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皆兵的战疫前线
——新冠疫情阻击战回眸之四十五
10月12日,河南省郑州高新区在未发现社会面新增确诊病例的情况下,突然宣布连续三天实行全民核酸检测,一天两检。每天采样时间从早上7点到12点、晚上19点到24点,对不按频次参加核酸筛查的市民将弹窗提示,赋码管理 。对因而而形成疫情传播的,将依法追查其法律责任。
市民一片哗然!吃瓜群众,你敢落一次不去做核酸检测吗?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精准防控,动态清零”,这是地方坚定不渝的总方针总策略。由于种种缘由,全国各地特别是一些基层领导和有关部门,在执行过程中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的现象层出不穷,愈演愈烈。
预防:全民接种疫苗
从2020年1月26日武汉封城第四天,陈薇率领中国军事医家专家组开始研发新冠疫苗,3月16日中国首个重组新冠疫苗通过动物试验获批启动临床试验,到当年12月31日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通过三期临床试验上市至今,全球已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的新冠疫苗产品已超过50个。被视为灵丹妙药的疫苗,犹如至暗时辰突然显现的一片暑光,给人类的命运带来新的希望。
中国的疫苗接种在不断破除人们对后遗症的种种忧虑中稳步推进,很快进入全民接种时代。据国家卫健委通报,截至2022年12月,31省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亿4034.6万剂次,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
从接种一针到两针,从接种两针到三针,最近还有专家劝说打第四针;从3岁以上、60岁以下人群接种,到所有公民共同接种;甚至先后推出鼻孔喷剂疫苗和口服药液疫苗。人们热切期待在一次一次的疫苗接种中筑起抵御新冠病毒的铜墙铁壁。
很遗憾,除了专家们说的接种疫苗可以无效降低感染者的重症率和死亡率外,该感染的还是感染了,叫你去做核酸筛查你必须去排队采样。全民接种疫苗近两年,耗资无数,新冠病毒有备无患,攻城掠地,肆虐全球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
筛查:全民核酸检测
核酸,是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微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即人们常说的DNA、RNA,具有独一性。核酸检测常常作为病毒、细菌、寄生虫所致疾病的诊断依据。如果不是这场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很少平民百姓晓得核酸检测的特殊意义。
新冠疫情暴发后,核酸检测与普通老百姓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疫情初期,症状明显,可能已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将被送往医院检测核酸和住院医治。
到了后来(大概是2020年下半年起),凡是与病毒感染者有密切接触的人,次要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和一起上班的同事,都要进行核酸检测,以防感染。
再后来(大概从2021年初起),除了与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者必须做核酸检测外,那些与密切接触者有接触的次密接者、确诊病例所在单位及其居住的小区人员,也要进行核酸筛查。
最初(大概从2021年下半年起),核酸检测筛查人员的范围,逐渐从与确诊病例可能有交集的相关社区、街道、公交站点等,扩大到确诊病例所在县(区)、所在城市全体人员,实行全员核酸筛查。
筛查频率也从本地发现确诊病例相关区域人员只做一次核酸检测,逐渐发展到两次、三次,从三天两检发展到一天一检、一天两检,直到所在区域、所在城市本轮疫情结束前每周一检、每天一检,天天筛查。
核酸检测渐渐从筛查变为常态,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炎炎烈日下,在绵绵细雨中,在寒风刺骨时,几百、几千人排长队做核酸的情景随处可见,人们几乎每天至多花半小时以上的时间排队做核酸。
管控:全域闭环管理
2020年1月23日(庚子年除夕的前一天),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武汉被迫封城,900多万武汉市民居家坚守,以“隔一座城、护一国人”壮举,为阻挠疫情的蔓延博得时间,全国动容,全球震惊。
没有人想到,此后三年,随着疫情的发展,全国各地各种方式的“封城”、“封村”,竟然频频出现,持续不断。除武汉全域封城76天外,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西安、南京、重庆、郑州、石家庄、哈尔滨、乌鲁木齐等重要城市,以及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市,几乎都采取过长达两个多月,短则十天半月封控范围不等的静态管理措施。
无论什么地方,一旦出现阳性感染者,立马风声鹤唳,人人自危。一些上百万、过千万人口的城市,出现区区几例、几十例患
此起彼伏无休无止的封控管理,给百姓的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那些与社区封控和闭环管理相配套的方仓医院,更是令人惊恐,闻之色变。
出行:四处一码当先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走过来的人,大多都使用过(或晓得)深圳特区通行证、中英街特许通行证和出国护照等前往特殊行政区域的证照。
千载难逢的新冠疫情,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把对人们通行区域的限制压缩到极点。
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武汉暴发。4月8日,封城76天后武汉解封。
随着疫情在全球各地的广泛蔓延,一个以电信、移动、联通业务平台为依托,由个人网上申报有关信息、旨在限制有确诊病例的高风险地区人员流动的健康码,以及与健康码相配套、反映个人近14天内到访地点的行程码应运而生。
2020年底、2021年初、2022年初,伴随着全民接种疫苗、全民核酸筛查的展开和精准防控的推进,疫苗接种码、核酸检测码和场所码相继诞生。至此,一个由个人疫苗接种信息、近期行程信息、核酸检测结果等与疫情防控相关的个人信息组成的健康码日臻完善,全国16亿手机用户的个人行迹及其路线,尽在政府掌控之中。
信息化,大数据,为中国14亿人口的疫情防控愈加科学、筛查力度愈加精准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现实并非如此。
陶斯亮,原国务院副总理、开国元勋陶铸的女儿。10月底,她陪老伴前往浙江湖州参加活动,返京时却遭遇“北京健康宝”弹窗,理由是“根据流调,您与疫情风险区有时空关联”。现实上,此时的湖州已经21天无新增,全域无风险,而北京却共有48个中高风险地区。
满头雾水的陶斯亮觉得这种弹窗措施不科学,守着本身的风险区,却将无风险之人拒之门外。她按弹窗的纠错指引三番五次填写各种相关信息,连续三天诲人不倦地操作,最终结果还是“你的申述未通过审核”。
被迫滞留在湖州陶斯亮哀叹:“弹窗,你真奇妙!你像施展魔法一样,让无数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霎时动弹不得,而又无需给出理由”。
无休无止的核酸,莫明其妙的弹窗,苦不堪言的隔离,岂止是两个80多岁的老人在这个疫情时代的无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