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中国古代的车源自西亚?兵马俑出土文物证明这是中国创造!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文/念田

俗话说“衣食住行”,古往今来,中国人在衣食住三个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唯独在“行”这一方面,工业革命带来了史无前例严重变革。各种机动车辆的出现已底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式,进而形塑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在工业革命出现之前,人类次要陆上运输工具是“车”。车轮最早出现于5000年前的西亚两河流域,后来遍及整个欧亚大陆,彻底改变了欧亚大陆各文明直接的物质文化交流。但是中国也很早就有了车,那么中国的车也是从西亚传来的吗?

殷墟出土的商代古车马

从表面上来看,古代西亚北非地区的二轮车确实比中国的车出现得早,而且和中国的车一样,基本构造都有双车轮、独辕、衡、轭等基本部件,似乎中国的车来源于西亚。然而中国的车和西亚北非地区的车有一个关键的差异,那就是系驾法。系驾法就是如何把作为动力的牲畜拴在车上,让它们拉车和服从控制。系驾法决定了车的动力和控制方式,进而决定了车的真实功能

西方古车的系驾法都是用颈带把牲畜的颈部固定在车衡上。牲畜拉车时由于颈部受力,通过衡和辕拉动车子前行,这就是“颈带式系驾法”。这种系驾法有一个严重缺陷,那就是拉车时颈带压迫牲畜的气管,导致牲畜呼吸困难,限定了奔跑的速度了牵引的分量。故而这种车负载极为无限,过载会导致牲畜窒息。

秦始皇陵旁出土的秦代铜马车

与西方古车不同,中国古车实行的是轭靷式系驾法秦始皇陵兵马俑旁已经出土过秦代铜马车,古人用金属逼真地复原了秦朝的车马细节。专家发现,驾车的马有四匹,两头两匹称为服马,两匹服马共同负担车轭,车轭上有两条靷绳与后面连接,最终受力的部件变成了马肩胛前的车轭,完全不影响马的呼吸,比西方的车更为先进。

古希腊银币上描绘的典型小轮车

早在公元前20世纪初的夏朝,中国的车已经可以用来车战,而当时的西方古车连拉车牲畜的呼吸问题都处理不了。

系驾法决定了车的全体结构和功能,导致中国古车较为庞大,车轮也较大,能够在车上进行武士战役而西方的古车则是小轮车,在战役次要作用是奔袭和射箭,可见两种车功能和结构差异很大,在丝绸之路开辟之前不可能相互影响。所以中国的车是中国人本人独立的发明创造,而不是西方的舶来品。

参考文献

孙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