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他:我做坏事了,她:不要紧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我做坏事了……”

“不要紧的……”

简单的交流,却有着莫名让人心安的魔力。

钱钟书和杨绛,二人的生活模式读来实有些令人艳羡,虽然也曾颠沛流离,但就如书中所说“婚姻是什么呢?就是两个相爱的人,朝夕相伴,一起吃饭,一起走很多路,一起处理很多问题……”不断不断在一起就很婚姻。不是吗?

婚姻啊,就像要在漫长的生命周期里谈恋爱。一路和谐,太难了,总有磕磕绊绊,生活的琐碎总会时而不时地给人以无尽的烦恼。

钱钟书和杨绛,从中国到英国,从英国到法国,北京、苏州、伦敦、巴黎……。短短几年之间,结婚生子,求学他乡,说颠簸应该也是说得过去的吧。然而即便生活如此颠簸,他们依然爱着彼此,为对方去学习和弥补本人生活所不具备的必备技能。

一个个本都是有钱人家的小姐公子的,却在二十出头的年纪里携手奔赴异国他乡,相依为命。

于是在这段学习和成长时间里便有了篇首的对话,学习总是需要成本了,这一点无论是谁都逃不过。

年轻夫妻的生活里,孩子大多数时候都会很快如约而至。

钱钟书和杨绛也不例外,当他们在伦敦的求学还未结束的时候,那个后来与他们组成“我们仨”的孩子便来到了人世间。孩子的到来让有本来勉强支撑起来的有条有理的生活突然面临崩塌的危险,随时变得混乱不堪。

本来操持家务的杨绛躺在医院里。没办法,生活,还得继续。于是钱钟书一边求学一边照料母女俩,这可把钱钟书忙坏了。

家务对于一个熟练的人来说也是一件繁琐的事情,何况还是一个学习做家务的新手。

于是有了书中描述的让人啼笑皆非的对话。墨水打翻了、台灯弄坏了、门轴球掉了……这读起来就很生活,像普通人家的生活一样的故事和事故。

不过还好的是,女儿的到来虽然令他们忙碌,但他们似乎很快就顺应了从为人孩子到为人父母两种角色的转变。

忙碌的日子里,他们的交流方式也很独特,大概是夫妻二人培养起来的默契吧。你以“我做坏事了……”开头,我以“不要紧……”予以回应。总是令你心安,总能平顺渡过,多好的相处模式啊,多好的生活范本啊。

一句“不要紧”,不只免去你学习中犯错的苦恼,还能抚平你在不擅长的领域里遭到的挫败。这应该是很多人希望看到的相处模式吧?

用最温和的陪伴渡过最漫长的岁月,用“不要紧”代替争持责备。虽有争论,但能意识到争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避免争论。

这让身边不乏喋喋不休的家庭里,想来多少会有些启发吧。

一次争持破坏一百次的美好,这样的道理懂的人肯定数不胜数,但做到避免那一次争持的人有几个呢?

生活因为有无尽的琐碎,所以生活里的人们都向往着美好、和谐……然,放眼望去,这社会万千景象里,未必都是三人成虎的传说,更多的时候是真逼真切的勃溪相向。

直到读到“不要紧”才发现,原来弥补错误的方式可以那么简单;原来“不要紧”也可以是一颗定心丸。

但凡家人,倘若有一个“不要紧”式的人,应该氛围会轻松和谐很多吧。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