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功夫,难在不可取,又不可舍
禅宗功夫,难在不可取,又不可舍。本在眼前,无从下手,是不可取。若说即此就是,便是颟顸,所以又不可舍。古人云:如一人与万人敌,觌面即不放松,但此又莫落了对待去。此不是对待的事,须反照即得。
宗下功夫,全是本人的事。说不出,又如何教得来,画不出,又如何表得来,原不是一世的事业。但一说此话,人却畏难退缩,又自贱了也。
且问本人对于此道,意境是近不近?便不是一佛二佛所种的善根。肯上路者,决无不到家之日。
不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何得有此认识,既认识已,不经千万亿次之打扫,一世再世,又如何而能圆满,又岂可以中途自满。悟证有彻时,力量无尽头,对人宜虚心,律己莫因循。一曝十寒,终无无益。
越是不肯走冤枉路吃苦用功的人,功夫越做不上。以做不上,越想得便宜,越想外求有所得,以求无所得,乃以耳为目。自既惘然,又不得不择师,试问又如何择法?于是无法不求,无师不拜,忙了半世,反把本人脚根下事耽搁了。及至老了,气力不充,再无勇气,又一世矣!
此事本要打净了意识,才有少分相应,你却反去意识上会,岂非更远!你听说有个本来面目,于是竭力去求个面目,不知是没面目的面目,你又如何能眼见得。须知这个本来的就是面目,既是本来的,却又去求他作甚。但不经一番苦闷的参究,走过许多冤枉路,却又见不到这本来的。
心目中先把禅宗当作一件奇特事,根本即已大错,断无成就之日,纵使证到了家,亦是极寻常的事。但众生习性,由来已久,名心未死,好高骛远之劣见,一时难除,就不肯承当这寻常的。平时既轻慢这寻常的,自然要忽略过去,当面错过若干次,不能一把擒住,看是什么,总是不痛切生死之故。
上一篇:知否知否:宋朝人称皇帝为官家,称女性为娘子|史太Long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