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郑市郑国车马坑景区内立有“弦高犒师”的浮雕图,在郑韩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内立有“弦高救郑”的铭牌,难道“弦高犒师”与“弦高救郑”有什么不同之处吗?细心查看有关文献材料和景区的文字说明,其实它们讲述的是同一个故事,都是记载郑国贩牛商人弦高向秦军献上12只黄牛救下郑国的历史典故。二者大同小异,颂扬的都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与“先有国后有家”、“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思想,只是描述的侧重点不同、表述语句详略稍有差异而已。
据《左传·僖公·僖公三十三年》记载: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淮南子·人间训》记载:秦穆公使孟盟举兵袭郑。过周以东。郑之贾人弦高、蹇他相与谋曰:“师行 数千里,数绝诸侯之地,其势必袭郑。凡袭国者,以为无备也。今示以知其情, 必不敢进。”乃矫郑伯之命,以十二牛劳之。三率相与谋曰:“凡袭人者,以为 弗知。今已知之矣。守备必固,进必无功。”乃还师而反。晋先轸举兵击之,大 破之肴。郑伯乃以存国之功赏弦高,弦高辞之曰:“诞而得赏,则郑国之信废矣。 为国而无信,是俗败也,赏一人而败国俗,仁者弗为也。以不信得厚赏,义者弗 为也。”遂以其属徙东夷,终身不反。
公元前628年,郑国国君郑文公病逝,郑穆公即位。次年,趁郑国不备,秦穆公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领率军前往攻打郑国。途经滑国时,被前往洛阳贩牛的郑国商人弦高遇见,弦高听说秦军预备去攻打郑国,登时心急如焚。经过深思熟虑、再三权衡后,便一边托人回郑国向郑穆公禀告实情,一边假称本人乃郑国使者前往军营慰问、犒劳秦军,送去本人的12只黄牛供秦军享用,并谎称郑国已做好御敌预备。秦军将领孟明视等人信以为真,认为在郑国做好防备的情况下难以取胜,便撤军回秦,顺道把滑国灭了。后来,郑穆公得知弦高用计挽救郑国于危难之中,欲对其封官加爵、赏钱赏物,弦高推辞拒领,认为那是本人作为郑国子民应该做的。弦高也因而事名垂青史,被后人永远怀念敬仰!
上一篇:“钦命吾子承继大统,实非吾梦想所期”,雍正登基乌雅氏当众打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