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资治通鉴:领导难做,利益越大的项目,越要平衡各方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资治通鉴》第39卷,汉纪三十一

淮阳王二年(甲申,公元24年)

【原文】(可跳过直接看解析)

萧王以河内险要富实,欲择诸将守河内者而难其人,问于邓禹,邓禹曰:“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萧王谓恂曰:“昔高祖留萧何关中,吾今委公以河内;当给足军粮,率厉士马,防遏他兵,勿令北渡而已!”拜冯异为孟津将军,统魏郡、河内兵于河上,以拒洛陽。萧王亲送邓禹至野王,禹既西,萧王乃复引兵而北。寇恂调糇粮、治器械以供军;军虽远征,未尝乏绝。

【译文】(可跳过直接看解析)

刘秀因河内郡地势险要,物产丰富而充实,打算在将领中物色一位守河内的人而难于物色到,便向邓禹询问。邓禹说:“寇恂文武全才,有统御众人的能力,除了他再没有合适的人。”刘秀于是任命寇恂当河内郡太守,并代理大将军职务。他对寇恂说:“从前,高祖把关中交给萧何,而今我把河内交给你。该当保证军粮供应,训练兵马,阻挠其他军队,不要让他们北渡黄河。”又任命冯异当孟津将军,在黄河之畔统辖魏郡、河内郡的军队,以抗拒洛陽方面的进攻。刘秀亲身送邓禹到野王。邓禹向西出发以后,刘秀才率军北上。寇恂征集粮食,制造武器,以供应军需。大军虽然远征,物资却从不匮乏。

【解析】

刘秀已经称帝预备进图关中,分派任务让邓禹、寇恂、冯异担任向关中攻略。

三人都是当世英杰自然不必多说。

之前的诸多文章中都提到,人事安排背后必定有权力博弈,上面这段材料也是如此。

上面的材料,从最浅显直白的角度来看权力博弈。

邓禹,南阳系扛把子。

寇恂,上谷渔阳系顶尖人物。

冯异,中立颍川系等的顶尖人物。

三个人从出身、地域分属不同派系,或许没有现实中那样的小团体。

但这种东西就像胎记,自然带来的标签,自动的会将这些人划分出左中右。

在权力博弈这个维度来看这次人事安排,就不单单是一次军事举动安排人这么简单。

其中权力博弈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分功

如果我们把刘秀这次进攻关中当做一个功劳很大的项目来看,参与其中的人必然能够分一杯羹。

邓禹授予大权全权担任,自然是功劳最大,南阳系的人少不得吃得满嘴留油。

其他派系的人也要分润点利益,那就要塞人进去。

那么,三个派系的人都参与进去,自然是每个派系都利益均沾,没有出现被排挤边缘的情况。

不然,只要一个派系的人吃到,其他派系没的吃,必然会心生不满,少不得别后下绊子。

其二,平衡

这个自然不必多说,关中帝王之基,易守难攻,打进去了要是有反心说不定真能自成一派。

而南阳、上谷渔阳、中立颍川就构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彼此牵制对方,构成离开对方就难以独立完成的局面。

其三,配合

职责分功上,邓禹主功,寇恂后勤,冯异后卫,各司其职,明确清楚,没有交叉。

性情关系上,这次举动寇恂有邓禹的推荐,关系处于蜜月期,前者能全力配合后者。

冯异有”大树将军“的称号,为人谦和不与人争功,大概率不会超出职责搞出后卫当前锋的事。

因而在关系性情上这三个人搭配,不会发生因为人的关系性情导致闲事受影响。

【闲扯】

上面是换了个角度来看人事安排背后的权力博弈,并不是单纯的人谁谁来制衡那么简单。

制衡是要的,但是你看我用的是平衡,是既要有制衡,又要让事情搞成。

因而这个东西就颇为微妙了。

放在我们职场中,你可以发现越大的项目(或者说利益划分),这种安排越发明显。

一方面,不可能让某一方独占,上位者要考虑内部平衡,就要让各方都参与其中,大家都有好处。

从其权力安全角度来说,一方独大有可能反噬本人

从个人权力角度来说,大家都参与,表示跟着你都有好处,而也会想着跟着你的人,体现你是公平公正的。

再一方面,事务划分不可能让一个人说了算,肯定要设置流程,让相关派系或者说制衡的人进入到这个流程中卡主某些位置,发挥制衡的作用,让决策不至于构成一言堂的局面。

反过来说,为什么领导上位要安排本人人、要排除异己,说白了也是为了让本人说话有用,不被人卡脖子,再说难听的,大权独一,出口成宪的感觉谁不喜欢,想要如此就要用本人人。

最初一方面,基于把项目搞成,选人是关键,毕竟教员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所谓干部因素,首要就是选人用人。

专业能力是一方面,个人情商性情是一方面,与参与其中的他人之间的关系又是另一方面。

如果想要把事情搞成,这三个方面必定要同时考虑。

如果想要把事情搞砸,那就简单咯。

安排专业能力不足的人,叫以愚困智。

安排性情有问题的人,叫破坏团结。

安排关系有矛盾的,叫设置对手。

好了,到此为止,打住!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