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婚后第二年(2014)的某天,老情人说:锋锋要买车了。我回道:妳给钱我不支持,也不反对。她说:锋锋不要钱…
看到车后得知,儿子花6万多买了辆福特牌的二手车。
时隔两年,他卖了原车,又花4万多买了辆马自达牌的二手车。
应该是去年的10月份,他把车转手,用2万多换成了江淮牌的二手电动汽车。事后儿子说:这车停高架桥下不收费。一天花3块钱的充电费就夠了,划算。
开私家车划不划算,我早以心中了然。在介休时,每每看到俊男靓女开车到担担面馆吃早餐,我就顺着邓公早年“造船不如租船"的思路,打起了买车不如打的心算盘。到太原后看四处处停车难的囧境,加之受位老女人“谁家还没辆车",及那些把坐驾当作独一的身份标志的“车夫”们的侮辱,我初心不改地盘算到:把私家车作为挣钱或缓解车马劳顿的工具是明智之举。反之,一个月打的如1600元夠用,就比花10万块买车划算哟。
在那全民皆商和吃喝风盛行的岁月里,我身上有300元一个月也花不完。所以对钱多的魅力的魔性有多大毫无反映。连个摩托车我也不愿骑,就更没学驾照的念想了。这无车人的嗟叹,似乎印证着吃不着萄,嫌葡萄酸的心理哟。
我晓得中国正在成为汽车制造大国、强国。我更企盼国人私家车的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数,来彰显东方文明的引领地位。
自古父子如君臣这一脉相承的现状,障碍着父子间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我每每想起儿子离不开二手车的换车经历,就想揣摩清他的心思,便留意留心观察他的言行举止了。
我儿是个自在职业者。16年来不断的自动跳槽来追随适合他的职业定位(当名职业经理人的目标有点高〉。直到近两年来较稳定在作西医馆的运营管理。
在他的工作上:他干什么,怎样干,我无缚鸡之力的协助。我的忠告是:在他的圈子里活成个中等人就是成功。假如夠着个中上等的档次,就是儿子人生中的顶峯。直到年前腊月廿九我到他家的婉言是:混成个中产阶级,那也是西方发达国家中少数人的事…。
回想儿子16年的职场历练,我没听见他只言片语的怨,偶尔还闻到自信的气味。
他虽生活俭朴,且衣着体面地遵照着交际中的礼节;吃饭随意,但无养分匀衡的盲目,尤其是吃的速度太快,伤了胃的和安而不自律;被动中沾上了烟酒,虽在自戒中,改抽电子烟更让我揪心…。
儿子在为人处世上,我常听他说朋友的好;对他那异父异母的"同胞“妹妹,有长兄如父般的情与范;这也成为小俩口信厚德载物,行起于垒土的原则;他倾心满足爱人在生活中的消费需求;他还有着交养老和医保费的盲目。
他踏入医疗行业后,便没了星期六、日的概念,每天工作在12个小时左右,一年也就十天的假期也难得安心呆在家里。他对企业的忠实度是国企一些管理精英望尘莫及的…。
儿子算个文科生。他能较早地意识到写作退职场打拼是“核武器”;他已为儿子录《科创公园科普小达人》的十期文案,都是他的原创;他还懂得“人无癖不可交“的哲理,在抽空光顾文玩市场淘点核桃丶手串丶掛件丶小葫芦摆件丶玉佩…;他还对养蝈蝈丶龟感兴趣;对我这喝茶却是"茶盲”的人来说:儿子对花丶红丶绿丶白丶普等类的茶叶,有一定的品鉴力;儿子能炒几个菜,还敢舞弄海鲜,可他俩儿子却障碍他提高烹海鲜的厨艺;儿子在盲目的买些家用的快消的日用消耗品。这些自发的兴味爱好,潜移默化地引领他陶冶情操。
按照世卫组织的老标准,80后步入“中年危机"之列。也潜入亚健康的群体而不自知。面对躲不过的世态中的“黑风恶浪”抛出的种种引诱,儿子也难脱俗!
把挣大钱作为成功人士的独一标准;
用透支健康退职场上展现才华;
在家的常态是:手机十熬夜十厕所文化,让肛肠的医和药多了生意;
男生不顾及用陪伴来关注孩子的成长,毫无顾忌地热捧校外培训,看不到初中男女生的抽烟现象,摸不清高中生的早恋情况(不久将来日本的援交女生也会来袭),更可怕的是大学校园的跳楼风潮(老师没人愿当辅导员了)。孩子是天真无邪的。出现的怪异现象有几位家长能反思本人的行为呢。我愿8o后的父母成为东方醒狮…。
虽然吾子沒入超前消费之列,我还是想听到对“花呗丶借呗”驱逐市场后的所思所想…。
我这老朽看到这极普遍的不良行为习惯,就是举罄竹难书之力,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人的自知自明后的自律才是王道!
农耕时期的“知子莫若父的智慧,在工业化时代已是一朵遮不住太阳;也形不成雨露的浮云。更别说即将开始的信息爆炸的时代了。小哥俩一上学,儿子一家子的日常生活几乎与我俩脱了干系。自主的时间更多了,也不会添加抚慰“操心命“的技能。普通人的生活是平凡而简约。我是儿子的导师更是战友!我企盼儿子有胆有识丶盲目自愿地携手爱人把小哥俩培养成普通的成熟的男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