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别再叫人家“骆驼”了好么,人家不是一种马,而是一种牛!
骆驼,从小我们就晓得它是沙漠之舟,可以很多天不喝水,背上的驼峰像两座小山,储存着水和能量,真是神奇的动物。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更是家喻户晓,“骆驼祥子”是憨厚老实的主人公黄包车夫的绰号。
画家笔下的小说插图
骆驼是很老实,但是我们不应该欺负老实人,不应该欺负老实的动物,把它的名字都叫错,对不对?
笔者读书发现,骆驼这个名字用来叫这种动物是一个天大的误解,骆驼这两个字本来分别是指与马有关的概念,与这种动物无关,后来被用来指这种动物,是一个历史的错误。
为什么说是错误呢,因为骆驼不是一种马,而是一种牛!什么牛?牥牛。牥牛这个称呼才是这种动物的正确叫法,这不是笔者的发明创造,只是笔者在古书里的发现。下面给大家详细说一下,以下摘自笔者书稿《穆王西征新解新证》,就是对古书《穆天子传》的研究解读。
《穆天子传》卷二:鄄韩之人无凫乃献…… 牥牛二百,野马三百……。牥牛二百,野马三百都是稀罕的东西。郭璞注云“此牛能行流沙中如橐驼”,其实注者不知此牛非牛,就是橐驼、骆驼而已。骆驼及野马的出现,愈加添加了《穆天子传》一书的可信度。
牥牛全书凡两现,一在此处;一在文山,即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山南麓。而此处南边即今之野马山、野马南山,所赖水源即昌马河,平原上有地名饮马场,都是相关明证。
另外比如《新唐书•志•三十卷•地理四》指出,唐时瓜州晋昌郡、肃州酒泉郡、甘州张掖郡、凉州武威郡都以“野马革”为特产,可见当时野马之多,似乎也说明了今日野马成为濒危动物的缘由。
这些野马今称“普氏野马”, 普氏野马是1879年由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在当时中国蒙古西部的科布多初次发现,1881年,这种野马也以这位探险家的名字正式命名,由于此前社会上普遍认为再没有野马存在,此发现曾惊动一时,但大规模的捕猎也紧随而来。殊不知在《穆天子传》、《新唐书》这样的中国史籍中不断有记录。
普氏野马,其实并非普氏发现,中国古书里不断有,只是近代中国人没人懂动物学,俄国人普氏又不懂中国古书
另外下文有在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山一带的“文山之人”,也献牥牛二百。因为骆驼本来属于偶蹄目动物,和牛是同类,故而从“牛”称为“牥牛”愈加合理。
牥,《说文解字》尚无。然而对于“方”,《说文解字》的解释是“两船相并”,引申为“并排”。东亚地区的骆驼为双峰驼,正合《说文解字》“相并”之义。
后世从“马”写为“骆驼”,其实是犯了“指牛为马”的错误。
骆,金文即有,但是指“马白色黑鬣尾也”(《说文解字》)。驼,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收古文字形,未言出处。《康熙字典》条下言“《汉书•西域传》云鄯善国多馲驼。”《说文解字》无,《玉篇•马部》:驼,骆驼。
看来“骆驼”一词出现在许慎即公元2世纪之后,顾野王即公元6世纪之前。
牥——《康熙字典》:《玉篇》,良牛名,日行二百里。《穆天子传》用牥牛二百以行流沙。
被错叫了2000年的骆驼,其实叫牥牛
文献中有关骆驼的记录有,《山海经•北山经》:“其兽多橐驼,其鸟多寓。”
汉陆贾《新语•道基》:“夫驴、骡、骆駞、犀、象、瑇瑁、琥珀、珊瑚、翠羽、珠玉,山生水藏,择地而居。”
汉东方朔 《七谏•乱》:“要褭奔亡兮,腾驾橐驼。”
《史记•苏秦列传》:“燕代橐驼良马必实外廏。”
以上是公元281年《穆天子传》出土之前的情况。
出土之后,又有了新的变化,可见当时人并未解读出“牥牛”的真正涵义。
次要缘由是《尔雅》的错误构成了妨碍,障碍人们进一步去探究真理。
《后汉书•梁慬传》:“慬等出战……乘胜追击,凡斩首万余级,获生口数千人,骆驼畜产数万头。”其作者范晔卒年在445年。由此大概能推测到这条材料产生的时间在5世纪上半。
百余年后,顾野王《玉篇》收入《穆天子传》中的“牥”字,也收入“驼”字。然而顾野王不能肯定“牥牛”即是骆驼。
其实,现代动物学观念,骆驼其实与牛同属偶蹄目食草动物,而马是奇蹄目食草动物,与骆驼的类似度比牛小了很多。其实,用“骆驼”二字来指这种偶蹄目动物,基本上可以算作逻辑错误的字,而用“牥牛”二字就比较妥当。可见,先秦的动物学到了汉代遗落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