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一双白手套,一个抑郁症家庭的辛酸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 期 导 读

人之辛酸,莫过于疾病带来的痛苦;而这种痛苦有身体之痛,有心里之苦。

疾病的「」里面是一个,这个矢字表示的意思是人体的气机运动,如果人体经络气血运转出了失衡的情况,称为疾。

疾病的「」里面是一个,天干里面,甲代表肝,乙代表胆,丙代表心,丁代表小肠。称之为病的,当是病了。

治病求因,什么是「因」?

西医医治疾病的核心理论是全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而医治的思想上,《黄帝内经》中,明确提出了「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在其医治方法中,提出了针刺、汤药、艾灸、砭石、导引等不同的手段应对不同病因导致的疾病。

疾病的发生,除了跟日常生活习惯有关,也离不开情绪的调和,我在临床上总是强调身心同调,既要注重形体调养的「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也要注重内心的「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谈一谈身体的小疾,以最常见的感冒来举例,感冒有风寒、风热、暑湿,也有食积等因素引起;如果是风寒所引起的感冒,可以运用辛温解表的中药去医治;如果是饮食不节导致的食积感冒,应消食导滞

治病求因,不妨再来看看冬季常见风寒感冒,其背后有着怎样的「生活之因」。

冬季来了,如果衣着单薄,头部着凉很容易引起风寒感冒;也有年轻人盲目追求「时髦,不穿秋裤,穿露脚踝的短袜,为风湿病宫寒埋下祸根。

生活之因,常在不经意间

冬主珍藏,无泄肌肤......这些经典书籍里面的话,都是在告诫人们,要留意生活的细节,注重防病。

每每遇到上述的「风寒病患」,我总是会提示他风寒不可怕,重点是避风寒,避风如避箭。

接下来,谈一谈内心的病苦。首先,我们一起看一下南怀瑾开示《达摩多罗禅经》其中的一段:

与造诸过患,

若干因缘缚;

能用诸对治,

众妙复显说。

我个人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是:目前我们所身处的一切境界,好的、坏的,都是因缘所生。

如果你善于对治,如医生一样做到「辨证论治」,晓得本人的情绪不畅、身体不适的病源在哪里,或者是为风寒所起的,或者是饮食不节引起的,或者是因为观念搞错了……你要「检查」清楚,「诊断」清楚,然后「对治」它——这里头的功夫很巧妙。

很多心病,就是一个执念。

比如,一位苦于因胆结石患者的病人,前来就诊,满腹牢骚,长期凌晨两点睡觉,你看他病的是「嗔怒」;比如,一位面色青暗的小伙子,前来就诊,精力透支,沮丧厌世,长期纵欲过度,你看他病的是「淫妄」;比如,一位皮肤顽疾的患者,温文尔雅却因病时常落泪,说为什么好人生病,坏人却没生病?你看她病的是「比较」……

如果病的是心,观念搞错了,予患者以邪道正念,方为对症下药。

我在这里分享我亲历的临床案例,一双白手套,一位身陷抑郁症而痛苦的孩子,一个辛酸痛苦的家庭,其背后满含了家庭教育健康认知的缺失:

2020年,12月5日,已入冬季,上海的天气偏冷。临近上午十点的时候,诊室来了一位十三岁的女孩,刚进诊室的时候,我的留意力都集中在了孩子手上,她戴着一双格外特别的白手套。

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莫不是外面天冷,孩子特地戴着手套?

而当她取下手套后,我观察到:孩子的十个手指头都是皮损、皱裂的疤痕!这时,我就轻声地问她:手上这个伤口是怎样引起呀?

孩子的脸上仿佛戴着一个面具,眼神有着几分呆滞,表情异常平静地说:「经常心里很烦躁,烦躁的时候,我就想咬手指头。」

细心看了一下,十个手指头都被她咬烂了,都是反复咬伤、痊愈,又咬伤的痕迹,孩子还是面无表情地继续说着:「咬破以后,我的才会心情舒服一些……」

我沉吟,看了看对面坐着的孩子妈妈,妈妈已然从我对视的眼神里读到了一些信息。

此时,妈妈刚说了一句「孩子有抑郁症」后,就抑制不住本人汹涌的泪水,开始倾诉:「自从两年前,我开始生了二胎以后,不晓得为什么,就是控制不住本人的情绪,经常忍不住发火。那段时间,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大声吼、怒斥孩子,甚至动手打孩子。然而孩子的父亲呢,因为常年在外打工,回来家里的次数很少,对孩子的要求特别高,稍不如意就会动手打孩子。」

妈妈擦了擦眼泪,接着说:「其实吧,孩子以前的学习成绩真的特别好,特别是小学时。我们对她的要求也很高,希望她不断保持优秀的成绩,考上好的学校;但是小升初的时候,成绩没考好,这种突然的成绩下滑,加之我们对她的打骂,从那个时候开始,孩子就抑郁了。

