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词多义中的“期”。
“期”有两个读音,一个是“qī”,另一个是“jī”。根据读音不同,他们的意思也有所不同,我们来逐个分析。
我们先来看“期”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期,会也。”所以“期”的本义就是“约会,商定”。
《陈太丘与友期》中,陈元方说过一句“君与家君期日中”,这句话里的“期”就是“商定”的意思,这句话翻译出来就是“您与我父亲商定的时间是正午”。
我们晓得商定的事一般都是双方很期待的,所以“期”又引申出我们平时常用的“期望,要求,期求”的意思。
比如《吕氏春秋》中有一句“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这里的两个“期”都是“期求”的意思,“镆铘”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名剑,这句话的意思是“好剑只期求它能斩断东西,不期求它有‘镆铘’的美名”。
而到了期限也就是到了尽头,这时候“期”就表示“到,至,及”的意思。
我们熟悉的《兰亭集序》中有一句“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意思就是“何况人的寿命随着自然造化而有长有短,终有到肉体消亡的那一天”。
现在你晓得了“期”的本义,如果它名词化,就是“商定或规定时日,期限”。如《陈涉世家》中有“失期,法皆斩”,这个“期”就是“期限”,意思是“误了期限,按照法律都要杀头”。
前面讲过了“期”有“期限”的意思,而期限没有固定的时间,有时候是一年,有时候是一个月,但后来“期”由“不固定的期限”,演化出了“表示具体的‘一周年’”的含义。为了好区分,这时候念“jī”。
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一句“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意思是“满一年以后,即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这里的“期”表示的就是“一周年”。
好了,“期”的基本用法我们已经讲完了,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期”有两个读音,一个是“qī”,另一个是“jī”。
“期”的本义是“约会,商定”;
商定的事一般都是双方很期待的,所以“期”又引申出“期望,要求,期求”的意思;
而到了期限也就是到了尽头,这时候“期”就表示“到,至,及”的意思;
“期”的名词义是“商定或规定时日,期限”;
当它读“jī”的时候,可以表示具体的一周年。
你都掌握了吗,下节课再见!
往期精彩回顾: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1)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文言实词/虚词超详尽讲解(7)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3)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9)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