神的事情等。除了“神”以外,其余三方面都属于恶的范畴,这与孔子提倡的仁爱有悖,不情愿过多地提及。对神鬼,孔子持“敬而远之”的态度,不愿多讲。

总结:一.我们不去讲怪、力、乱、神的事情,不误导,不迷惑他人,只讲正能量的、美好的、扬善的。二.要懂得向内求,不要向外求,不要求助外界的一切力量。只要不停地向内求,修内在的德行,让本人合于道,人本有的智慧是无穷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