「孩子抑郁以后,控制不住本人的情绪,经常想哭,然后会用刀子割本人的手,用嘴巴咬到本人的手出血,把手上的皮给咬破。」

听完孩子妈妈倾诉的这些信息,我已了然:孩子的抑郁,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孩子的内心世界,也把现阶段做到最好最好当做「终极目标」。

我稍稍整理了思绪,转向孩子,轻声对她说:「其实,人生的这条路会很长,我们能做的,就是量入为出。在做学业的时候,你觉得这次你想考好一点,那你就努力;如果你觉得本人考差了,你也可以依然保持努力的心态——当然这一切是以你身体承受为度

「如果你觉得很累,那你就休息一下,没有关系。我们的人生路还很长,在整个人生中呢,会有高有低,有起有伏。

「刚才妈妈说到,因为你的生病,她觉得内心特别的内疚,也向你道歉了,她认知到是本人的情绪不对,才会做出一系列不对的事情。那接下来,我来给你讲一个故事,是源于对健康认知缺失的故事。」

说到此,孩子看了看她妈妈,表情稍稍有了鲜活的气味

我继续说:「当一个女性生完孩子以后,就是你妈妈刚生完孩子以后,从肚子里把孩子生下来以后,气血它会突然下降,这个时候她的身体很容易跟不上她的思想意识。而人体赖以生存的根本是气血,非常多的妈妈,会在产后出现抑郁、情绪低落。

「正是因为这段时间气血低落,人提不起精神来,这时候想做的事情又做不好,再加上如果这个时候因为家里面的琐事多,人的情绪,会在一个点上,诱发出很多负面情绪,叠加在一起迸发。这时候负面的情绪出来,第一个受影响的就是身边最亲近的人

「如果当一位母亲出现产后情绪低落时,晓得及时地去调整本人的身体,那也许就没有这一系列的后续。」

跟孩子聊了很多,确定她听进去、听明白了之后,我就开始细心给她诊察脉象,她的脉跳得很快,西医辨证为痰热郁结,痰热阻在她的胸口,所以就是想发火,就想咬本人手指头。

人为什么会去咬本人的手呢?

因为她热、肝火旺,肝其华在爪,络于胸间的膻中穴,手指尖的末端是人体的井穴,可以泻热。咬破以后,它能泻热,所以会舒服一点啊。

了解疾病的机理之后,我就让孩子到诊室里,先静坐下来,我说你先坐15分钟。过了一会儿,她说现在有点烦躁了,我就说:「好,那我再教你一个呼吸的方法。」

按照我的指点,孩子又坐了15分钟。在结束了半个小时的静坐后,她告诉我说,这会儿内心平静了许多

随后,我就给孩子针灸侠溪穴和行间穴,清肝热;再针灸足三里和丰隆,去痰。针灸完以后,给孩子开了小陷胸汤合导痰汤,吩咐她回家每天睡前静坐半小时,以待观察变化。

(本文中的所无方剂,仅供参考,需在专业医生指点下辨证使用。)

这时候孩子妈妈,问我能否加诊个号,给她本人也看看。经过诊断,妈妈是胞宫虚寒,经常会引起偏头痛,于是我给她开了个温经汤,养血温经散寒。

我告诉她妈妈说:「你看你现在的面部啊,写了一个大大的字!孩子的病,不要过于责怪本人,只是因为你本人对健康知识的匮乏,而引起的这一系列的问题,那么接下来晓得这个问题的根源以后,我们从这个地方着手,一起努力改善。」

通过「话疗」,我们看到了,孩子抑郁症的背后,潜藏的是家庭的问题,是家庭教育、家人相处的模式出了问题;是由于健康知识的缺乏,诱发了后续一系列的问题。

很多时候,由于世间的纷繁扰攘,使我们的觉知渐渐缺失,当本人情绪出现问题的时候,你甚至都不晓得这个负面情绪到底因何而起;是因为一个人还是一件事,还是因为身体机能失调。

所以,我们要去认知本人的生命,认知本人的情绪,觉知本人的行为,觉知本人的念头,进而收获和谐的身心,和谐的家庭

一双白手套的里面,罩住是多少辛酸与痛苦;常常觉知我们的念头和行为,打开本人的心结,更撑开一份明亮和幸福给孩子。

跟徐泊涛大夫一起,身心同调

西医学习,易学难精。

茫茫学海蹉跎数年无实际长进,碎片化的西医理论以及养生小技,如刮痧、艾灸、针灸、导引、推拿感觉都懂一点,但都是一知半解,无以窥见体系化的西医哲学之美,更不用说掌握西医临床之精髓

害怕误入歧途,很迷茫。

感觉本人像闯进了一座秘密花园,基础设备朴实而诱人四周种着很多奇树异草,但手里却没有导游图,不晓得花园里到底有多少好东西,也不晓得里面能否险境,更不知道如何规避

碎片化学习,不系统。

课程中、书本上粗浅的内容似乎能读懂,但更多的内容,像是散落的珍珠,每个知识点都是宝,但找不到一条线串起来,不晓得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习西医的门径似乎很多西医就像一座巨大的迷宫,处处都是入口,但似乎从哪个入口进去都走不通。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